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阎连科老师最新长篇《中原》的一些看法
今天读完了阎连科老师的最新长篇小说《中原》,感慨万千。首先是阎连科老师一直保持着先锋姿态,不断在文学创作中寻找新的叙述方式和写作技巧,这部长篇小说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体创新和叙述模式的转变。阎连科说,文学的最大建设就是破坏,如果还在写作,每次都要写出一种巨大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突破,可以带动文学向前走。” 可以说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寻找文学叙述“格式的特别”的先锋作家!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创新。其次,这本书讲了一个当下关于“家庭”的寓言。《中原》有三个主角:儿子、父亲、母亲。其中儿子想杀父亲,父亲想杀妻子,母亲想杀儿子。在儿子的讲述中,父亲是自己追求人生梦想的绊脚石,父亲是他追逐梦想的障碍,父亲一心想把儿子束缚在小镇中,不愿让儿子出外求学。在父亲看来,守在乡村,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并且不次于别人家的房屋,这不仅仅是躲避风雨的港湾,更是民间社会潜在的社会法则对人的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在父亲那里,他得到了一个追求富婆的机会,原配妻子成了他发展情感外遇的障碍。但我们不能用道德理念来审判父亲外遇的行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促使父亲搞外遇的根本动力和心理动力仍是为了一座能够让这个家庭在村里不落后于他人的房屋。在母亲眼中,儿子是这个家庭的耻辱,因为儿子先是读了一个假大学,又谎称读研拿着家里的钱干着犯罪活动,还和发廊的洗头妹终日厮混,并且和妓女有了孩子。儿子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见容于乡村礼法社会的。最后父亲、母亲、儿子逃离了这个充满着喧嚣气息的时代洪流,选择了一个具有乌托邦意义的山林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没有贫富差距,没有现代城市文明病,没有勾心斗角和利益纷争,这种生活是在远离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评判标准裁定下的现代生活。这正是阎连科这一“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文明对现代人的精神压抑后的一种逃离和一种选择。最后阎连科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结尾,这一家人最终接纳了那个妓女,他们在山林里幸福的生活度日:“过去那界标,就到另外一个世界了。而他们还在世界这一边,在白茫茫的一个世界里。且这个夜晚是哪一年的哪一天,一家人谁也说不清楚呢。在这儿,时间除了一天间的早晚和四季,年月、过去和未来,都已经消失不在了。他们只有这一会儿和那一会儿的小时间,而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大时间。”在世间一切喧嚣归于沉寂,躁动复归平静的人类文明的尽头,阎连科韧性地求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精神的困境。在现实生活面前,我们同善同恶,既是圣人,也是罪人,人人均有审判和被审判的权利和义务。阎连科老师用丈夫、妻子、儿子这三元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物关系口吻讲述一个具有疼痛感和时代感的故事,切入一个中原家庭异乎寻常、近乎荒诞的爱与恨,剖析价值观扭曲的家庭伦理关系,追问家的本原。阎连科再一次回到了中原大地,讲述了一个关于恨与宽恕的人间大爱的故事。几十年来,阎连科就这样艰难跋涉着,执著寻找着,坚韧探索着,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的每一篇小说,每一个文字,都是这寻找过程中的足迹和汗珠。我总是希望用文学的理想之光来支撑自己内心的疲惫、不安和虚空,希望文学的光芒可如水中的粗石细沙之光样,照亮总是出现在我眼前漂浮不散的一团团的黑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