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被辞退的公司现在要用我,还要去吗?
这是我的第324篇原创
1
如何判断一个offer
比另一个更好?
2
花时间选最好的
远不如选一个最适合的
其实这位朋友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选择题,这里也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只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
除了发展、收入这些外在的部分,我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你可以用一张白纸,回想一下自己比较快乐有成就感的时刻,把你内心对于关注的所有东西都写出来:
你对工作内容有哪些期待?是充满挑战还是有清晰结构的?
你对人际关系是怎样理解?是轻松愉快还是高竞争的?
你对于上司的期待是什么?是放手给你空间还是需要他带你?
当你有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你在选择一家公司的时候,就能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和选择,你找到好机会和好职位的速度也比别人快得多,而不仅仅是别人多给点好处就屁颠屁颠跑过去了。
这就好像你有了选择目标之后,去超市买东西再不会被无关紧要的促销广告,给迷住是一个道理。
想到这位朋友的烦恼,其实就是因为选择太多而导致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
其实,人的经济收入通常会在成功地选择职业,或者更换工作单位后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人的幸福感和成就的取得,却不是来回来去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没有多少选择时深度经营的结果。
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
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在《见识》这本书里说他做事有两个优点:
“首先,我能够跳出思维定势,换一个角度来判断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其次,我敢于舍弃,不做过多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两个优点,他能够想清楚哪些事情可以不必要做,这样也便于他能够集中精力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其实,花时间选最好的,远不如选一个最适合的。
同样的,对于大部分职场新人而言,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工作去发展,远比花时间比较不同的offer要强得多,
有人说,我现在就是缺钱怎么办?
其实,薪资收入和个人情感的选择,和你当前的经济压力和情感状态有关,如果不是特别缺钱甚至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我建议你可以选择一个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去深耕细作。
有发展,则一切好说,
无发展,则诸事难成。
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会爬自己的梯子
而不是不停地换梯子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前几天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
一类人在不断地爬楼梯,爬到5楼觉得风景差不多了,换一幢楼继续爬,他们爬了很多幢楼,不过每幢都仅仅爬到5楼或6楼。
还有另一类人只爬一幢楼,从1楼爬到5楼,再接着爬10楼、15楼、50楼。
其实很多人的职场黄金时间,往往浪费在不断给自己换梯子的过程中,就像那位朋友,既想回到当初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又不想再重新面试折腾一回,更不愿承担面试失败不合格的风险。
如果两份offer没有明显的差别,根本没有回去的必要。
既然表面没什么差别,那为什么不先把一个职位做深做好,到2~3年有了深刻体验和成功案例,再去睁眼开世界岂不是更有底气?
其实有些选择往往附带着诱惑,而诱惑又暗藏着代价。
这些选择是自由也是诅咒,让你没法好好安心提高自己能力,埋头做出点事情来,东看西看东跳西跳,几年以后甚至什么都没有积累,反而会变得逐渐平庸,最终一事无成。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爬自己的梯子,而非要不停地换梯子?
当你在腾挪换地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在同一条梯子上爬过了你的头顶,很多人都会劝你“不要在同一棵树上吊死”,但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早就借着梯子爬到树顶上摘下了果子。
就像吴晓波老师说的那样:
当我爬到5楼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在10楼会看到怎样的风景,遇到怎样的困难。而到了10楼,以及未来的15楼、20楼,又是一些陌生的、不可预知的风景。
当你在这个山头踏实的爬了一截,抬头环顾发现又是一派全新气象,这是在山下的你怎么都想不到的。
这时候,再挑不迟。
写在最后:
要不要去前公司,说穿了不过是再做一道选择题而已,
但职场真正难的并不是做选择题,而是忍住内心不断想做选择的冲动,因为顾此失彼患得患失,
才是最消磨一个人心智的难题。
更多内容
Ray先森(Rayzhang1993):专注和你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