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泉 | 站在母亲的墓前
往期回顾
作者:任洪泉
一年一度清明。倏忽间,我亲爱的母亲辞世已经第十七个年头了。母亲啊,母亲,今天您的儿子又看您来了。
一座土丘,阴阳两隔。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把白花插在了坟头,在坟前摆好供品,点着香和蜡烛,然后把一沓沓纸钱和金楼玉宇、霓裳羽衣点燃。忽浓忽淡的烟升腾着,明明熄熄的火燃烧着,恍惚中竟然幻化出魂牵梦绕里母亲的身影。我木然地接受着烟灰和雨雾的洗礼,冥冥中感到,这分明是从天国洒落人间的“语丝”。此时不正是与母亲相互倾诉的最好机会吗?
多少次梦里寻,多少次梦里问,母亲,在那冰冷的世界,你是怎样送走孤寂,你是如何抵御寒冷?曾经的母爱,依然还存在于我无数个静静的梦境。每每在这样的梦中,我都会哭泣,以至醒来时,泪已湿巾。梦里常见你忽然回家,还是那温婉的面容,还是那爽朗的笑声,以至我常常在黑暗中翻身下床,却总是一场惊魂。
母亲,我听你说过,你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阳光、山水、土地,使你养成了百折不挠的性格。艰苦的环境始终没有泯灭你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懂憬。你当过村里的妇女主任,带领妇女们春种秋收,不辍劳作。随父亲到矿山后,拣过矿石,烧过锅炉,扫过马路,看过仓库,当过幼儿教师,也给家属工做过财务报表。生活的重担固然让你脸上过早地染上了岁月的风尘,但那来自生命底色的源泉,却使你的性格磨砺成外刚内柔的大情大性。使你对任何磨难都能大彻大悟地去面对和抗争。
1990年,你被查出了恶性肿瘤,这时,全家失去了主心骨,而你却显得那么镇静。你对治好病充满了信心。那时,我刚上五年级,爸爸陪你住院。当叔叔领我去太原看你时,还没进病房,就已听见你哈哈大笑的声音。住院治疗中,您总是显得那么坚强和自信。手术后的放疗,脱头发、常呕吐,你为了增强体力早日康复,强迫自已不减饭量。出院返家后,你坚持凌晨五点起床,风雪不误,到户外作气功锻练。你积极配合治疗,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渴求。母亲,你告诉我们,在连续三年三上太原住院的过程中,矿领导、矿工会、学校校长,都亲自去病房看望过,住院费用都是由矿财务转账借支,回矿后按标准报销,逐年消账。学校师生还捐了款。而且每次都是矿上派车接送。说这些时,你还一再叮嘱,要好好工作,知恩报恩。十几年过去了,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身体安然无恙。病魔都没有夺走你的性命,但不幸的是,在2004年深秋的一个午休后,你说出去散散步,但十几分钟后便被一个醉鬼的汽车瞬间呑噬。你才50岁出头,还没有等到我们都成家立业,还没有开始安享清福,就这样说走就走了。真是叫天不应,入地无门啊!
