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模式是肠道菌群的关键,哪些食物更健康?看看最新权威研究
随着科学家们对肠道微生物越来越关注,相关研究成为最近医学研究的热门之一,对于肠道菌群在健康中作用也有更多了解,发现肠道菌群异常对于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慢阻肺、免疫性疾病等等有很多重要影响。那么,究竟饮食在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不同类型的食物对肠道菌群有什么影响,也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格罗宁根大学的一些专家对此进行研究,发现饮食对肠道菌群的重要影响,揭示饮食、肠道菌群及其诱导肠道炎症的功能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植物与鱼类摄入与益生菌的增长更相关,加工食品、动物相关食品(红肉)与有害菌相关性更高,值得我们在日常饮食中注意。
一、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1、西方饮食(炸薯条、肉类、咸味小吃、蛋黄酱和软饮料等等)和低度肠道炎症与越来越多的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包括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免疫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等)有关。
2、日常饮食食物的数量、含量和时间对塑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3、营养不良、代谢物的转移和肠道微生物产物的移位都会促进免疫异常。
4、动物性食品(鱼类除外)、加工食品、酒精和精制糖的较高摄入量对应于具有炎症特征的微生物环境,并与较高水平的肠道炎症标志物有关。
5、植物性食品与短链脂肪酸(SCFA)的增多,多糖(膳食纤维益生元)的微生物代谢和致病菌的含量较低有关。
二、格罗宁根大学的最新研究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425个普通人群和肠道疾病患者的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组组成和功能相关联进行研究,参与者被分为四个亚组,即克罗恩病(CD,n = 205)、溃疡性结肠炎(UC,n = 126) )、IBS(n = 223)和健康对照组(HC,n = 871),并进行粪便采样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发表在知名期刊《Gut》上。
三、格罗宁根大学最新研究的发现
1、全麦面包、豆类、鱼类和坚果类显示出与多种促炎途径一致的负相关性,可能减少炎症发生;
2、坚果、油性鱼、水果、蔬菜和谷物的消费与SCFA(短链脂肪酸)生产者(益生菌)数量的增加有关,具有抗炎作用,有助于健康;
3、红酒与多种乙酸盐和丁酸盐生产者的丰度较高、但与双歧杆菌的丰度降低有关,适当饮用有益健康;
4、酒精(烈酒)和精制糖的摄入与醌合成途径的丰富相关,促进炎症;
5、食用植物性食物与肠道微生物群更高的合成和必需营养素转化有关,素食为主更健康;
6、快餐、加工的肉类、汽水和精制糖与有害菌增多、炎症有关;
7、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也往往包含较高含量的饱和脂肪,这会对肠道微生物组本身产生影响,影响健康。
四、怎么饮食更健康?
1、通过富含蔬菜、豆类、谷物、坚果和鱼类的饮食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具有预防肠道炎症过程的潜力,这是许多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等)的核心。
2、以全食物(天然非加工食物,比如全谷物)为基础的饮食方式可以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协同作用来提高营养物质的抗炎能力。
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多酚的来源可用于增强SCFA生产者的数量,因此油性与葡萄酒有益健康。
4、通过针对肠道菌群,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具有减少肠道炎症过程的潜力。
因此,糖尿病人要改善饮食,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健康,不要依赖所谓益生菌的摄入,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爱护120@南方健康@护脾养胃林医生@药师方健@头条健康#真相来了##南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