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逝去的时光 | 就读这篇

逝去的时光

王云飞

那年的烛光,不一样的情调

一次次走在灯火阑珊的大街,一次次走向通往回家的路,心潮亦或平静如水,亦或洪波涌起。那高楼迷离的星火,那朴实醇厚的晚风,让我想起往年的烛光,烛光里的过往。

我的童年苦涩而欢愉,艰辛而烂漫。在那贫困而火红的年代,物质的匮乏阻挡不了一颗颗炙热自由的心。那时村里的孩子多的象树上挂的果,一溜一溜,一堆一堆的。房前屋后,树上坡下,都有我们嬉闹的身影。豆角青了,我们在地边割草徘徊,眼睛斜瞄着绿藤下藏着的芳香。西瓜熟了,我们拒绝午睡,溜出屋子,在后塘洗一通“热”水澡,轮流在西瓜地边蹲守,只为那红灿灿的瓜瓤。秋收了,大人忙着挑稻捆,一群孩子就敲打着瓷盆在水田边,筑起一方堰口,把水舀尽,尽情的捉拿鱼虾泥鳅。即使满腿污泥,浑身湿透,甚至为一只鲫鱼你争我斗,但当那一串串成果挂在手里,欢乐就弥散在一张张通红的笑脸上。

孩子的白天忙碌而快乐,夜晚风平浪尽。大人们整天劳累,不见黑不回家。摸着黑,我们就点上蜡烛,坐在门口等待着母亲回来做饭。这是父亲自制的蜡烛,把一块石蜡熬化,灌入竹筒里,中间放一根绵线,等蜡凝固,劈开竹筒,蜡烛就成了,这比买来的成品蜡烛便宜很多。就在这浑黄的烛光中,我们姊妹几个围在锅灶旁,闻着芳香,看着母亲把饭做熟。尤其秋冬季,单薄的衣衫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我们争着挤在灶前,往炉子里加柴,锅里热气腾腾,心里暧和和的。在这烛光里,我们聆听着母亲温情的话语,度过了一冬又一冬!

每到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侯,这一天,不仅可以穿上新衣服,吃上好菜,还能燃放一串串鞭炮。到下午三四点钟,父亲就开始贴春联年画,我也张罗打下手,我父亲是文化人,自然很讲究,两个楹联一定对齐,更不能颠倒。这也影响了我,使得我对传统文化极其注重。年画贴完,放上鞭炮,已到傍晚,该上灯了。母亲早已准备好一对硕大的红蜡烛,端立于中堂的供桌上,点上。顿时,满屋子亮堂堂的,烛光把崭新的中堂画映衬的格外鲜艳、喜庆。母亲叮嘱我们: 三十的灯不能灭,点到大年初一,预示着一年有个好光景。于是,就在这火红的暖心的烛光中,全家吃着年夜饭,享受着一年最好的美味。在这吉祥的烛光中,一家人守着年夜,辞旧迎新。这火红的烛光啊,带给我们多少期盼和希望!

在烛光中,我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在烛光里接受着知识的滋养。初二那年,我住校了。教室的后面支上床铺,寝教合一。那两年的校园生活我终生难忘,而我的班主任张老师更让我一生敬仰,他的言传身教使我终生受益。那时的农村中学条件异常艰苦,饭菜自带,有时菜馊了也舍不得扔掉。张老师那时还是民办教师,兼顾家庭学校,生活也很困苦。但他很是乐观,每天下午课外活动,他必带我们打球,在那凹凸不平的泥土操场,跳跃着我们虎虎生气的身躯。夜幕落下,在小溪边洗涮完毕,教室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没有电灯,一支支蜡烛演绎着我们的童话。一晚上,两人一支蜡烛,微弱的烛光洒在书本上,洒在一张张青春的脸上,也洒在那个坚毅并不高大的身影上。也许太投入,也许靠的太近,每当下了晚自习,我们一个个便成了灰太狼,蓬头垢面,这是烛焰对我们的犒赏。几年的坚持没有白费,“笑在最后,笑的最甜。”老师的话印证了蜡烛带给我们的神话,这一年,我们班有四人考上了师范学校,也包括我,这对于一个乡村中学是多么了不起啊!从此,我开始了新的梦想。感谢这微弱的烛光,是你给了我生命的感动,是你让我走向灯火辉煌的殿堂!

