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夏天
有人说,八达岭长城内外的温度差了2-3度。估计这是对气温特别敏感的人说的。
不过,北方确实有北方的样子。有年五一,我去北京郊区的百花山,山沟里还被积雪覆盖着。
有年盛夏到怀柔的喇叭沟门去活动,当时北京热得穿不住长衣裤,我穿着短袖长裤取得,结果,早晚把我冷得要死。那天晚上,我因为被子不是很厚,只好在床上蜷了一宿。
北京北边的延庆,号称夏都,据说那里的夏天都不用空调风扇。因为没在那儿停留,我都没有记忆了。
东北在北京的大北边,夏天会不会非常凉爽?
理论上应该是的,毕竟纬度高那么多。可有一年我开车去东北,那天晚上夜宿齐齐哈尔,百年不遇的事被我赶上了,那天,“鹤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温,35度以上的温度,让他们无所适从。
据说,那里的人家都没有风扇,更别说带制冷的空调了。那天晚上,我们也是运气好,据说找到了那个城市唯一一家有冷气的宾馆,且是最后一个房间。
那天,界面上真的很热,以至于天黑后,我们上街吃饭,都觉得地面烫人。吃完饭之后,我们还在城市里溜达,那个热度一直让我们怀疑,身处的不是北方而是南方。
要知道,以前齐齐哈尔一年之中只有五一到十一才不下雪的。热浪简直就像南方人眼里的冰雪一样,只听其名,未见其形。今天,他们见到了。
不知道多少老人,因为过度炎热,必须得张着嘴喘着粗气,不知道多少房子低矮的人,因为炎热而不敢钻进宛若火炉的家中,有些人家,甚至连蒲扇都没有,他们拿着一块类似桦树皮的物件,在手里舞着。
徜徉在大街上的我们,那一瞬间都不好意思回到房间里享受空调,否则,感觉我们是在跟一个城市格格不入。以至于我们把身上的汗都流干了,才趁着夜色藏进宾馆里。
那天的热于齐齐哈尔,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热浪是意外,可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化,无形之中为热浪推波助澜了。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城市的不可爱。热岛效应在如此偏北的地方,还出现了这样无法躲避的热潮。
好在,那仅仅是我的一次经历,大多数时候,东北的夏天还是比较舒爽的。
它没有北京的干燥,也没有南方的潮湿,温度分成室外温度、室内温度、阴凉处温度等好几个。
烈日下,由于太阳穿透力强于南方,你会感觉跟南方一样,被骄阳烤化了,可一旦移至阴凉处,气温立即下降很多。假如再回到室内,温度又能降低好几度。
在东北,大白天比较好的避暑方式是,关上厚厚的窗户,拉上厚厚的窗帘,让热浪进不到屋里,等日落西山后,打开窗户,家里就非常凉爽,晚上睡觉都要盖被子。
也许是水土关系,东北人特别怕热,一群东北爷们在一起,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经意地漏出硕大的大肚皮,我不知道是因为肚子大怕热,还是因为太热了,必须亮出大肚皮。其实,肚子是最不怕热的,肚子怕凉。
东北的男人女人爱纹身,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姑娘,非要在腿上或者身体上可以露出的地方,纹个奇怪的动物,不知道他们是自己练胆,还是用来吓人。好在东北的夏天真的不热,不热,这样的景色会有点燥人。
其实,东北夏天还是挺好的,没有太吵闹的知了,没有太闷热的天气,少不了江南的绿色,甚至还有南方的荷塘,日有蓝天白云,夜有明月当空,让人最难以忘怀的,还是东北人无处不在的幽默。
记得多年前去东北,大多数人家连风扇都没有,现在再去东北,新建的房子上都挂满了空调,有人说,空调仅有加热的功能,但愿,结果确实如此。不然,东北哪天变得跟广州一样的无夏季气温上的差别,那是让人感觉非常失落的事。
东北夏天还是挺好的,不冷不热,我们活在那儿,也就可以不疾不徐,自由自在地过日子。
蓝天下,这么一座红红的桥梁,也算是风景了。
东北人的幽默无处不在,这么一个服务区,它说中国第一,谁敢说中国第二?
这不知道是哪家金融机构的楼,意图太明显了。
照片右边那个建筑,算是陨石造型吗?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