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160例临床观察

第 1875 期

作者 / 1张红旗 2李全香 1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人民医院 2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中医院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钱秀华

中风偏瘫经治疗后度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阳气衰微兼血瘀的本虚血瘀之证。此时采用针灸及补气活血中药汤剂,联合功能锻炼是治疗的最佳方案。笔者从医20余年,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市古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6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36~79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127例,均处于清醒状态;病程最短2周,最长6个月;肌力情况:上肢0级24例、1级80例、2级46例、3级10例,下肢0级28例、1级60例、2级60例、3级12例。

1.2纳入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中中风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处于恢复期(病程在2周至6个月之间)者。

1.3排除标准中风病急性期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

2治疗方法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拟定。基本治愈:肌力达到Ⅳ~Ⅴ级,生活自理,独自行走;显效:肌力恢复大于Ⅲ级,生活部分自理;有效:偏瘫语言不清,但有进步,生活不能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结果

(1)临床疗效160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96例,显效4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25%。

(2)肌力比较见表1。

表1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比较(例)

4病案举例

(1)病案1:患者,女,56岁,2005年7月16日就诊。CT显示脑出血,出血性中风15d,患者平卧位,黄色晄白,气短乏力,二便失禁,右侧肢体运动失灵,语言不利。此时患者由昏迷转为清醒,血压150/98mmHg(1kPa=7.5mmHg),饮食欠佳(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查体:右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1级,左侧正常。

中药处方:生黄芪60~120g,当归、桃仁、川芎、水蛭(冲服)各6g,炙甘草、党参片各10g,白芍12g,地龙、麸炒白术各15g。针刺及服中药期间加以功能锻炼,每日由100次逐渐加至300次,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至2008年10月20日,患者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随访10年,患者能参加一些体力劳动及家务劳动。

针刺后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结合,每日200~500次。中药处方:生黄芪30~180g,麸炒白术6~10g,党参片、红花、川芎、川续断片各10g,桃仁9g,桂枝12g,地龙、桑枝、怀牛膝各15g,水蛭6g(研末冲服)。14剂为1个疗程,休息7d,继续(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下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逐步下床行走,上肢可以持物,生活基本自理。随诊3个月,患者可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5讨论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神志无异常的中经络及神志有异常的中脏腑,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可至1个月)、恢复期(为2周到6个月)。患者度过急性期,病情趋于稳定,但留有后遗症,后遗症(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偏瘫。《临证指南医案》云:“至于审症之法,有身体缓纵不收、耳聋目瞀、口开眼合、撒手遗尿、失音、鼾睡,此本实先拨,阴阳枢纽不交,与暴脱无异,并非外中风,乃纯虚证也……若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謇、二便不爽,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壅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和,治法急则先用开关,缓则益气养血,佐以清痰清火,宣通经隧之药,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