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的老师与“996”的正义性——有感高以翔的过劳死

“呕心沥血”的老师与“996”的正义性——有感高以翔的过劳死

文/虹野

“996”这个话题已经不算是社会热度的话题了,对于“996”工作时来说立场不一样对其看法也不一样,社会风评可谓是好坏参半。有感于高以翔因为过劳而死,故再次提及996,说一下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的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但是老师“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工作则不一样了,几乎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哪怕老师自己也沉浸于“无偿奉献”的荣誉感之中,甚至“抛家弃子”在所不惜。“996”的工作时和老师的工作时间相比几乎微不足道。记得当初在农村教书的时候,每天是造成5:30起床,6:00到班级带学生早读,晚上9:30下晚自习,当班主任还要查寝、巡逻,一般11:30才回家。即便是周日,也会经常家访。

看看时间就知道,什么家庭、人际关系都顾不上,健康更不用说。说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抛家弃子”一点都不夸张。那时候还真的很有“成就感”,学生也很尊重老师。也正是在老师的精神的感召下,“996”的工作制似乎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还有很强的“正义感”,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甚至很多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工作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远远比家庭重要。而这个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受老师们精神感召而形成的。或许老师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

可是为何还会有人批评“996”是血汗工厂制度呢?

因为人就是人,人不是工作的机器,工作是为了让生活得更好,而不是让生活的更加糟糕。不排除有加班的种种原因,但是都应该是建立在能够让生活更好的基础上。如果工作让人以健康、亲情为代价,那就意味着工作仅仅成为了“活着”的工具而已,这种工作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但是我们的老师却无时不刻的向我们的孩子传授着“活着”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更好的生活,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老师“呕心沥血”、“抛家别子”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最失败的社会示范。

教育,最终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改变社会,让社会和生活变得更好。而老师的生活方式则是最直接的社会示范,这种言传身教,其价值远远大于一般的学科教学的价值。所以说对老师好,让老师有更好的生活,本身孩子、家庭和社会就是最大的获益者。

虹野

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

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我就知道你“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