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面世!陈潮祖中药遗篇-麻黄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麻黄

药品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根茎入药。可以生用,或蜜炙用。

所治病因:外感风寒。

所治病位:手太阴肺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

所治病性:药性属温,宜于寒证,实证。

所治证候: 1.风寒表证;2.肺脏喘咳;3.水肿、小便不利。

所具功效:发汗解表、宣降肺气、利水消肿、舒缓经脉。

药理分析:本品乃入肺卫三焦气分药也。除能舒缓经脉挛急以外,因其味辛气温,辛则能散能行,温则宜于寒证;其味微苦,苦有降泄肺气、水津之功。

故能开宣肺卫,舒张经隧,祛寒出表,使其阻于少阳三焦膜腠津气外出,通调无阻,展示肺脏开宣津气功能;苦降肺气,通调水道,令其通调。

从而达到祛寒出外,发汗解表,宣降肺气,舒缓气道筋膜,恢复肺脏开宣肃降功能;通调三焦水道,达到利水、消肿目的。

宣降肺气之功,位列辛温解表诸药前茅,无有出其右者。

临证应用

1、风寒表证

本品辛温浮散,功能祛散侵入肌表寒邪,解除表证。肺合皮毛主表,风寒外袭,皮肤首当其冲。

寒主收引,毛窍因寒而收缩,闭而不开,妨碍肺脏开宣津气出表,皮失气温,则恶寒,阳气内郁,则发热。

津不出表则无汗,滞留腠理,筋膜受湿而弛,则身软、身重、无力,上述证象,属于肺卫津气阻滞机理。

津气阻于肺窍鼻窦间隙,则喷嚏有声,鼻塞流涕见矣。阻于咽喉间隙,则咽喉不利,如有物阻;声带变厚,轻则声音重浊、声嘶,重则失音而哑。咽中血络受寒而挛,血行不利,则咽痛、喉痛。

上述证象,属于肺系病变。气管因寒而挛,津气阻于管壁之中,津液渗入气管之内,凝结成痰,于是胸闷、气喘、咳嗽、痰稀证象见矣,以上属于肺脏病变。

综上所述,一切证象均因风寒外袭,表闭不开,肺脏宣发津气出表功能受阻使然。

治疗此证,法当辛温解表,宣降肺卫津气,使其重归正常。

麻黄所具宣降肺气,散寒解表,解痉缓急,通调津气之功,能使寒从外散,毛窍、经脉舒缓,津气通调,面面具备,如矢中的,众多辛温解表之品,无有出其右者。

本品常与桂枝、杏仁、甘草之属配伍成方,以成其用。仲景《伤寒论》麻黄汤中以桂枝助其温散寒邪,温通血脉;杏仁助其宣降肺卫津气,通调水道;甘草助其舒缓经脉,使其正常,四药合用,能呈发汗解表之效,即其例也。其中麻桂两药同用,发汗作用倍增,从而体现配伍中的相须作用。

若问麻桂同用,因何发汗力量就会倍增?因为桂枝也是辛温解表之品,温性强于麻黄,又能使其营分阴液外出,增强发汗力量故尔。

2、止咳、平喘

本品发散寒邪,解痉缓急,宣降肺卫,通调三焦津气之功,使其寒散腠开,津气无阻,喘咳证象自然消失。

为了达到止咳、平喘效果,止咳常配桂枝助其温散寒邪,温通血脉,化气行水;半夏、干姜、茯苓温运脾阳,燥湿、化湿、利湿,通其阻滞之津。

配白芍柔肝解痉(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甘草甘能缓急,细辛善解经脉挛急,辛通津气,五味子功能止咳、敛汗,可以助其止咳,防其汗出过多,诸药同用,能呈辛温解表,化气行水功效,即其例也。

如以肺气上逆而喘为其主证,仍因外寒侵犯肺卫,肺气郁而不宣,逆而不降,津气阻肺使然。

《局方》三拗汤即麻黄汤减去桂枝,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疼,喘咳胸满,痰质清稀,声音嘶哑,即是以此辛温解表,宣降肺卫津气,舒缓经脉挛急,共收止咳平喘功效。

