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请问我能看看您的手机吗?丨Replica指尖战争
文丨Tbood 审核丨寒夜默姬
排版丨羽夜
“网络世界里,是否存在绝对的隐私与自由?”
作为一名扎根互联网的老网民,你真的了解网络吗?
就好比常常被网友们拉来被迫营业的“网警”,是否正在屏幕后盯着你?
或者说,你偷偷逛过的小网站是否早已在某处留下记录?
似乎有些细思极恐,笔者这种“重度社恐患者”可不希望自己时刻被人盯着。但所谓“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或许在这款游戏里,我们能一瞥网络之奥秘,深挖个人隐私与网络安全背后那难以避免的矛盾。
单调简陋的“破游戏”
《Replica》的游戏UI偏像素风格,比较简陋,进入游戏便给人一种不想玩下去的感觉。(那么今天的游戏就先介绍到这里)
但恰巧是“简陋”抹去了所有累赘,使游戏更具沉浸式体验感。也让它更像一部“手机”,极大满足了玩家的窥探欲。
没错,这款游戏的解谜过程便是让玩家采用各种手段,获取某位“嫌疑人”手机里的隐私资料,进而完成上级所要求的调查任务,将犯人捉拿归案。
玩家可以试着读取短信、电话、照片甚至网络社区留言,这部“手机”中的任何细节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例如,你能从上面两幅图中推理出手机的解锁密码吗?
当玩家成功解锁手机,神秘的上级“4885”便会不断通过电话下达指令。他如同一位引导者,告诉玩家该如何通过窃取资料调查取证,完成一名“民主国家自由卫士”的光荣使命。
如果玩家按照4885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便可顺利通关。
看似普通,实则深不见底
此时,一些敏锐的玩家会惊觉事情不大对劲,因为游戏的整个解谜过程既简短又充满了疑点。比如电话那头似乎传来不合时宜的杂音:
手机蓝牙功能搜索到不明设备:
还有上级4885提出的种种制约:
体验过《史丹利的寓言》、《艾希》等作品的玩家应该很容易能理解,4885只不过是游戏中可有可无的“旁白”罢了。我们完全可以不听从他的指令,独自探索,找到其口中“自由爱国者”背后真正的答案。
《Replica》在一周目正常Bad Ending通关后,还隐藏着11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与8大成就,等待着玩家揭晓。每达成一种结局或成就,都会点亮手机上方通知栏所对应的色块。
真实的谎言
通过逐步深入,玩家会发觉所谓的“嫌疑人”正是昔日一同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伙伴,而自己的处境也与对方相似。在游戏所虚构出极度压迫的政府体系下,玩家与伙伴对自由的追寻,却被视为对政府的不忠诚,是“叛国者”的表现,因而被捕入狱并强制认罪。
因此当我们将手机横过来时,监狱的背景便赫然入目。
你或许想摆脱深渊,解救大家。你尝试联系外界,破译暗号,甚至到达游戏底层,见到了电影《黑客帝国》中经典的红蓝药丸,此时你将作何选择?
或许你自作聪明地强退游戏,清除后台。但对方早已料到你的行动,甩给你个差评,让身处现实的你不由得打个寒噤。
无论如何挣扎,等待你的只会是监禁、压迫与妥协。哪怕是通关结语,也不过是无情的嘲讽: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摆脱这“无间道”呢?答案是有的,因为这部手机、机主甚至你自己,似乎都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被发现...
戴着镣铐起舞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究竟是否存在绝对的隐私与自由?
考试蒙过判断题的同学们都知道,带有“绝对”二字的句子大多不是什么好东西。
所谓“自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毁灭。而隐私也一样,我们在正规网站实名注册所付出的隐私,便是为网络安全做出的那份贡献。游戏中所虚构出的不过是另一种极端罢了。
但网络隐私的“窃取”是否已入歧途?在大数据时代,《Replica》的这番话可谓是正中靶心。
正如游戏《Replica》的直译名《复制品》一样,在隐私数据化、数据商业化的面前,网络上的我们只不过是个“副本”罢了。
而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这才是《Replica》在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也许你在互联网留下的所有足迹,都将于某一天成为伤害到自己的利器。
相关信息
《Replica》官方中文译名《指尖战争》,属于早期采用“虚构现实”设计且较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游戏所虚构的手机与玩家现实中使用的手机化为一体,从而达到沉浸式的解谜效果,这种突破次元壁的立体感与meta游戏有些微相似,却又不尽相同。
近年来的类似作品也有许多,笔者较为推荐的是《全网公敌》。与《Replica》不同,它将原本局限于手机界面的谜题设计扩展到更大的PC端,使解谜拥有了更多的可能。
或许游戏与现实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