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想要不痛苦也难

如今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在争名夺利,一生为了名誉和金钱而奔波,随着社会风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忘掉了初心,选择为了权利而奔波,殊不知,在追逐名利的这条路上,注定了会遗忘掉内心最初的美好,每天计较得失。

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现在这个社会太过浮躁,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想要不痛苦也难。

身为近代优秀女作家之一的杨绛,被大多数人称之为杨绛先生,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只有真正具有优秀文笔的作家才能以先生二字所称,而杨绛的一生,家庭美满,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文学事业而奋斗。

而杨绛一生共经历过一百多个春秋,见证过民族的兴衰,盼来了国家的强盛,也经历了战争的艰辛,一生写下了无数的优秀文章,大多数文章都在写生命的意义,对于杨绛而言,多年的人生经验给她提供了无数的珍贵素材。

01 身世浮沉雨打萍

杨绛,在1911年于北京出生,从小便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东吴大学,并由于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后成功前往清华大学文学系深造,也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认识到了陪伴其一生的男人,钱钟书。

在杨绛的文章中,很少会写到自己的生平经历,很多人也只看到了杨绛成为优秀作家之后的风光,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她文笔下的自己。

其实杨绛一生并不平坦,经历过多次革命的她也曾多次颠沛流离,跟随着父母举家迁移,也曾目睹过战争的残酷,无数的同胞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杨绛的文章对生命二字的感悟,尤为深刻。

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在成为一名作家之后,便很少有人提起她的本名,在清华大学认识到钱钟书以后,二人便互相被对方的才华和气质所吸引,之后更是共同前往英国留学深造。

在1933年从清华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完成学业后两年,二人便在1935年在苏州老家举办了婚礼,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婚后不久,便有了一个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据周围的邻居们说,二人的婚后生活很是甜蜜,同为作家的二人在创作之余便最喜欢在一起探讨学问,拥有相同事业的二人,有着无数的共同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女儿年龄也是越来越大,杨绛先生也回到清华大学教课,在这段期间也发表的无数的优秀作品。

之后一直到战争结束,因为杨绛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并精通英语,最终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书,再次前往清华讲课。

但有时候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人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到来,在1998年的时候,钱钟书因病去世,曾经二人共同许下的誓言也最终无法履行。

在当时钱钟书先生去世的时候,许多文学界的作家都前来慰问,钱钟书先生的一生也是为了国家的文学事业而奋斗,更是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成功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推动了文化界的发展。

很多人为钱钟书的去世而惋惜,但真正悲伤的却还是杨绛先生,二人从1933结婚开始,到1998年,钱钟书去世,二人携手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多年以来无论是战争还是革命,二人都走了过来,但最终杨绛先生还是尝到了这分离之苦。

挚爱之人的离世,对杨绛先生来说无异于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却并没有因此而停留在悲痛中,因为杨绛先生知道,虽然自己的爱人去世了,但他们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杨绛先生决定带着爱人的遗志,继续为文学事业献身。

除此之外,在杨绛先生95岁的时候,决定将她和钱钟书一生的积蓄全都拿出来,捐给清华大学的文学补助事业,希望这些钱能够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

清华大学也用这笔钱成立了一个志愿机构,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用这笔钱帮助那些喜欢文学事业,想要投身于文学事业却没有经济基础的人,希望他们可以拿着这笔钱去追寻自己的目标。

杨绛先生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很正常,她并不在乎这些钱财,在她看来,这些钱都是身外之物,能够让这些钱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才是发挥他们的真正价值。

杨绛先生生于1911年,于2016年去世,享年105岁,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文学事业而奋斗,做过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众多名校的讲师,但却从未因为这些名利而骄傲,更是在95岁的高龄将自己的积蓄无条件捐赠给文学事业的发展。

02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一直以来,这都不是一个解答题,而是一个选择题,人这一辈子为了什么而活?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为了家人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但很少会有人回答为了自己的梦想。

在当今这个社会,人心太过浮躁,房价物价的上涨,让众多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折磨得疲惫不堪,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忘掉了自己的初心,忘掉了自己的目标,难道生活就是为了活着吗?

