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确诊困难、误诊常见,WHY?HOW?
# 引言
如果在之前的文章《干货 | 手把手教你自查淋巴结,学会分辨体表不明原因的肿块》中我们提到的“正确触摸自查淋巴结、早期识别淋巴瘤可能”是对患者的考试,那么其后的疾病和亚型确诊就是对医生的考试了。
在这场关于生命的大考中,医生们的既往表现如何呢?遗憾的是,并不太好。
一组调查数据,揭露患者面临着的巨大风险
先来看一组针对淋巴瘤不同亚型患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
51%的淋巴瘤患者需要经过多家医院才能得以确诊。
不同亚型淋巴瘤经多家医院才得以确诊的比例(34%-65%)
从初次就诊到最终确诊亚型平均需要2.5个月。
不同亚型淋巴瘤从初诊到确诊亚型平均时长(0.84个月-5.04个月)
大部分患者需要集中到北上广等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如成都才能获得确诊。
43%的患者有过误诊经历,包括被误诊为非淋巴瘤疾病(40%)或淋巴瘤其他亚型(12%)。
不同亚型淋巴瘤被误诊为非淋巴瘤疾病的比例不同(23%-57%)
不同亚型淋巴瘤被误诊为淋巴瘤其他亚型的比例不同(8%-22%)
确诊困难、误诊常见,是淋巴瘤患者面临的巨大风险。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当然不会是单纯因为医生学艺不精,而是主要因为对手太过复杂,不负“千面肿瘤”之名。
眼花缭乱的疾病分型,却是最佳治疗的基础
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按照2016年修订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超过100种病理类型。每一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瘤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最关键因素是病理类型而非临床分期。
各种淋巴瘤在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WHO据此将其分为六个大的类型,各个大类下又有不同的亚型。
临床实践:HL和NHL下,又分主要亚型
临床实践中通常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根据临床特点、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以及预后等的不同,又分别分成更加详尽的亚型。
面对如此复杂的疾病分型,即便是淋巴瘤专业医生,有时也会眼花缭乱。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误诊”?
MDT联合会诊,可能需反复检查和实验性治疗
淋巴瘤异常繁杂的分型为明确诊断增加了难度,首诊医生尤为重要,应该重视多学科团队(MDT)的作用,早期引入血液科、病理科、外科、影像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的医生联合会诊。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淋巴瘤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科学的识别要建立在对其形态、免疫表现、遗传学等方面的参数进行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必不可少。除必要的血液学、影像学和骨髓检查之外,迄今为止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绝大部分淋巴瘤病例的确诊方法,其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部分病例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尤为重要。
由于炎症是淋巴结肿大最常见、最高发的病因,而且淋巴瘤早期可能并无症状或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所以很多医生都会先按照淋巴炎治疗。如果治疗无效,才会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考虑。
# 结语
医学还远不是一门尽善尽美的科学,医生受到许许多多的限制,人类面对疾病还有很多未知,尤其是面对淋巴瘤这样高度复杂的“千面肿瘤”。因此,需要对医生的诊治过程给予更多的理解。
确诊,就是一个不断地观察、判断、甄别疾病的过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检查乃至实验性治疗,都是淋巴瘤的反复识别过程中可能必经的阶段。患者与医生的充分沟通、积极参与,将有助于早期确诊、改善预后。
主要来源:
《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报告白皮书》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1)》
淋巴瘤专栏
系列|“千面肿瘤”的另一面:可防、可控、可治愈!
*其一:认识淋巴瘤,正确自查有助于早期识别
*其二:淋巴瘤确诊困难、误诊常见,WHY?HOW?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