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记录(1)
2017.07.15中医临证经方论坛群聊精华记录
肖春宏:《灵枢·本神》曰为“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神为形之主!!!
林佳明:阴阳不侧谓之神,中医为调神之道
通过中起作用,为和,知和曰常,知常约明。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神得一以灵,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中正,中和的人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体会和在伤寒论的运用
肖老师说的神,运用在治病,能调神,效如浮鼓,在家庭中运用,则安康顺利。
陈君玉:
上等人付出行动;
中等人用脑算计;
下等人用情绪处理。
知识是学出来的,
能力是练出来的,
境界是修出来的!
万丈红尘千杯酒,
千秋大业一壶茶!
天雨大,不润无根之草;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人的价值,人的一生,
就是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
高一萍:中医文化与象数理论:
(一)中西之别
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体)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东西方文化的侧重点不同。西方更侧重于空间,而东方更侧重于时间。
比如一个人现在28岁,西方文化研究什么呢?你28岁的体内,五脏六腑是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决定了你28岁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形态,有什么样的功能反应。
而我们东方文化的研究从时间的变化切入,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沿着事物不断发展的过程去研究问题的时候,就形成了特有的象数理论。
肖春宏: 我早晨看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导唐农的学术论文,分享他集中引述经典关于神的论断。
九针出南方,考古发现最早的针灸在广西出土,故广西针灸厉害!
胡长福: 你说的病机图和病机导航系统的观点非常对!把开合枢悟通了就能明白通晓了。
林佳明:如何守神?内经:独立守神,为什么呢,独:见独,独而无外,故心驰无所驰,立,正也,神不外驰,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守,抱而不脱,静笃为守,君子守正,故能终日行不离辎重,道也,根也,神,虚极而生神。以道为宗,以天地为依,以圣人为师,以经文为学
吴根胜:处在内守状态,若有若无的状态,神就来了。
廖莉莉: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翟阳萍:道须臾不可离,时时刻刻不离道!
吴仲愚:可离,非道也!古人云“洒扫、应对、进退,即是形而上学”,又云“下学而上达”,都是指此而言。在事情本身说,表面上只有大小之殊,没有精粗——这件事比那件事粗浅——的分野。
俗话说“天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在各人自求而已。大概任何一件事业或一种学术,只怕不肯用心,肯用心一定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与教训,一定可以有所得,有所悟。在这个地方的所得,同在那个地方所得的是一样高深;在这里有所通,在别处也没有什么不通,所谓一通百通。
肖春宏:辛开苦降,推崇这观点!我用消炎利胆片治失眠和牙龈胀,取其苦降,舍弃主治作用。效果出奇好!
农志飞:以简驭繁,明理才会用。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名师的指点,到现在才这么辛苦的学习,所以我觉得年轻的学子能在你们的引导下学习,真的非常的幸运,所以特别感恩你们的无私付出。
肖春宏:中医治病的五术:砭(biān)石,九针,毒药,灸焫(ruò),导引。
何杰:湿家身痛者,慎不可以火功之。做艾灸也应该知道这条。
翟阳萍:不过做艾灸也是需要辩证的,理清法自明,辩证对了,剩下在理论的指导下用就好了!方式可以有很多!
肖春宏:《黄帝内经》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
【注释】
1)飧(sūn)泄:指大便泄泻清稀,并含有没消化的食物。
2)嗔(chēn)胀:脘腹胀满。
3)浊气:这里指胃中之气,胃中食物。
【译文】清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飧泄之病。浊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
【讲解】“脾升清气,胃降浊气”。脾气以升为顺,正常情况下,清气应该在上。脾气虚了,无力升清气在上,使清气留在下边,就发生飧泄。胃气以降为顺,正常情况下,浊气应该在下边。胃气不降,没有将浊气降到下边,依然留在上边,就发生腹胀。
针灸的手法有上百种,三下得气的方法,叫“三才法”。程莘农院士对元朝传下来的“三才法”潜心研究几十年后进行改进,独创了“程式三才”。他解释说:“天、地、人为三才,天就是浅,人就是在中间,地就是深。实际上为患者行针大多时候只要掌握好浅、中、深三步就够了。”
即进针分浅、中、深三个层次操作,先针1~2分深,通过皮肤的浅部,为天才,再刺5~6分深,到达肌肉为人才,三刺2~4分深,进入筋肉之间为地才。
《针灸院土程莘农讲解穴位与中药》
每一个穴位相当于一味中药,穴位和中药的作用常有异曲同功之妙。例如,列缺宣肺止咳,功似桔梗、杏仁;曲池祛血中之风,功似荆芥;大椎调和营卫,功似桂枝、白芍;风池既能疏散外风,又能平息内风,功似钩藤、防风;足三里大补元气,功似人参、黄芪;阳陵泉疏肝利胆,功似柴胡、竹茹等等。
针灸处方配穴规律与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基本相似,配穴乃某穴之特性与其它穴位之特性互相佐使,而成特效之用,犹如用药,某药为主,某药为辅,相得益彰也。例如,补中益气,用药则用补中益气汤,用穴则用百会(相当于升麻、柴胡)、关元(相当于人参)、气海(相当于黄芪)、足三里(相当于白术)。
吴根胜:有的书上讲,太溪,复溜同扎,相当于十全大补汤。
肖春宏:探讨一个问题,同样的兵书,在诸葛亮手里,作用就神奇。而在马谡手里,让他守个街亭也守不住,为什么呢?对于中医来说,也如此啊!好多人一心想得到秘方,可是真得到了,也治不好病。
胡长福:
1、把自己放空,把手交给针,把针交给气,而气随机走,机在空中。
2、身不疑乎手,手不疑乎心,心不疑乎气,气不疑乎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3、针法不在于针,而在于手;手法不在于手,而在于心;心法不在于心,而在于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或者说,换一个角度,把针灸的全过程解读为:一根针的修行。
吴根胜:一个医者,爱有多深,技就有多远。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与患者沟通的过程,病人不排斥你了,就会把心打开,跟你无话不谈,而这个时候,病人在你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一个倾诉的港湾,而你就是他(她)们的心灵慰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