二十年过去了,岁月雕刻出苍桑,生活变幻出新样。人们已不再用上蜡烛,蜡烛的光太暗淡,人们的心太高,烛光负载不了人们更高的追求,从此打入冷宫。除非在亲友的生日宴会上,主人关上电灯,燃上蜡烛,以它渲染浪漫的气氛。这时,蜡烛倒成了高雅情调的替身。

偶尔,在某个突然停电的夜晚,我也会从抽屉里翻出沾满灰尘的蜡烛,看着它迸出浑黄的火花,看着烛光对面欢喜跳跃的儿子,我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沉思。我的思绪漫过高楼,漫过城市上空,飞到了往日的天窗,还有那年那人的烛光。

井里的时光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井,有井的地方就有一棵大树,这曾是我故乡的写照。

我的故乡位于河南南部,与湖北接壤。这里地处南北交汇地带,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物产丰富,人称“北国江南,江南北国。”青山绿水间,镶嵌着一个又一个朴素又温润的小村。

那个时候,村里人吃水都从井里挑。我们那口井座落在村子正中的水田边,水质清冽,甘甜可口,冬暖夏凉,源源不断的供应着村子十几户人家饮用。听爷爷说,这口井已有近百年历史,养育了好几代人。因为泉眼深,水质好,全村十几户人家都舍近求远,共享水源。井的旁边,有一颗古柳树,枝干已有些窟窿,但枝条仍很健硕,每到夏季,郁郁葱葱,庞大的身躯笼罩着这口井,成了这口井的庇护神,使得井水更加清凉爽口。偶尔,几片柳叶漂落井里,像一只只小船,给井水增添了一丝神韵。

这口井留下了我太多的踪迹。上学时,我们都要路过这口井,这里就成了等侯伙伴,结伴而行的场地。累了,就倚着柳树歇息,胆大的,就攀上树丫,骑在树干上,用柳条编一个圆环戴在头上,神奇无比。渴了,就趴在井沿,掬几口水,精神十足。有时,我们也会把脸贴近水面,静静的凝视水中那张稚嫩长不大的脸,井的深处,几条同样长不大的鱼儿在游动,悠然消磨时光。冬天,远望这井,雾气弥漫,热气腾腾,似有一股仙气。当我们的小手冻的通红的时候,我们就把手在井水中浸润一会,暖暖的,寒流顿失。这神水,就像母亲的胸怀,温暖了我们半生。

农村人用水,要用水缸贮存,平常一担水可用上一天,几乎每天挑水,只有过年时例外。大年三十讲究五谷丰登,吉祥美满,有“压锅”“压缸”之说,就是过年这一天锅里要丰盛,水缸水要满,且初一初二这两天不能出去挑水。于是,在三十这一天下午起,十几户人家就挑着水桶奔忙于家与井之间。用水量太大,这口井的泉眼可供给不上,水位不断下降,后来水桶够不着水,只有排队等。挑水的汉子们并不着急,乘着闲暇时光聊着一年的光景,唠嗑着乡里乡外的新闻。一直到傍晚时分,在隆隆的鞭炮声中,人影渐稀,井边才恢复了宁静,每家每户都落得缸满盆满。初一初二热闹了两天后,家里的水也所剩无几。初三凌晨时分,就听得井旁噼里啪啦一通鞭炮响,原来早有人起个大早抢得新年里的第一桶水,以图个好彩头。甚至还有人在初二十二点刚过,就摸黑去担水,神不知鬼不觉就抢了头彩,这样的人往往心深得很,不象井水这般透明。

这井里的岁月,有美好,也有艰辛,有甘甜,也有辛酸。稍稍长大后,心里总是充斥着对农活的恐惧。农村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大人们日夜忙碌,没有消停的日子。最忙的就是秋收时节,我们这些孩子也加入到如火如涂的劳动大军中。我家的水田就紧挨着井,可能是泉眼相通,田里的淤泥像一团浆糊,腿陷进去被粘得紧紧的,何况双手还撸着沉沉的稻禾呢。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胳膊和小腿留下了一道道稻叶“亲吻”的印痕,经久不褪。

