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萃】月饼的滋味(散文)/张富存
月饼是中秋特有的美食。
一年里,除了春节,中秋当数是第二大节了。这偌大的节日,任它其中的每一层次,无不与月饼息息相连。
仍记得儿时,每至中元节后,母亲就㧟着篮子,常常要步行到七八里远的集镇上去买月饼。
回想那时的月饼,式样单调,大致说来,不过两种:一种是“半斤坨”封的,另一种是“一斤坨”封的。月饼用草纸包着,上面裹上印有“中秋月饼”、“花好月圆”的红纸绿纸,外面再用纸绳缠妥,看上去很金贵的那样。想着它香香甜甜的滋味,虽是隔着层纸,也挡不住诱惑,直馋得我流口水。这时,母亲总是在一旁笑着说:“馋虫,要等八月十五的晚上,亲戚都走完了,才可以吃。”
一进八月,大家常常是拖家带口,担风荷月,都开始忙着走亲访友了。那时走亲戚,虽是步行,但孩子们不怕,他们都巴望着。因为对于他们,不仅能讨上一口好饭,运气好时,说不定还能吃上亲们赏的一块月饼呢。
好不容易盼到中秋。吃过晚饭,等月亮一杆高时,母亲才把供桌搬来,放在当院那棵石榴树下,把月饼抖开,摆在盘子里,再抓把红枣、包米,一起放在供桌上。都停当了,母亲又点上香,望着明月,双手合十,嘴里还念念有词,想来,无非是祈祷苍天保佑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家人和和美美、圆圆满满,这就叫“拜月”。
拜完了月,母亲这才把月饼规规矩矩地切成几牙。那时,大人是不吃的,只有我们小孩子才有份。我们拿着分来的月饼,迫不及待地就往嘴里填,往往是还没等品出月饼的滋味,就早已被我们一口吞进了肚子里。想想,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月饼的做工也显粗糙,无非是用烫面做成甜饼,里面再加些核桃、花生、瓜子,就算是不错了;不像是现在,有香酥馅的、沙蜜馅的、五仁馅的,五花八门,样样俱全。尽管如此,这些搁到现在虽称不上美食的美食,依然能够慰劳着我们乡下孩子的味蕾,幸福着我们的童年。.
吃着香甜的月饼,丈量着时光的脚步,我们告别了那艰难的岁月,走进了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眼下又是中秋至。八月中秋,丹桂飘香,枣红榴艳,谷黄鱼肥。人们在月饼和秋风交融的甜美里,谈着国事,话着收成,酽着亲情,正待中秋的到来。
作者简介:张富存,西平县芦庙乡公务员,驻马店市作协会员。喜欢散文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