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详解—第五讲(下)丨三品课堂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

大家还可订阅书法媒体《书法》杂志、《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王学岭 1963年生于河南

供职于中直机关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中国美术馆展览学术专家组成员

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特聘教授

书作曾连获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群星奖”金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等数十次书法艺术奖并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长期担任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

出版文学、书法学专著及书法作品集多种

大家晚上好,在上节课中我们运用了“分形”叠加原则,为大家分析了《孔子庙堂碑》中的字体营造法则,本节课呢,我们我将结合上节课所讲,继续讲解在包围结构的字中,如何做到内层与外层的呼应,才能达到“步调”一致。

在图1 图2 图3当中,为了对比的需要,我们以“”部的笔画的四周为基础,画出了一个矩形框。大家可以通过绿色的方框,来比较一下两边弧形的变化,从中观察弧线与绿色方框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观察,不难看出,为了营造出不同的韵律感,虞永兴采用了整体同步、相互配合、和谐一致的构字方法。

从三个“”字的整体来看,越是细瘦、颀长,其腰部就要越发收得紧一些,内里的“虫”部的形状就要写得细长一些,相应地“虫”部里面的这一短竖也就写得爽朗劲健。请看图3所示。

图1这个“风”字的外弧度徐缓,虫部也相应肥胖,虫的短竖画就比较敦厚。

图2也即中间的这个“风”字,外围轮廓接近图3,它内部的“虫”字更像图1。我这里所说的“更像”和“接近”,仅仅表明具有相似之处,并没有说成一模一样,己经道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就存在于部首之间的相互搭配上。只有保持内外一致,才能达到字的和谐、生趣。

单单三个字,已经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队列的行进感。这也就不难理解虞永兴《笔髓论》中“管为将帅、毫为士卒、字为城池”的那种递进的、盘旋上升的、叠加壮大的队列感。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明白了上节课所讲:“心为君、手为辅,力为任使”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去揣摩古人所反复强调的那种“发乎心、应乎手”的规律。这又好比水的波纹,要一层层地不断地产生和扩散,才能够引起回应。一圈两圈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有了一致地重复递进,带来的那种力量感和律动感都会十分丰富。所以,我们读书论,不能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单单地盯着热闹看,哪句写得真精彩。也不能单纯地比数量,哎呀你看我一篇三千字的文章引经据典就引了八百字。这些都没有真正地、用心地去看、去读。古代大家,对于学问可不是密敛珍藏的。他们正因为博学,所以更加无私。我们今天只要肯用心、用工夫,就必然能够学到许多。

也许,会有同学发出疑问:“水波纹”?未这个必要吧!广场舞未必好看,独舞才好!

那么,虞书当中是这样的吗?

假如不去考虑步调统一,我们在虞氏笔画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突出个体”的方式来重新构字。是什么样呢?

我们来做个试验。把上节课所提到 的两个“风”字的“虫”部对调一下,用电脑重新做出了两个“风”字 。请看图版:

这里,我拿出来这两个“”字,并不是让大家来评判好看还是不好看?所要表明的是,这两个字已经完全没有了虞永兴的那种登高沉吟、不藉秋风的状态。

我再把虞永兴的原字和电脑组合而成的字放在一起作对比来看。

第一张图是原字,图4是我换了“虫部”的;第三张图这个是原字,图5是我换了“虫部”的。诸位观感如何?

如果我们把原字拿掉,单独再看图4和图5两个电脑新造字。

观感又是怎样?还有没有虞书的感觉?有没有二王书风的那种余韵呢?不要说力度、韵律、情绪这些,仅从感官上,它已经脱离了和雅的范畴。

所以,我们知道,虞永兴所演绎而出的二王气象,是不适合用“对立”的法则来结字的。虞永兴精心营造出的队列、渐进、次序感,是基于他协调一致的规律之内的。

下面我临写几个虞永兴的字,大家来看:

“阐”、“鼎”、“图”三个字,均是包围结构。“阐”字的外郭“门”字的两侧对称并又在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隙,这样,稳定的结构中透出了灵动。既有动静的呼应,又有松紧的关照。“鼎”字的妙构体现在保持庄严、稳重的同时,又展示了用笔上的从容不迫。于外郭的营造上,既保持了对称,又写出了变化。“图”字,外郭的右围竖笔呈弧形,在展示张力的同时又不失自在。再加上内部结构的呼应构成了一幅分布合理、修剪有度的园林美景。

启功先生说:“功夫,是准确性的重复。”在书法中,同类元素的叠加组合,是一种充满了自信的创造。我们大家都知道,对比的手法,能够较为容易地制造出视觉上强烈的观感效果。而同声容易枯燥、同步容易泯然、同色容易混淆。“一加一”的方法,稍微运用不当,就会让人感到空洞或者乏味。但是,这些我们在虞永兴的字里行间是找不到的。并且,我们越看他的字,就会越发觉得有韵、有态、有趣,越发地耐人琢磨。

王学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法详解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上)
第四讲(下)
第五讲(上)

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张继简析隶书摩崖经典《石门颂》

王友谊浅析《大盂鼎》铭文

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简析

这节课就先讲到这里,下节课将主要以“凤”字及其他的例字作为示范,为大家分析讲解包围结构字的结字特点与方法。感谢大家,我们下节课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