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林镇住沙漠海 肉苁蓉开出幸福花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莫小欣)今年46岁的马忠强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苏海图嘎查的牧民。他家的四周有自种的一万多亩(约667公顷)梭梭林。这个季节,吐露新绿的一株株梭梭,让这片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土地春意绽放。

马忠强的梭梭林场俯瞰,图中左上远处的房屋就是他的家。

此刻,他的梭梭林场中接种的两千多亩(约133公顷)肉苁蓉也正茁壮地生长着。肉苁蓉是一种寄生于沙漠植物梭梭根部的植物,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眼下,正是肉苁蓉新苗出土、老株开花的时候。马忠强每天都会去巡视他的梭梭林,看看肉苁蓉的长势。

左:马忠强查看自家的肉苁蓉。右:一株开花的肉苁蓉

梭梭和肉苁蓉具有耐旱的生长特性,每年只需浇水一到两次。尽管如此,要打理好这片林并不容易。仅就浇水来说,马忠强要用水泵抽取地下水,灌到水罐车上,再运到地头去,一株一株地浇灌植株。今年的浇水工作从三月份就开始了, 直到5月2日1万余亩的梭梭林才浇灌完成。平日里,林场主要由马忠强夫妻两人负责养护,同时还雇请两名工人帮忙打理。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马忠强还会雇佣6名工人帮助采摘肉苁蓉。

马忠强正在整理梭梭的枝条

“我们这边都用肉苁蓉干泡茶来招待客人。”马忠强一边展示他家晒的肉苁蓉干,一边向记者说起他的从前。

马忠强家曾经牧养了几百只羊和骆驼,他也曾盘算着靠经营好自家的草场过上好日子。可是十几年前,他家所在的苏海图嘎查草场退化严重,导致牧草严重不足,购买饲料的成本又太高。迫于生活压力,他带着妻子甘新花背井离乡,开始了给别人开大车跑长途运输的营生。2012年,在外艰难打拼的马忠强看到同村牧民种植梭梭和肉苁蓉效益不错,于是夫妻二人决定结束8年在外打工漂泊的生活,回家种植梭梭。

马忠强和妻子甘新花

当地政府以及阿拉善SEE等公益组织向像马忠强这样的牧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但为他们提供梭梭种植和管护方面的技术指导,而且还按种植地块的面积为其提供资金补助,一旦验收合格,资金就会发放到种植户手里。

在有关各方的扶持下,马忠强先试着种植了三千亩梭梭,结果长势很好,当年就验收合格了。接下来,他自己又投资了十多万,购置了拖拉机、打坑机等设备。梭梭经过三年生长达到成年状态,马忠强开始在梭梭上接种肉苁蓉。他说:“三年梭梭长成了才能接种肉苁蓉,再过三年才能有收成。这其实就是考验人的耐心。”(注:种植梭梭三年后才嫁接肉苁蓉,是为了避免肉苁蓉过早吸收梭梭养分,导致梭梭死亡。)

种植梭梭和肉苁蓉使马忠强一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年我家肉苁蓉平均能出产鲜货13吨,一公斤价格平均是三十多块(人民币),年毛收入有四十万。”收入增加了,马忠强盖起了通网通电的新房子。

马忠强在苏海图嘎查的房子

新房内空调彩电一应俱全,窗外可以望见吐绿的梭梭

不仅如此,梭梭等具备良好防风固沙效果的沙生植物也让马忠强所在的干旱少雨的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马忠强说:“我刚结婚那会儿,要刮起沙尘暴,十里外的山都看不见,能见度只有100米。现在黄沙漫天的情况少了很多。”

由于当地政府和阿拉善SEE的推广工作,当地像马忠强这样愿意种植梭梭、发展梭梭肉苁蓉产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据苏海图嘎查书记潘金泽介绍,这个面积718平方公里的村庄共有127户村民,其中90户参与了梭梭、肉苁蓉种植。如今,在苏海图嘎查,成片的梭梭林已经在沙漠边缘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阿拉善苏海图梭梭林在沙漠边缘形成绿色屏障

阿拉善SEE于2014年发起“一亿棵梭梭”项目,致力于用10年时间(2014-2023)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恢复200万亩(约合13.3万公顷)以梭梭为代表的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并通过接种肉苁蓉,发展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截至2020年底,该项目累计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6560.17万棵,约137.75万亩(约合9.2万公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