【总第1123期】【河南·卫辉】陈鸿溪丨家有糊涂娘

家有糊涂娘
文/陈鸿溪
我的老娘八十七岁了,行走需要搀扶,吃饭尚可,就是大脑不行,时而清楚,时而迷糊,属于老年痴呆一类。
就在两年前,她还大体清醒,只是偶尔迷糊。为了让她开心,我经常在家里备好香蕉、雪米饼等食品,还邀请邻居来串门,就是为了让她和同龄人多交流,多开心。
有一次,她和介老太太闲聊,人家说:“我姊妹两个,上面有个姐姐。”老娘问道:“那——你跟你姐姐谁大呀?”一旁的我忍不住笑了,也骤然想起了“李公子你贵姓?”的笑话。
后来,虽多次就医,用医生的话说,机器老化,药物只会延缓大脑衰老,家庭照顾必须而重要。
白天,我和爱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吃饭、穿衣等尽可能让她自己动手,比如,面包,水果一类,让她拿着吃,不去喂她。洒落点饭菜,摆弄一阵儿衣服,就当是她活动了,我偶尔“帮助”一下,就是为了让她锻炼,活动,延缓衰老大脑。后来,辅助她吃饭,。
我还主动让她剥花生,择韭菜。不论她干的效果如何,宁肯随后再检查一遍,还是“醉之意不在酒”,还不忘夸奖她:“妈,你扫的的地,真干净!”吃饭前,我让她擦把手:“妈,要不是你择菜,咱可吃不了这么快的饭?”老娘微微一笑,布满皱纹的脸上舒展开来:“我——没有白吃饭?”“你是重要人物,离你不中!”老娘又笑了:“你又哄我开心类!”
退休后的爱人,有时用轮椅推着她到学校转游,看着花花草草,盯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听着年轻老师一声声“奶奶”的叫声,老娘喜上眉梢。
放学后,节假日,我开着三轮车,带上母亲田野散心,碧绿的麦田,挺拔的杨柳,和煦的微风,新鲜的空气,偶尔的散步,乡亲的搭讪,老娘东一句,西一句,颇有兴致,“啥时候该收麦了?”“咱家的地在哪?”我问她:“你会割麦么?”“蹍场是咋回事?”我是没话找话,明知故问,她的眼神放射着别样的光芒,虽言语表达不周,但条理清晰。当年在生产队里和自留地里,母亲哪样农活不是“一马当先”,没有少吃苦。割麦,装车,打场,碾场,麦田点种,锄地……因为,生产队里时期,父亲在外地教书,我和弟弟年幼,只有大姐和母亲是主要劳动力,没有男劳力的家庭,母亲除了吃苦耐劳,没有别的选择。
再后来,老娘痴呆日益严重,夜间起居不能自理,我几乎推掉了晚餐的所有应酬,也赢得了亲朋好友的理解和点赞。夜间我就和她同居一室,伺候她喝水,起夜。那一夜都要起来三四次,睡眠不足的我,总是双眼布满血丝,大脑发木。有时,她会梦呓,虽然东一榔头,西一斧,细听还能听出门道。
这天夜半,“东岭,队长,俺得回家一趟,小孩得吃奶!”“这工分(生产队里安不同劳动力计分,男劳力一天10分,妇女每天7分。)不公平!”我知道她的大脑某一根神经,又回到了生产队时代的艰苦岁月。母亲曾说过,那时候,咱家没有劳力,属于“弱势群体”,对小队长也得低三下四,母亲干重活,记少量工分是常态。瞬间,繁重的劳动,微薄的工分,少量的粮食,半晌回家喂奶等画面喷薄脑海,瞬间,我睡意全无。静谧的窗外,月光如水,挤入室内,偶尔有啾啾虫鸣入耳,天空中点缀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我思绪纷飞,泪水不觉模糊了双眼。
卫辉的弟弟三天两头打电话,无论如何,要把老娘接走,既是尽孝,也是分担我的辛劳。我知道他太忙,母亲身体健康时,他带母亲北上京城,还到西安,后坐飞机到海南,算是让老娘开了眼界。
老娘文化不高,她曾经把秦始皇陵兵马俑说成是“泥人,泥马。”,把飞机舷窗外的白云,说成是“咋天上还下雪呢?”,弟弟笑笑,不耐其烦的解释着,老娘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但表情很开心。旁边的游客主动搭讪:“这是你老娘?多大岁数了?”随后为弟弟竖起了大拇指。
弟弟不论多忙,总要定期为老娘洗澡,买东西,逗她开心。老娘已经叫不出我们的名字,但心里知道俺是她儿子。母亲节当日,弟弟想着办法逗母亲开心,总是自称“老粗”的他还即兴作诗:
母亲节感怀
家有八十一老娘,
时常牵挂在心肠。
老娘痴呆不认俺,
儿子心中真凄凉。
尽心尽力照顾您,
因为来日不方长。
世人皆有垂老时,
孝老家风不能忘。
儿子无论有多大,
只为到家喊声娘。
陈伟溪即兴偶感
喜欢写作的我,却不会作诗,读完,内心一阵酸楚,不觉涌出了莹莹泪花。
儿子、儿媳、侄子、外甥、外甥女,耳闻目睹了我们的孝心,纷纷在我们的“陈家大院”家族群里点赞,称我们是“孝道楷模”。
爱人和我感慨:“我不管再累吧,看着儿子、媳妇尊重我,孝顺我,也算值了。”我严肃地说:“晚辈都是大学毕业,你还用给他们讲啥道理?身教胜于言教,你孝顺老娘,就是最能挺起腰杆的资本。”爱人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2018年,新乡市人民政府评比“文明家庭”,卫辉市只有四个指标,感谢卫辉市“文明办”的极力推荐,我家有幸当选,是荣誉,更是鞭策。面对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的大红印章,总感到阵阵的惶恐,我哪是什么孝子,只是本能和尽心而已。传承孝道家风,既是时代新风,也是为人之天职,还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奠基。
我不想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彻心扉,更不想有老人坟头的嚎啕忏悔,我只想尽孝当下,不留遗憾。有人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俺的老娘,您给了俺尽孝的机会,更是我们家族亲情传递的纽带呀!

