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考察清代骈文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清代骈文研究》评介
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它的诞生和发展,基于汉语单音节、多声调的方块字等语言特征,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如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功能、辩证的思维方式等)特定环境有关,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自它正式兴起的齐梁时代开始,对它的批评就一直如影随身,在隋唐之际、唐代中期、宋代初年还形成几个高潮,近代以来一段时期内对它的批判否定更是铺天盖地,但它仍然一脉不绝,时显异彩,佳作络绎。在当代社会,骈文仍然颇受欢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面对某些特殊用途,人们还是会选择骈文文体,觉得只有骈文才合适。至于骈文的一些表现手法,在当代文章写作中更是仍在被普遍运用。凡此种种,均显示出骈文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不能不对它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思考它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深刻合理性。
正确看待骈文,深入研究骈文,必须具备如下几种意识。一是历史的观念,即把骈文置回到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它的价值和地位,对历史抱同情之理解,而不要简单地以现代人的文化和文学观念与标准(如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等)去要求古人。二是多元文化的观念,即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以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硬套中国古代文学。如中国古代有文学和文章的概念,它们并不等同于西方现代的文学和散文的概念。中国古代的文章包含散文和骈文。此外还有赋,它既介乎于诗歌与文章之间,在文章中又跨散文与骈文,是另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骈赋属于骈文,文赋则属于散文。并不是所有的赋都是骈文,也并不是所有的骈文都是赋。因此骈文研究不能代替赋学研究,反过来亦然。长期以来,关于散文、骈文、赋的关系,关于赋学研究与骈文研究的关系,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用西方现代的散文概念硬套中国古代文章所造成的结果。三是要有辨证的观念,力避简单绝对化。中国古代有多种文体,有的侧重实用,有的追求唯美,各有利弊,各司其职,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状态,没有什么不好。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包容的心态,尊重这样一种多样化的存在,而一定要用某种文体的特点去要求另外一种文体,对某种文体就只看到它的局限性而忽视它的优越性呢?四是发展变化的观念,即认识到任何一种文体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既要探讨这种文体的基本审美特征,同时也要肯定它的种种变体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清代是中国古代骈文创作和骈文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们一般认为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的总结期,对骈文来说也是如此。清代骈文作者辈出,作品众多,骈文理论研究成果尤其丰富。吕双伟教授此前曾出版《清代骈文理论研究》一书,系统探讨清代骈文理论;本书则全面考察清代骈文创作的成就和特色。两书相互配合,堪称清代骈文研究的姊妹篇。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系列的形式,这种框架结构有它的优点,即可以避免因采用通史的形式,不得不面面俱到,而流入泛泛介绍。它选取了清代骈文创作的若干重要节点,进行集中深入的探讨。清代骈文复兴,直接导源于明末陈子龙等掀起的文学复古运动和对六朝文学的推崇,故本书开篇从明末文学复古运动与陈子龙的骈文理论和创作讲起;王国维是公认的从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标志性人物,本书即以探讨王国维的骈文理论和创作作结,这就使本书首尾完整,具有整体性。本书的主体部分,既有对清代骈文代表性作家陈维崧、汪中的重点剖析,也有对清代骈文发展的特殊时段如乾嘉时期的系统观照,还有对重要的地域性骈文流派如洪亮吉与常州骈文派、桐城派、曾国藩与晚清湖湘骈文派等的深入考察。以点带面,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纵横交错,清代骈文创作的整体图景得以非常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吕双伟教授是近年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学者,是同辈同行中的佼佼者。他文献功底扎实,文学感悟力强,理论视野开阔,且异常勤奋,孜孜不倦,一直坚持从事中国古代骈文特别是清代骈文的研究,成果丰硕,特色鲜明,已为学界所瞩目。我与他是湖南同乡,又是湖南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校友,一直关注他的学术研究工作,并深为钦佩。适值他的新著出版,命我略述片言,以为嚆矢。我却之不恭,谨书数语如上。
《清代骈文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定价:58.00元
古籍新书报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40家。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