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年)初,诗人随河南尹郑余庆为水路转运从事之时。洛桥即天津桥。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横跨在穿过洛阳城的洛河之上,古人以为有天汉津梁的气象,故名天津桥。唐代亦称洛阳桥、津桥等。北对宫城正门,两侧为南北大道,是隋唐京都繁华的中心。今洛阳桥东的河床中,有一孔石拱桥基,上建方形小亭,相传即古天津桥遗址。“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已经没了行人。(冬天来临了,)天津桥下的河水才刚刚冻结成冰,(加之可能也是晚上的缘故,)洛阳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往昔热闹非凡的洛阳城中街道行人稀少。“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皎洁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萧疏:形容树木叶落。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直见:但见。“榆柳萧疏楼阁闲”,眼前的榆柳叶落枝秃,往常热闹的亭台楼阁此刻也空寂无人。“月明直见嵩山雪”,但在明亮的月光之下,抬头远眺,直可以见到嵩山上的皑皑白雪!此诗句句写景,前三句写冬晚寒色,一片空寂。末句写明月映照下,只见高耸的嵩山上白雪皑皑,一派冰清玉洁的境界。前人多称此诗笔力高简,末句尤是,画龙点睛。虽然虽四十六岁高中进士第,但因环境和性格之故,仅仅担任一任溧阳尉的小官,终生困苦,晚年跟随友人到洛阳做幕僚,更是穷困潦倒。诗人此诗此意,伤感其中,却一直向往冰清玉洁,展示了诗人高远的襟怀。本诗平水韵押韵,唯平仄八、九处不符合七绝的要求。故归于七言古诗。
《洛桥晚望》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桥上欣赏“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纯洁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