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诗歌的认识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1、我对现代诗学得不多,理解也浅,当然,这样的好处是受的约束也不多,所以写出来也很随意,谈不上诗艺,兴趣来了就写,没想法就不写,这样的东西不可能很规矩。以我这样的水平来讲诗,当然不够资格,讲错了大家也别笑话。
2、在我这里,写作上的排队是散文、小说、诗歌,诗歌是最后,现在小说告一段落,诗歌还是排在最后。可是对于诗歌的爱好,也是从很早就有,我在1977年发的第一篇作品就是诗歌,是在部队的报纸上,叙事诗《东风泉》。
3、我认为散文和诗歌是亲戚,说是兄弟也好,因为都追求意境,但是两者毕竟有区别。我觉得诗着重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心灵抒发,是想象力和对诗意悟性的展现。
4、那么,什么是诗歌呢?应该说,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诗是诗,歌是歌,分得很清。以前的诗是吟的,我看就是类似于唱,吟唱么,我的老师寇梦碧老先生上课时就吟过诗,摇头晃脑的,很有意思。
5、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发乎志,言为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6、按照上面这个说法,围绕什么是诗,就有言志说、缘情说、想像说、感觉说,法度说、押韵说、语言结构说、综合说等多种。我认为都是片面的,这从现在现代诗的发展也能看出来。我总觉得现在的现代诗和传统的诗歌不一样,表现出了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着反映创作主体之外的事物的。或者说为了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请注意,这里心理活动似乎成了目的,因为现在的诗常常不顾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如何的变形,或是忽视了这种变形,特别是那些意象复杂的诗,我真的读不懂。
7、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现代诗的意义就在于:诗歌能够自由表现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性追求,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诗歌就真的具有永久的审美意义了。真是,有时我都不敢说诗是文学,它是心灵的声音,破空而来,绝尘而去,太神秘了。
8、除了内容之外,有人还注重现代诗的形式评价,我觉得这也很好,就是现代诗要具有建筑的美(格式的相对完整);绘画的美(词语选择的典雅与斑斓);音乐的美(韵律的和谐,多少要押点韵,但有内在的节奏更重要)。
这一点确实这样,比如关于押韵不押韵,我赞同落幕说的,主要在于内在节奏,当然押韵更好,但是不能因为押韵影响了内在的抒发。说到这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美国电影,有一组镜头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在街头,一个黑人蹲在路边,两条腿夹着一个小鼓,两手交替在鼓上拍出激越的鼓点,时而迅疾,时而缓慢,很好地表达了影片中人物的情绪。所以我觉得,旋律是音乐,节奏也是音乐,为什么不能同等视之。
那么在现代诗中,这种节奏感除了诗人的那种情感宣泄,包括缓急、张弛,还包括使用分行的形式。比如每行的字数偏长,那节奏肯定舒缓;而短句子多,节奏肯定急促。
9、我个人比较喜欢流畅、意象相对清晰的诗。当然,在风格上,还是大气一些为好,这一点有人不喜欢,可我喜欢。当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但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诗讲究“气”的畅通,最好不要断了,这当中在字词的使用上要避免出现“死词”。
10、什么是“死词”,就是这一个字或词到这读不通就是“死词”,它在作品中没有活性,白白地占着一个空间,还让其他灵动受到限制。写作一首诗,会有许多与内容相关的字词供你使用,构成词系,超出了这个词系就会没有活性,显得生硬、突兀,影响了意境的深入,甚至会让读诗的人不明所以,所以在现代诗的创作中要避免出现。我们写完诗后,要多读,放几天再读,跟散文一样,只有多读才能发现问题。
关于对“死词”的认识,我是从圣童那学来的,圣童是谁,是华裔澳大利亚人,本体诗学的创始人,天津诗网刊的理论顾问。他和田放是好朋友,按圣童的眼光,现在大陆上好多不是诗,包括现在一些著名的诗人,也难上他主编的《国际汉诗》。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如果错了是我的事。
11、天津诗人深耕认为,写诗要尽量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一般说,形容词只有在做状语的时候才用,其他情况下能避开就避开。比如说“抬起骄傲的头颅”,这种情况下可用,而“骄傲地抬起头颅”,这就尽量避免。写散文是减法,写诗就不是减法,是道士炼丹。
还有,在现代诗中,意象的创造,情感的抒写,靠什么?靠的是名词。比如说“思绪十分深刻”和“思绪如同隧道”,深刻是形容词,隧道是名词,想想看,哪个容易使你产生联想。
12、我们说意象,意和像必须是统一的。比如有一首《锄地》:天远树影小/啼近见飞鸟/麦田三五人/弯腰正锄草。一看这首诗没劲,只有像,没有意。再看我小时读的启蒙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多好,意境出来了。
13、写诗是心灵在发声,是想象力在展示,那心灵就像小猴子,欢蹦乱跳的,因此诗人的思维要尽量避免线性思维,想象力一定要丰富。这样诗也就有了跳跃性,这是心灵在跳跃,诗人应该有这种能力并且控制得很好。
14、我读诗主要是欣赏诗人流露出来的那点感悟,或者读了能够给予我们某种感悟。写诗当然要有想象,这样才能成为诗人,但如果有了更深的感悟,那才是一个好的诗人。我想,所谓诗的结尾要提气,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5、写诗在思维方式上实际是一种逆向思维,好多东西也是倒过来看的,比如看一棵大树,没看到树干,先看到的是树叶。这实际上是诗人的想象。最近我看了老猫的几首诗,很喜欢,这种思维方式她掌握得很好。我觉得她的诗空灵、清新又不乏深刻。我们诗社还有许多人的诗,都有这样的特点。
16、对诗的解读什么叫正确,从甲看到甲,不能说不正确;从甲看到乙,当然更好。但即使这样,十个人解读也会有十个版本。因为解读的过程是读者在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诗。所以我说欣赏诗歌和写作是一样的,需要境界。诗歌不是让人读懂的,是让人明白的,读明白了、哪怕一知半解,也会对诗心存感激。
17、还有,天津诗人轶夫有一篇诗评,题目叫《诗的手筋和妙味》,这篇文章和我给黄冬云写的一篇诗评登在同一期的《大港文艺》上,所以我看了。我觉得他说的很对,有些是说法不同罢了,但轶夫这样说很有味。那么什么是手筋?在围棋中就是最能牵动全局的那一招,在诗中我看等同于“诗眼”。那么妙味呢?就是诗的味道。诗是有味道的,所谓心有灵犀,这一点大家可以体会。
其实,真正讲“诗眼”的,是旧体诗。至于妙味,除了味道,还有说是意趣,说到底,是意境营造给人造成的那么一种感觉。这里有审美心理在起作用。
18、这里讲了很多涉及诗艺的问题,按鹰之的说法,这是手艺,我们只要了解就行了,我觉得这是给欣赏诗歌预备的。如果你写诗总是考虑技法的问题,那么对不起,我给你一句话:囿于技法,保证你写不出诗来。
写诗毕竟是为了快乐,或者说情感的宣泄,比如愤怒、比如痛苦,你都要宣泄出来。如果与此相悖,那就真的痛苦而不能自拔了。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教科书式的写作技法,如果有,那只是个人的体会,有时间你可以了解,没时间,你理也不要理。
你们许多人比我写得好,说了这些实在不好意思,有点班门弄斧,对不对多包涵。
来至||西部散人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声明||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