十二三岁时,我就学会了做饭。家里人口多,用水量也大,父母忙农活时,挑水的重担就落在了我这个男子汉身上。水井离我家大半里路,一个来回就需二十多分钟。水桶是用木板做成的,又大又沉。最困难的是从井中往上提水,一桶水我根本提不起来,只能提半桶,一路上,我也需歇几次肩。大人们挑担子,不紧不慢,步伐稳重,扁担有节奏的一起一伏,百斤重担如履春风。我的肩膀实在太嫩,承受不了五六十斤的重压,为了避免在疼痛来临之前多走一些路,我几乎挑着水一路小跑,待腰快直不起来时就猛的放下桶,急急的喘几口气。有几次,由于走的太急,路又不平,快到家时,脚被绊倒,水流一地,挑回的成果只剩二分之一,年少的我灰心丧气,懊恼之余,又重新直起身子走向盛满希望的水井。这井,凝视着我成长,也给了我意力。

我眷恋着这口井,眷恋着井里的时光。每当我随母亲、哥哥姐姐去山里砍藤条编辙子,累了渴了从山沟里捧水喝时;每当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采野菜掐蔷薇,口干舌燥找水喝时,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这口井,唯有这口井,让我止渴,爽得痛快!唯有这口井映照出一个少年的心灵!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巜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仰着小脸齐声朗读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村中这口不竭的井!饮水思源,当我一次次站在这透明映着柳树倒影的井旁时,我又仿佛听到了读书声:“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朴素明净又无声的井给了我正直善良的人生!

长大后,人生之路不断向外延伸,求学,奔波,工作。虽没有背井离乡,但光顾家乡的脚步越来越稀疏,井的光影也渐渐暗淡。结婚成家,娶妻生子,当带着娇妻儿子再一次回到老家时,母亲高兴的拧着自来水龙头说:“再也不用去挑水了。”是的,院里打了井,装了电机,安了水箱、热水器,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淋浴,痛快的洗个热水澡了。

我沿着新修的水泥路,漫步村中,水田快干枯了,田埂长满了草。我寻找那棵柳树,我知道,有树的地方就有井。可瞥了一圈,也没有柳树的踪影。也许,树老了,枯了,也许人贪婪,把树剁了,烧了。反正树没有了。

我探寻着井,原来光溜的小路歪歪扭扭,杂草丛生,看得出已很少有人来这。井还在,面目全非,水泥井沿已脱落,井内枯叶青苔混淆,水面映不出人影,早已没有井的神韵。

这是被人抛弃的井!这是被人遗忘的井!曾经养育子子孙孙的井就这样淹淹一息,不留生机。曾经,井是乡村的灵魂,如今,灵魂在哭泣;曾经,井是我们童年的影子,影子暗淡了,无声无息。

我久久的徘徊在杂草丛中,沉浸在被井水浸泡的往事中,井可以被遗忘,但记忆不可能泯灭!

那口井,心灵故乡的井!

作者简介

王云飞,男,河南信阳人,教师。热爱生活,崇尚生活,有梦想,无幻想;有追求,无成就,有多篇诗文散见于各新媒体。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罗世胜【散文】老井

    文//罗世胜 老屋西侧里边檐角外,有一口井.井不大,用四块砂石砌成.长三尺许,宽仅两尺余,深也不过两尺.井上用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斜着盖住.上面生着绿苔,长着杂草.若是秋天,便堆满了各色的落叶.那不过是 ...

  • 散文||家乡的老井

    家乡的老井 大人与老井 春天的一个上午,我在家里无事,忽然听到从村中传出鞭炮声,心想:今天村里既没有谁家娶媳妇,也没有哪家盖新房--无缘无故的,怎么响起炮声呢?出于好奇,便迈步朝炮声方向走去. 走过几 ...

  • 看图识唐诗(917)刘长卿·旧井

    刘长卿·旧井 旧井依旧城,旧井紧紧依靠着旧城, 寒水深洞彻.冰冷的井水深而清澈. 下看百余尺,往下察看有一百多尺, 一镜光不灭.像一面镜光芒不见灭. 素绠久未垂,麻结井绳很久没有垂下, 清凉尚含洁.清 ...

