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最狠的杀人手段
文/假如
01
周宣王有个弟弟叫姬友,担任司徒,类似现在的国土资源部部长。
公元前806年,宣王封姬友于郑地,位于首都镐京附近,黄金地段,在今陕西境内。
也就是说,最早郑国不在河南,和郑州没有关系。
到了周幽王时代,情况就不同了。
幽王是位情种,因为当了一回男主角而永载史册,全是骂名。这出戏叫“烽火戏诸侯”!
作为幽王身边的工作人员,姬友敏感性很强,他已经察觉到了危险。
要知道,镐京虽然是首都,却离西部边界不远。
西边有一位邻居,叫西戎,是个游牧部落,最近越来越不聚焦主业游牧,专攻副业抢掠,发展势头很猛,实力逐渐强大。
而幽王一心都在女主角褒姒身上,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更不管。
这可咋整?
《国语》记载:“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这就是当时姬友的想法——国家快乱套了,我担心连累自己,到哪里才能保住命啊?
他分析了大周朝的版图,西边自然是要躲开的;
南边北边分别是楚国和晋国,打不过;
东边是齐国和鲁国,是姜尚和周公旦的封地,德高望重,惹不起;
只有中部地区可以有想法。
于是,姬友灵活利用国土资源部长的职权,说服中部两个小国家东虢和郐,各自献出几座城池,将封地郑整体搬了过去,就在今河南郑州荥阳地区。
果然后来,西戎展露强盗本色,在周朝内鬼的帮助下,攻入首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大肆劫掠。
姬友虽然躲到了安置的封地,却恪尽职守,在抵抗西戎的战斗中牺牲。
再后来,姬友的儿子姬掘突(也就是郑武公,庄公的爹)继位,灭了东虢和郐这两个国家,然后横扫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旧部从陕西迁到今河南,形成了郑国的基本格局。
02
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逆生,脚先出来的(难产有争议),母亲武姜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并因此特别不喜欢这个儿子。
尤其是三年后,有了二儿子叔段。
这次是正常分娩,疼也疼了,汗也流了,孕期反应和产后护理都到位了,感觉二儿子是辛苦革命奋斗的成果,所以特别偏爱二儿子!
而老大像路边捡来的。
以至于,郑武公去世前,武姜不顾悲痛,极力劝说武公废除大儿子,让二儿子继位。
好在武公坚持祖宗规矩,才保住了庄公的C位!
据分析,武姜这种歧视大儿子的行为,没什么道理,就是糊涂。
这事,随她爹!
武姜她爹是申候,和郑桓公姬友一样,是周幽王时期的重臣。
而且还多一层身份,申候是周幽王老丈人,他大女儿申姜(武姜的姐姐)是周幽王王后,并生育了太子。
本来申候是春风得意,手握两支绩优股,就等着某天套现享福。
没想到,周幽王废除申后和太子,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为太子,绩优股变垃圾股了。
申候心里落差太大,脑子一热,把西戎引进来,希望西戎严厉教育一下幽王,并除掉褒姒母子,让申姜恢复王后,外孙复任太子!
没错,申候就是上面提到的周朝内鬼!
这就蠢到家了!
本来是家庭内部矛盾,结果请来强盗主持公道,强盗还有公道?
结果,女婿幽王和准亲家姬友战死(此时郑武公和武姜还未成婚),女儿申后守寡,外孙虽然继承王位(为周平王),但接手的是一个超级烂摊子,王室处境江河日下…
哎!
03
庄公知道母亲不喜欢自己,但是没想到母亲这么讨厌自己。
庄公继位的时候,才十三岁,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结果,第一个找茬的就是他老娘。
武姜觉得老大统领全国,宝贝老二只有一个共城作为食邑,太寒酸了,就软磨硬泡,逼着庄公把京城封给老二。
京城是一座可与首都荥阳媲美的大城市,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分给叔段,容易形成郑国的第二中心,引起分裂。
群臣强烈反对,特别是上卿祭足,极力劝阻,差点把“谋反”二字说出来,结果,庄公用一句话安抚了祭足: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
祭足当时就震惊了,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而且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太有说服力!
他当时就明白了庄公。
当然,武姜并不知道这些。
特别是叔段去了封地后,两地相隔,武姜常常想,为什么不是叔段在身边,讨厌鬼(指庄公)去外地啊?
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庄公造成的。
所以,武姜常常派人去探望叔段,除了嘘寒问暖外,也不停的向叔段灌输谋反的思想。
渐渐的,叔段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有所行动了:
第一件事,叔段超越职权,强行把北鄙和西鄙(京城周围的两座城池,不归京城管)的税赋截留。
两城的地方官自然不敢说不,关键是庄公知道后,也没说什么。
武姜和叔段很高兴,不但得了便宜,还认为庄公就是个软柿子。
第二件事,叔段开始打猎。
当然绝对不是带十几号人去抓兔子套狐狸,而是大规模操练人马,包括阵容和战法。
瞎子都知道要演什么戏码了,郑国群臣再一次激烈抗议,但是祭足却一言不发,他知道庄公要干什么…
第三件事,叔段出兵占领了鄢和禀延,驱逐了地方官。
这就是武装叛乱了!
火候到了,庄公直接出兵,击溃了叛乱,并围困叔段于鄢城。
不多久,叔段也回过味了。
哥哥一直控全局,随时可以制裁自己,只是不想也不忍。
“娘啊!你可害死我了。”
04
无可挽回了,叔段自杀身亡。
这一年是郑庄公22年。这场闹剧也持续了22年。
庄公对母亲武姜也愤怒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并请她去颍地居住。
弟弟死了,母亲也远去,庄公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以及失落!
庄公是重感情的!
一个是亲娘,一个是只差三岁的亲弟,想起小时候一起爬树掏鸟窝...
庄公甚至反思,自己是否应该救弟弟一命,毕竟自己很清楚,弟弟在胡折腾,也不可能伤自己分毫。
太后也一样,除了多年的冷眼相待外,没有什么实质的伤害。
但“从此母子再不能相见”,话是自己说的,咋整?
愁啊!喝酒吧!
喝的多了,有人就明白了。
不是别人,又是祭足。
作为郑国最聪明的人,没有什么是祭足解决不了的。
祭足的聪明在于,他没有直接告诉庄公解决方法,而是兜了老大一圈子,给所有人垫足了台阶!
祭足先是找到了考叔,让考叔花一年时间准备了两只猫头鹰。
为什么找考叔?因为考叔是颍地的一个小地方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母亲孝顺的一塌糊涂!
《左传》记载:“纯孝也。”
为什么准备猫头鹰?因为古代对猫头鹰有一种误解,认为猫头鹰小时候吃娘嘴里的虫子,等长大了就把娘吃了,大大的可恶!
这一人一鸟,一正一反,什么都不用说,直击庄公痛点。
为什么花了一年时间?
因为猫头鹰不好抓。
庄公自然明白,也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史记》记载:“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
考叔自然也给出了准备已久的答案,“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
庄公眼前一亮:人才啊!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娘俩一顿抱头痛哭…
PS:
伟人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下期继续说,这个春秋小霸王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