人终有一死,一个人的一辈子也就几十年,时间不会等人,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无论在生活中是何种模样,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错过了今天便不再拥有了,明天哪怕再美好,也不是今天了。

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心怀目标,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更好地生活也好,为了家人的健康也好,但是,不同的活法往往直接影响着生活的状态。

有些人一生在追求名利,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生活太没价值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追求名利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也要同时记得不要错过生活中的美好。

还有些人一味地追求金钱,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金钱,往往选择不择手段,喜欢金钱很正常,但如果眼中全是利益而忘掉了生命的本质,那么在追求金钱的路上所要失去往往要比得到的更多。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挣的钱太多,自控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其困难,修道之人,一生在追求道义二字,目的便是能够在有朝一日能够达到无欲无求的程度,但真正成功的人又能有几个?

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很多人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却大都仅限于明白,一旦能够在自己生活中加入这句话,便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美好。

03 不要为了追求目标,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有这样一个旅行团,在这个旅行团中有着不同年龄段的成员,有正在读高中处于青葱年华的少年,也有婚后不久,相约度蜜月的年轻夫妻,也有忙碌一生,最终得以歇息的中年老人。

这个旅行团正在乘坐火车前往美丽的西藏游玩,在火车出发后不久,一行人便开始一起讨论西藏的美丽景色,讲述自己能够前往西藏的兴奋,分享自己对西藏的认知。

但这次活动是从距离西藏几千公里的一座城市发起,前往西藏要横跨整个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兴致勃勃的乘客们大都略感疲惫,从开始的热情交谈到各自回到座位上看手机。

又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们开始失去耐心了,不断地询问车厢乘务员还要多久能够到西藏,在得知还要十几个小时的路程后,大多数年轻人都开始唉声叹气,最终三三两两地坐到了一起开始打牌,只有一位老人一直看向窗外,微笑不语。

随着火车的运行,一行人最终成功抵达了西藏,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在这片景色秀丽的地区开始游玩,三天的游玩时间转瞬即逝,但对于西藏这片壮阔的土地上,三天时间只能去一小部分景区。

最终跟随旅行团的安排,一行人踏上了回去的路,或许是因为舟车劳顿,上车之后,大多数人便开始休息,等到他们醒来的时候已经距离家乡不远了。

一行人便又凑到了一起,一些年轻人表示,这趟旅行并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并表示西藏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壮观,游客太多了,都没有时间好好体验一下西藏的风土人情

这一番话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表示这一趟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游客太多,对这次旅行表示不满。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一直望向窗外的老人也走了过去并开口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呀,就是太过浮躁了,一心只想着去西藏看美景。

你们肯定不知道吧,这趟火车不仅穿过了黄河,还经历了无数的山川,横跨了大半个中国,无论是喜马拉雅山还是刚穿过的那片花海,景色就不比西藏差,你们呀,还是年轻呀。

诚然,人生有时候就如同一场旅行,每个人的目的地和选择的路线都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通过目的地的这条路上永远也不知道之后的路是一片平坦还是布满荆棘。

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成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只要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珍惜沿途的好风景,哪怕目的地的景色不尽如人意,但沿途的风景却只属于我们自己。

04 小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个人都会面临人老病死,都可能会经历阖家欢乐,也必将会经历生离死别,自古以来便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正如同杨绛先生一般,一生经历过世间的幸福美满,也曾经受过挚爱之人离她而去的悲痛,但心中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却从未因为年龄的增长和爱人的离开而放弃,在将近百年的高龄,能抛去功名利禄,为了文学事业将毕生的积蓄捐献出去。

我们或许没有杨绛先生这般高深的境界,和面对生活困苦时的从容,但我们应当像杨绛先生这般,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活,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依旧能够坚守住我们的本心。

人终有一死,有些人在临死之际回顾一生,只有辛酸和无奈,有的人却能够笑着迎接死亡,并对这个世界说:“我曾来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