作者介绍:

陈鸿溪,男,53岁,中共党员,现为河南省卫辉市庞寨乡柳位完小教师,卫辉市作协副主席,新乡市作协成员,卫辉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写作,先后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小小说、散文、新闻500余篇。多以乡土题材为主。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0)

相关推荐

  • 《炊烟有望》(长篇小说连载) 十二卷 归去来兮 拥抱夕阳永恒温暖 1

    回不去了,顾桂英的老宅,一间西屋厨房已经在一场大雨后轰然坍塌,门窗败弊,满院子的青草,还有她以前种过的治血稠的中药蒲公英. 顾桂英听均儿说,承均是给弟弟打电话知道的这种情况.从正月,顾桂英每天慢吞吞走 ...

  • 卫辉的镇国塔

       在卫辉市区建设路东望,上京港澳高速方向有一座醒目的镇国塔.    明万历十三年修建的这座镇国塔也称"灵应塔",三十多米的塔身不高也不矮,成为自高速公路进入市区干道的导引标志. ...

  • 祁功名作品:逆子与孝子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逆子与孝子 作者|祁功名  主编|幽梦静美               公元1938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雷公和雷婆"闹"得 ...

  • 河南新乡卫辉姜太公故里

    姜太公故里位于新乡卫辉市西北十二公里处太公镇.至今太公镇境内还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每到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辰之日,许多海内外后裔组成的姜氏.吕氏宗亲会都会前往姜太公 ...

  • 美文悦读:许静《还想和娘牵着手》

    今天,农历10月26日,小雪天气.是娘的73岁生日. 刚才和娘视频,娘心疼地问我:"你的眼袋咋恁深?脸咋恁黄?"我苦笑了:"娘啊娘,您的女儿都多大了?"娘的手极 ...

  • 给母亲养老的弟弟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我弟弟独自一人照顾完全瘫痪的老娘七年半,我和大哥,二姐只是不固定的打个替班而已,我一周一次还感觉很累,有时还会和老娘发脾气,可是我弟弟几年如一 ...

  • 【非故事】清明时节

    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三芜市市府机关干部不休息,都都被加派到市区周边公墓陵园现场办公,落实文明祭拜的工作.郑向上的办公点是蓝山公墓. 干部们兵分两路,一路配合公安交警大队做好沿途交通引导和疏通工作,一路配 ...

  • 【留住郷愁】快快回家陪老娘

    午夜醒来,就这么睡不着了. 是兴奋?是忧伤? 每隔两三天,例行长途电话,这几天,得知7o岁的老娘身体有些不好了. 她说,右手打森着(突然)半边痛,后背心也扯得痛. 打了几天针,不见效,不晓得么回事? ...

  • 【总第1260期】【河南·卫辉】陈鸿溪丨轮回(小小说)

      小小说:   轮回   作者/陈鸿溪     李家三媳妇彩云都快五十岁了,女儿已出嫁,儿子在省城落户,说到三媳妇对城里儿子和媳妇的好,可是在小村里非常有名. 几亩薄地的收入,除了留下三两千零花,其 ...

  • 【总第1526期】【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无言的火锅(小小说)

    无言的火锅(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华灯初上,一家火锅店内,客人如云,彩灯闪烁,热气蒸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锅香气. "荷花厅"内,几年未见的同窗美女们,叽叽喳喳,手 ...

  • 【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芳哥其人

    芳哥其人   作者/陈鸿溪(河南卫辉)     芳哥名字带"芳",我常常称他"芳哥".他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是个纯爷儿们,你不要想到"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

  • 【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如此招待(小小说)

    如此招待(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老周是一位六十多岁的村支书,因为脑瓜子灵活,群众基础好,组织部门就特批他延长一届退休年龄. 要说老周的能力,那还是卖盆的进街--有几套的.村里没人上访,"先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从一介草民当“皇帝”说开去

    从一介草民当"皇帝"说开去   作者/陈鸿溪     老孔六十多岁了,初中都没有毕业,他非常反感"相面"和"风水"等一类的说教:" ...

  • 【河南丨卫辉】陈鸿溪丨当柳毅邂逅了牛郎(小小说)

    当柳毅邂逅了牛郎(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题记: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就是学会彼此自省和相互欣赏.   这天,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一处"农家乐"内,柳毅和牛郎不期而遇.亮明身 ...

  • 【河南丨卫辉】 陈鸿溪丨免费的午餐(小小说)

    免费的午餐(小小说)   作者/陈鸿溪     最近,局办公室的几个年轻人手头有点紧,本不宽裕的工资,除了各种还贷,好几桩婚宴.面宴的份子钱,谁的兜里比脸都干净. 这天中午即将下班,小张提议:&quo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厨师三哥

      厨师三哥   作者/陈鸿溪     三表哥是厨师,却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何以称为"厨师"?他年轻时曾到新乡,焦作等地饭店做过几年学徒工,留心,细心让他的 ...

  • 【河南·卫辉】陈鸿溪丨石磙印记

    石磙印记   作者/陈鸿溪     几年前,看到农村街道边遗落的石磙,青年时代,"三夏"期间石磙蹍场的画面瞬间喷涌脑海. 八十年代,只有个别村有铲麦机,农民心疼那几元的收割费,收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