母亲,你走后,爸爸曾经对我们姐弟三人讲,“你妈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鼓励、並力主我在失学十多年后又去考学,並在我上学三年期间拉扯着你们撑起了这个家”。母亲,很难想像这三年中,你是怎样担当起抚育我们的责任?你又是如何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安排家庭生活?你从来没有刻意给我们讲过那些不堪回首的艰辛日子,只是在心情郁闷时,偶尔唠叨几句。断断续续地,我知道了那三年中,你是把国家每年发的一丈八尺(每人)布票全部卖了,这意味着全家三年没做过一件新衣。你喂了几只母鸡,把下的蛋全部卖了。好在那些年多亏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生产队发的粮、油、棉、菜都基本够用。爸爸上学前买的一只母羊也挺长脸,年年产羔,你把小羔喂大了再卖掉。母亲,你一个弱女子,面对暂时的窘境,只能是这样了。这三年,你独立操劳,对我们姐弟仨倾注了全身心的母爱。我们刚出生的前几个月都是靠牛奶和羊奶喂养。爸爸从城里一次打回5斤奶,拿绳子把奶桶吊到井里,然后你每天取出当天吃的。一天喂五、六顿,白天还好说,晚上经常熬得眼晴红肿、甚至起厥子眼,你只好天明就到井边用刚出井口的凉水冲洗。有好几次,大姐半夜发高烧,您只能独自在黑暗中打着手电去敲村医的门。生活上,你把队里发的每人不到50斤(一年)的细粮都省着给我们吃。那时,爸爸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他把每天补助的两个干饼子攒起来带回家,你却很少去尝一口。
三年以后,爸爸:分配了工作,生活有了好转,但为了补贴家用,你还是不分昼夜地劳作。全家来矿后,先是住在农村,你要在村里送水的时间,下沟里一趟一趟去提水,你要靠两只手、一个搓板和大铝盆,把爸爸取回招待所的被罩、床单、枕巾,以及小车队的汽车座套洗好凉干。不说天天如此,一周至少也有三、四次。甚而每年夏天招待所拆洗被褥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要抢时间,抢太阳拆洗、晒干、再缝好两三套。搬到矿上住以后。更是身兼几份工作,每天总是不到12点钟睡不了觉。
母亲, 几年前,爸爸无意中当着几个同事讲,他在上学期间,曾把三岁的二姐带到他姐姐(我们的姑姑)家住了几天。有一天,姑姑告诉爸爸,说二姐在看到同院的一位老奶奶吃鸡蛋时,竟然脱口而说:“鸡蛋还能吃”?这当然是那位邻居讲给姑姑的。爸爸说这话时,我清楚地看见他老泪横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分明是爸爸为怜悯女儿的童年生活而流露的伤感之泪,更是为你在无奈之下作出的坚韧与牺牲精神所感动的悲怆之泣。
我静静地伫立在母亲的墓前,蓦然间,女人、母亲、生命,这些伟大的字眼在脑海中翻滚。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从咿呀学步到长大成人,一个女人,忍受了多少煎熬,付出了多少艰辛!母亲, 记得我小时侯,每当下学回家,首先就是往厨房跑,第一眼看到的总是你站在灶台前,锅碗瓢盆作响。我的心里便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踏实和高兴。现在你不在了,回头再来品味那种感觉,觉得岂止是踏实和高兴?那其实是在聆听一曲美妙的音乐,是在享受一道生命的盛宴,也无异于是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你一生勤俭度日,不落人后。是爸爸的贤内助、好妻子,是我们的好母亲。我至今还记着你那浅显而深刻的教诲:“宁可身受苦,不愿脸受穷,提起鞋,往前跑”。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使在那艰苦的年代里,你除了欠着生产队的粮款外,没有兑下一分钱的外债。你硬是用脆弱而又坚强的脊梁,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给我们编织了许多美好的梦。可以说,今天的这个家,承载着你全部的酸甜苦辣。
母亲, 在你离去之后的这些年里,我才真正懂得,正是赖于天下与你一样平凡而博大的母爱,才有了人类生命的生生不息,才有了民族智慧的薪火传承,才有了社会文明的赓续光大。越是懂得,越是不能释怀对你的愧疚,越是后悔没有对你尽到孝心,越是升腾对你的敬重,越是感慨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望。看着一拨拨赶来上坟的人,也越是感念清明在人们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情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情感是能用语言与文字表达了的吗?清明上坟的习俗,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们不忘生、不忘死的淳朴心情而凝成的自觉行为,这其中当然蕴藏着数千年灿烂中国文化里最高尚的道德操守。无怪乎多情的诗人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
是的,清明节这一天的风,是亲人对故人的绵绵思念;清明这一天的雨,是亲情路上的点点清涟;清明这一天的纸钱:,是生者与逝者永隔不断的牵挂,是文明历史的悠悠续传。
母亲,站在您的墓前,让儿再深情地喊一声:妈,看不见您了,可您依然活着,您的容貌,您的声音,还有您的情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