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之间看上海
马尚龙老师的新书《上海分寸》出版了,这个书名引发了很多人的奇思妙想。
上海的分寸是什么,上海人的分寸、上海城市的分寸是怎样的?分寸背后透出的是怎样的文化思考?
带着这些问题,“克勒门”迎来了4月沙龙“分寸之间看上海”。
作家的抛砖引玉
“不卑不亢、不冷不热,以礼相待,不强加人”,马尚龙一上台就说起了五十年前尼克松总理访华时的接待方针,短短十六个字,就是他眼中的上海分寸。
至于上海分寸的形成,马尚龙和主持人阎华天马行空地聊着。
沙龙策划人阎华与马尚龙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到现代都市文明的契约精神,从城市环境的独特结构,到居住模式的特定格局……
上海的分寸是现代都市文明的分寸,这种分寸是在不断试探不断调节的过程中形成的,细微之中间见乾坤的上海分寸,更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马尚龙没有想到“上海分寸”这四个字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和思考,他在现场抛砖引玉,想听听不同领域的人心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上海分寸”。
瞧,多有分寸的马老师啊!
舞蹈家的“风马牛不相及”
魏芙老师是“海派秧歌”的创始人,“海派”与“秧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到底是怎么个分寸呢?
国家一级导演、著名舞蹈家魏芙
其实上海的城市文明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这里除了繁华的都市文明之外也有深远的农耕文明,沪乡文化是上海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虽然秧歌是源于田间的舞蹈,但任何一种在民间流传的东西都曾是流行的,它有时尚潮流的基质。
魏芙从舞蹈的幅度、音乐、着装上谈了她的“海派秧歌”是如何将秧歌与上海有分寸地结合在一起的。
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这从最初就充满争议的舞蹈,2008年代表上海舞进了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海派秧歌
魏芙结合着海派秧歌的“奥运三分钟”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都是她的上海分寸。
建筑师的实例解读
建筑界的金字塔普利兹克奖得主、法国建筑大师让.努维尔中国工作室的负责人陈晨分享了一个建筑师眼中的上海分寸。
让.努维尔中国工作室的负责人陈晨
如此大的一个课题,从他选择的两栋建筑实例中就得到了解读。
从浦西的上海商城到浦东的金茂大厦,一个个细节和具有前瞻性的考量,让上海分寸变成了一种态度。
上海商城
沙龙现场 陈晨讲述金茂大厦
而由大师设计的上海文化新地标浦东美术馆也即将于7月开幕,这个新的时尚打卡地会呈现怎样的上海分寸?等着小克勒慢慢跟你说
。
网络达人的身体力行
网络红人徐祥如今在抖音上有着120多万粉丝,“传播沪语”就是他为海派文化传播找到的“分寸”。
徐祥在“克勒门”现场
作为一名沪剧演员,徐祥最初接触自媒体是为了传播沪剧,但点击率并不高。
当他研究后发现,自媒体上一些点击率高的沪语作品里充斥着大量市井气、戾气重的上海话,那一刻,他感到了心痛。他决定自己来创作干净、有趣的上海段子,教大家说上海话。
徐祥在抖音教上海话
如何写段子?如何把握好网络世界的“度”来传播上海文化?对分寸的准确拿捏,让徐翔在吸粉的同时,也收获了粉丝更大的信任。
学者的大学课堂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从学者的角度分享了他心中的上海分寸专业、自律、从容、笃定。
从辛亥革命到疫情管控,于海把他的课堂搬到了“克勒门”,从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中梳理着上海分寸。
这种分寸源于见多识广,源于包容理解,这种分寸让人放心,让人适宜。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
上海不仅有分寸,更有格局,上海的分寸就是创造新的格局,新的分寸。
除了嘉宾的分享,沙龙活动还结合了有趣又有分寸的表演,沪语民谣唱作人王渊超很有分寸地将都市文明宣传与时尚歌谣结合在了一起,一曲原创沪语民谣,连肖战和王一博都唱得手舞足蹈。
王渊超在“克勒门”演唱
肖战、王一博演唱王渊超的作品
平均年龄57岁的舞者们穿着北京奥运赛场上的服装来到现场,一曲海派秧歌让人耳目一新。
而经常刷徐祥段子的朋友其实很少有机会听到他唱沪剧,现场一段《为你打开一扇窗》,打开的分寸刚刚好。
分寸之间如何看上海?等着小克勒慢慢道来吧!
感谢摄影师林秉亮
“克勒门”是啥?
昨天刷屏的这首歌背后竟然还藏着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美国开创了一个神话,迈克尔·杰克逊的彩虹山庄居然是向他借的!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