  • 安徽有一座遗世独立的千年古镇,超级原生态,民风淳朴

    在中国的江南水乡,江山泛舟,烟雨朦胧.有很多让人留恋的古镇,比如乌镇.南浔古镇.凤凰古城,每一处古镇都是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但由于游客太多,似乎少了游古镇那种静谧复古的味道.而在安徽就有一处遗世独立的 ...

  • 米虫一号《童年的时光机》

    童年的时光机 夙兴夜寐,我要发明童年的时光机. 我要发明童年的时光机,回到美好的童年,再次体验灿烂而有趣的纯真. 我要到夏日里漠漠的水田,尽情地奔跑.刚刚犁好的水田,田埂上铺就一层厚厚的新泥,种子未撒 ...

  • 王莽撵刘秀在桐柏的传说(上)

    相传,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路过芒砀山时,挥剑斩杀了一条拦路大蟒蛇,这蟒蛇就是王莽的前身.当晚刘邦宿营在山上,梦见蟒蛇过来缠住他并喊叫"还我命来!"刘邦随口说:"到平地(帝 ...

  • 王婷:梦回旧时光 | 就读这篇

    梦回旧时光 王婷 总是重回旧时光,无数次沉睡的梦里. 那张干净的笑脸,还有那清澈的眼神,还有那迷人而帅气的英姿. 甜蜜的梦,总是和着心尖的疼痛醒来,泪如雨注,心如刀绞. 摇醒枕边人,告诉他,我又做梦了 ...

  • 杨永才:与时光对饮,与现实妥协 | 就读这篇

    与时光对饮,与现实妥协 杨永才 我是如此不知悔改,我是如此迷恋过去而被沙土掩埋. 何必如此回头多看,记忆随波泛到对岸. 做梦后成了别人桌上的笑谈. 世界其实挺大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广袤无垠的大海,只是 ...

  • 王学仁:静守时光(外二章)| 就读这篇

    静守时光(外二章) 王学仁 是谁的前世,遗落金色的草原?是谁的守望,穿透故乡的云烟?是谁的爱情,抵达梅朵的臂弯? 当周神山,天幕下你丝绸般缱绻的彩带,卸下白天永恒的疲倦. 洮河水流,你翩飘的身姿蜿蜒于 ...

  • 蓝蜘蛛:时光无缘 | 就读这篇

    时光无缘  蓝蜘蛛 当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我却连回忆的机会都没有了. 父亲走了,走得彻彻底底,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他就撇下他所有的亲人们独自踏上另一个世界的路,看着他熟睡安详的面孔,还有略带微笑的慈祥 ...

  • 就读这篇 | 周艳玲:旧时光里那些温暖的回忆

    旧时光里那些温暖的回忆 周艳玲 那天我问父亲,我送来的刊物看了没有. 父亲看着我,目光像孩子一样,单纯却又有些暗淡,已经没有了以往的深邃沉稳充满智慧的眼神. "看过了,都没有落款,谁知道都是 ...

  • 就读这篇 | 魏巍:遇见,便是最好的时光

    遇见,便是最好的时光 魏巍 总说生活荒芜的闺蜜说她突然感觉时光很美好!我问她是否同学聚会遇见了初恋?她惊异地问我怎知道?我浅笑:你面带羞涩,如初恋少女,一定是自认无聊的岁月里遇见了心仪的人或初恋,所以 ...

  • 致那些逝去的时光

    致那些逝去的时光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时光太过匆匆,举手投眉间,于时间的荒野里悄然离去,曾经美好的事物,都已埋葬在时光的深处,拈一枝岁月的花,轻轻封存于记忆的史书,流连逝去的过往.- ...

  • 错换人生几十载 逝去的时光 错失的爱 孩子教育的重塑 回不来

    错换人生几十载 逝去的时光 错失的爱 孩子教育的重塑 回不来

  • 洞悉爱情的爱情宣言,怀念逝去的时光,说再见心会痛吗?

    洞悉爱情的爱情宣言,怀念逝去的时光,说再见心会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