如果气郁化热,成为气喘吐涎,配入辛寒石膏抑制麻黄发汗作用,突出宣降肺气,通调津气之功。《伤寒论》中麻杏甘石汤,《金匮要略》越婢加半夏汤,即其例也。

3、利水消肿

本品利水消肿,仍然是以宣降肺卫,发汗利水,通调水道之功,达到利水、消肿目的,体现开源导流法则。

治疗此类病变,常与杏仁、石膏、生姜、白术、甘草、大枣为伍。

是以生姜升散肠道水津上入肺卫,白术运脾除湿,二药与麻黄宣肺利水之功,展示钥启重关,肺脾同治结构。甘草、大枣,助其舒缓经脉,使其水道通调,开其水液下行之路。

《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功能治疗水肿,即其例也。至于白术、甘草、大枣亦可健脾,防其石膏寒凉害胃,亦有其理在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自汗、盗汗者忌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血压上升,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参考资料

1. 《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2. 《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肺恶气,消赤黑斑毒。”

3. 《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4.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

5. 《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6. 《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7. 《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编辑|李培 李筠


系列回顾: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二):解表药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一):中药学概论

(0)

相关推荐

  • 都知道小青龙汤治疗咳痰属于“清稀如水”,但是你见过小青龙汤治疗“干咳”吗?

    条文出处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甘草.桂枝.半夏.细辛组成.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 ...

  • 首次面世!陈潮祖中药遗篇-桂枝

    桂枝(<神农本草经>) [药品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嫩枝入药.以幼嫩,色棕红,气香者为佳,生用. [所治病因]  辛温能治外感风寒. [所治病位]  辛甘而温,能入肺.脾.肝.心.肾.三 ...

  • 【陈潮祖:桂枝麻黄各半汤-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15g.芍药10g.生姜10g.炙甘草10g.麻黄10g.大枣4枚.杏仁15g.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身痒难禁,舌质偏淡,脉浮而缓. [ ...

  •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薄荷

    薄荷(<新修本草>) [药品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以叶多,色深绿,味清凉,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 [所治病位]  辛.凉.归肺.肝.少阳三焦经. [所治病性]  辛.凉 ...

  •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二):解表药

    第一节  解表药 以能发散表邪,开宣肺卫毛窍,使其津气出表为其主要功效,用以治疗表证之品,称为解表药.根据药性.功效.主治不同,一般分为发散风寒与发散风热两类. 解表之品,辛散能行少阳三焦津气,从其毛 ...

  • 陈潮祖教授中药遗篇(一):中药学概论

    |12年前,我跟随陈老门诊学习的时候,先生正在编写<中医治法与方剂>的第五版.闲暇之余,还在撰写中药相关内容,试图让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最后一步,落在实处.并计划发行第六版的时候,增补此篇, ...

  • 五通汤(陈潮祖)[组成]麻黄 桂枝 干姜...

    五通汤(陈潮祖) [组成]麻黄 桂枝 干姜 半夏 细辛 白芍 甘草 陈皮 厚朴 枳实 柴胡 白术 茯苓 泽泻 人参 [用法]水煎3次,和匀分3次服用,1日量, [主治]外感风寒,经脉挛急,气血津液郁结 ...

  • 陈潮祖:麻黄是治疗湿温病的妙药!

    一.释理 仲景在论痉湿暍脉证中,明确提出太阳湿痹与中暍的脉证与治法,以示临床将有恶寒发热一症的中风.伤寒.中湿.中热等病区别治疗,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疗效.所制之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 ...

  • 《陈潮祖医案精解》——肩痹

    郑某,男,55岁,2007年11月13日初诊. 1个月前因晨起锻炼见恶寒,鼻塞,流涕,周身酸痛,曾服"维C银翘片". "康泰克"."阿莫西林" ...

  • 【陈潮祖:胃气上逆的用药】3

    胃气上逆证候,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临证组方,不可不审. 寒证呕吐,常兼脘腹疼痛,喜热恶凉,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紧. 宜选吴茱萸.丁香.砂仁.半夏等温性降逆药,与干姜.桂枝.附子同用以温中降逆,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