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中国有艺术吗?

烟缸篇目点读朱军头上的艺术家光环我养着一渣艺术家扯,今中国就没有书法家齐白石门下的叛徒毕加索的“鸡贼”假如艺术是一支香烟,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民我烟缸里的烟灰烟屁就是艺术体会和心得,这个系列因之得名。其所表,自然是有关艺术的丝缕微末。对行文中的某些夸张、比喻和戏谑性言辞,可怀艺术之心待之。若艺术朋友恐感扎心切肺的,就不劳您阅读了——艺术烟缸 (07)民国初年中国有艺术吗?文/台双垣民国初年是什么时候?是近百年前后。那时候中国有艺术么?没有。需说明两点:1.我说的艺术是美术;2.我说的没有是国际上没有。通常人们说话的习惯是,自己不称呼自己的“大号”,比如:我说“我是内鬼”,而不会说“台双垣是内鬼”(内鬼是电游 Among us里的角色);那么有没有艺术,我们会说“咱这儿”有或没有,若说“中国”有没有那一定该是别人的说法,我们自己当然觉得有了。民国初年中国有艺术么?没有。为什么这样说,我又不是外国人?有两个原因和一件事让我想到这个问题。一今年元旦开幕的《“一路有您”——2021跨年(特别)大展》,我写了一篇文章《当代艺术,百年百人》。按出生年排序的这“百人”里打头的两位是朱德群、赵无极。然而朱、赵二位在外国出名那是几十年以后的事儿。1921年前后,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等人都还年轻或者刚出生。就算几十年后,在国际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更别说什么潘玉良了。二两周前我那篇《毕加索的鸡贼》里,主要聊老毕对张大千说齐白石是他的老师。而张大千这次在巴黎拜访毕加索是1956年,当时张57岁、毕75岁。那么,老毕是否真说了那句话呢?假设就算真说了,那么画假画闻名的老张心里啥滋味,又何以愿意张扬呢?那么老张不说这故事又是哪来了呢?基于上述两节,我不免想,民国初年,在国际的艺术语境当中,有没有中国的事儿呢?怎么想也“似乎”是没有——虽然还真有。梳理一下当时的中国,没打仗也没消停,宣纸水墨的绘画(后来被叫做中国画的)有条不紊地沿着宋以后的路子,在民间士人中行走着,大清朝亡了宫廷画也就没了。那以后多年最初的那老几位才留学去学油画,齐白石的画才卖到日本,琉璃厂在卖古董不是卖艺术……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在巴黎,二战后才向美国移动。当时外国人知道中国的就是男人留辫子、喜欢中国的就是瓷器和景泰蓝、挖掘中国的就是壁画和石雕、八国联军从圆明园弄走的也没当国宝。在拥有丰富艺术宝藏和大量艺术天才的西洋人那里,艺术和东方、和中国有啥关系么?没有。插句闲话,其实就是那以后的几十近百年里,上边说的那种关系也没发生。直到“改开”以后有了艺术市场,中国的东西才在外国崭露头角,然而在国内却是大放异彩。中国的艺术市场和国际艺术市场始终是平行的两件事。即便某些“收藏家”洋洋自得于有幅潘玉良,却不晓得那是像梵高一样的市场骗局。而更广大的人群只顾盲目的自嗨,全然不知艺术是艺术、市场是市场、市场的艺术是市场的艺术(这话题另聊)。三真正回应本文标题的答案是:有!!!这答案来自顶尖的现代美术收藏家王宇清先生的民国月份牌等为代表的老张贴画专题藏品。民国初年到其后的半个多世纪,我们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伴随我们生活多年却熟视无睹,由“老月份牌画”等开创并实践的现代世俗美术,恰恰是100年前“当时”的中国艺术。

这是王宇清先生收藏和过眼的万千藏品中恰恰与现今相隔整100年的一幅月份牌画作据说此乃罕见的孤品,百十万块怕也拿不走人们以为的“老月份牌画”是什么,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脑子里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认知。它为什么能当得起并断代为“民国初年的中国艺术”这是我想说的。这件老月份牌藏品的主人宇清先生,在老张贴画收藏圈里可称闻名遐迩,同时,他也是该领域的头牌研究者,近年来,他著述中关于“老月份牌画”以及其后继者“现代年画”,无论对于它们的产生、发展,还是它们与时代社会之密切的关联等等,其相关的一系列探讨,很多的确具有相当的奠基意义。在此之前,国内美术界那些衮衮诸公,那些“高大上的学者”们,几乎都未曾从美术史的角度审视评价诸如“老月份牌画”这一类世俗美术,并给予确切定位。然而,一些德国、美国、荷兰乃至于台湾的敏感研究者们,对历来不被重视的这类艺术形式,却是另眼相看,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因而这般可称之为“世俗性美术遗产”的大众艺术,在境外的身份反倒醒目招摇,恰得其所。那么,为什么“老月份牌画”可以是“民国初年的中国艺术”?因为,那时没有别的。在当时,前面说过的传统水墨画一直就在,故不能代表“当时”。而鲁迅所热衷倡导的黑白木刻、稍后延安推出的抗敌绘画以及没有真正大作品的油画等等,都还要往后二十来年才稍有作为。在当时,举目观之,唯独“老月份牌画”这一品种,既不中国传统,也非西方样式,然而各种元素又俱在其中。比如中国画的线条、西洋画的构图和透视关系、不“留白”的色彩铺排,以及写实的人物结构和比例等等。集合了这些要素的作品此前是没有的,再加上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现实的”、摩登、时尚、美人……等等,恰如今天的明星为品牌商品代言,同时它们又是以“张贴美术”的方式进入和影响城市社会的生活。在当时,这个“新东西”的诞生和繁荣,是和大上海发达的资本、金融、工商业相伴而来的。在当时,能与“老月份牌画”比肩的“艺术”,还有别的么? 以国际的视角、美术史的逻辑,审视咱们“民国初年的中国艺术”,才会知道,我们没太在乎的,其实反而是为我们填补了一块重大空白的东西。这在中国现代早期“老张贴画”的收藏领域,人称“北王南杨”的二位:宇清兄和杨先生,真牛人也!不说了,打住。

关于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学会、作家协会、收藏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近年写作以京味小品和艺术随笔为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