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的山水画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 位居元四家之首,也是“浅绛山水”的创始人。

他在绘画中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博学多才,但是他一-生并没有做官。后来被诬入狱,出狱后学画。晚年苍茫简远、博融众长、汲自然之灵,其法大变自成一家。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其画风是简淡深厚,用色方面多赭色。画中的景色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疏密有序、浓淡相应等。画中的线条苍劲有力赋有节奏感等。这些都和黄公望在作画中处于那种自然无为的状态和“成竹在胸”,“身与竹化”的境界有关。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公望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今浙江温州)黄氏为养子,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笑道:“黄公望子久矣!”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子久。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后人把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

黄公望在师法董源、巨然的基础上格外注意“师法造化,中的心愿”、“删拨大要凝想形物”,致力于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的不断创新每当他在写生之前,都要对景致非常细致观察,---旦发现合自己心意的景致就用随身携带的画笔描幕出来。

他积累了不少绘画方面经验。例如,画石要突出三面,最要形象不恶。石有三面,或在上,或在下,或在左侧,皆可为面。临笔之际,殆要取用。描绘山川要似与非似之间,身即山川而取之。在出狱以后,他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云游山川之间和用笔记录美景。这些为他以后的绘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培养了他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审美意象的表达和自我风格的表现。黄公望主张学习古人的绘画技巧和绘画经验,但不能一味的照搬古人的绘画风格,因为我们非古人也,我们应该自己创新,画出自己的风格。所以他在对山水的画法和用笔,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在绘画的构图上借鉴郭熙的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在画面上,他追求老子的道法自然和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六法论。六法论中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气韵生动是最主要的。

在画面的内容上,他讲究墨色的变化、刚柔结合、虚生实实生虚。

在用笔上,他讲究笔势雄伟和笔意简远逸迈等。

黄公望笔下的《山水决》有写山水创作之法。但内容体例较为散漫,并不按照一定顺序或结构。

1

据历史记载《富春山居图)》画的地方,基本上是在富阳。所画富春江的两岸,有可能起自富阳城东的株林坞一-带。此画中绘有气势磅礴的峻山,两岸峻山的平坡,风和秀丽的丛林村社,还有美丽的渔舟小桥种种景色。画中形态各异的草木树石,丰富而自然。

▲《富春山居图》

从《富春山居图》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董源的“平远、深远、高远”的三远的构图法,使整个画面构图严谨自然。其画中的山水、山石树木多用干笔皴擦,线条苍劲有力赋有舞动的姿态。又用墨色的浓淡深浅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画面留有少许的空白,体现出了虚与实的相生,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

2

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描绘是九峰雪天一色的风光。此画是黄公望杰出的山水雪景画。此画也是黄公望给浙江儒学提举、著名文人班维志的一幅绢本水墨画。

▲《九峰雪霁图》

这幅画中的山形有的如同宝剑直冲云霄,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有的如同擎天石柱,给人一种孤傲的感觉。有的如同雨后春笋,给人一种灵气的感觉。

这些山都均被皑皑白雪所覆盖。画面的背景是用淡墨晕染的天空,给全图笼罩上了一种忧郁、苍凉的氛围,就像暴风雨米临前的景象。画中中部的山峰就像一种怪异的巨石,后面蜿蜒盘曲的山岭与远山相连,山上一丛丛枯木参差错落、披雪凌风,岩谷特别幽.深。

山的周围环绕着一-条小溪,用淡墨一带而过,几间山村居民房舍坐落在山脚,周围包围着树木,就像--个银装素裹的冰天世界。此画画的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村景色。整个画面充满萧然意境,凝结的意象。欣赏此画的人会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冰天冻地的冬天,能够使人感受阵阵寒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

此图构图严谨,险中求稳,虚实相生。采用了深远和高远构图方式,充分利用绢素洁白的质地。用笔勾出山石树木的轮廓,用淡墨晕染的山石,显现出晶莹剔透的雪景。

黄公望为了表现出雪景的质地,画面中很少运用皴染的技法,大量运用烘染的技法。他用墨色的深浅表现出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最后在山头上点上焦墨,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使画面的白雪的质感更强烈了。树木房舍的线条圆润又劲挺。

总之,黄公望的山水画的特色是作浅绛色,山关多矾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构图讲究三远,画面充满韵味和审美情趣,又蕴含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味道等。

历史文章

张彦远与《历代名画记》

根据古代画论“三远”理论,简述中国画的视觉感受方式

明代“画分南北宗论”的内容及其对后世山水画的影响

文字/寻星子

编辑/寻星子

点个赞,证明你还爱我

(0)

相关推荐

  • 国画的魅力【16】——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黄公望(元) 《富春山居图》 (附高清大图)

    一.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31岁才步入作画领域,由于自己的坎坷遭遇50岁就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山水画创作.他热爱大自然.文化修养全面受到熏陶.他开始画画的时候和别人不一样他喜欢把临摹 ...

  • 赏析黄公望奇作《富春山居图》

    摘要:黄公望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将自己隐居时所居住的秀美山川,用山水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并通过艺术的渲染,充分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富春山居图>就是黄公望的著名作品之一,这幅作品不 ...

  • 黄公望 精品山水画分享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教',别 ...

  • 黄公望:山水画的33个诀窍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子,居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 ...

  • 黄公望的33个山水画诀窍,值得学习!

    导读: 黄公望 (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 ...

  • 黄公望的33个山水画诀窍,收藏记在心中!

    导读: 黄公望 (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 ...

  • 黄公望的33个山水画诀窍,收藏并牢记心中!

    写山水三十三诀 1.近代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 2.树要四面倶有干与枝.盖取其圆润. 3.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发生.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

  • 黄公望的33个山水画诀窍,值得学习

    黄公望 (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教', ...

  • 黄公望山水画中“淡墨枯笔皴”如此完美!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夏绍毅 [摘要]:在历代山水画中,以元代山水画成就为最高.黄公望在众多的山水大家中脱颖而出,排在首位,他深得赵孟頫真传,将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新 ...

  • 黄公望集前人山水画之大成,其笔墨“苍润浑厚”,令后人仰止

    [摘要]:黄公望山水画集历代古贤之大成,他潜心研究唐人及北宋山水画的用笔用墨,对荆关.董巨之南北画派了然于心.他并没有被前人的笔墨技法所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实践,潇散宋法,独创"浅 ...

  • 黄公望的33个山水画诀窍

    周道湘2020-10-29 08:13:00 导读: 黄公望 (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