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建盏都是露胎底的,这是为何呢?
初遇建盏,我们首先会想到两个字来形容它,即“黑”、“厚”,建盏的美离不开它的胎骨与釉水。在我们的印象中,建盏好似都是露底胎、施厚釉。也许有人看多了其他轻质的瓷器,不禁觉得这样厚重且粗糙的建盏怎会看好?
那我今天就得好好来说说,为什么这般粗糙厚重的建盏反而能吸引众多收藏人士的青睐。
首先,建盏施厚釉是为了能保证形成效果极好的兔毫、油滴等斑纹,如果施釉轻薄,也许会出现“条不可能达者”、“油滴不可能饱满”、以及“严重缩釉”等情况,从而加大了废品的数量。
难道施厚釉就能降低废品率吗?当然不是,单单施厚釉也是不行的,它也有其弊端,坯体施厚釉的话,经过1300左右高温烧制,大量的釉水往下流动,如果流到胎底,坯体就会与匣钵粘住,无法分离,即使是分离开,也会影响建盏的美感,粘底基本算是报废了。所以建盏不仅要露胎,而且施釉要得当,要讲究一定的尺度,不能一味地盲目施厚釉。
建盏露胎是为了烧制过程中,减少釉水流动造成粘底的机率所作出的让步,厚釉高温下流动性很强,如果施满釉的话,釉水往下流动,根本没有接纳的空间,只能不断流到胎底与匣钵,加大了粘底的概率。所以宋代的那些匠人们才会选择胎底留足,不施满釉的方式来控制粘底的概率。
但是这种不施满釉的方式也不能完全杜绝粘底,根据烧窑师傅的反馈得知,依然有部分的建盏会存在粘底现象,有些釉色好一点的建盏发现粘底了,真的是非常的可惜。
有些师傅也会为了挑战困难,不仅施厚釉,还不露胎,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难度太大,想要不粘底的话实在是不容易,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或许到最后,你还不一定成功。
关于建盏露胎是否会造成手感粗糙,不适合饮茶。这点我特别要强调下,露胎粗糙与否完全是可以控制的,有些人喜欢粗糙的,有些人则喜欢细腻的,这些都可以由师傅来改变的,滤网的目数或细或粗,后期的修坯是往细的调还是粗的修,这都是灵活的。
建盏独有的工艺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看多了那些质地轻薄的瓷器,我反而喜欢建盏的厚重美感,它独特的露胎特性更是吸引着我、牵动着我,如果胎底再挂上一滴釉泪,那将使我更加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