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年,我用这5招走出职场低潮
这是我的第212篇原创
Ray先森说:
大多数的人们总喜欢看弱者逆袭的故事,可是你知道的,有些真正的失败常常来的悄无声息,就像暗流涌动的洋流,不走到深处根本无法体会它的冷酷。
但这并不代表故事的终结,下面是我关于毕业这4年来经历和见闻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荒野气象台
文章来源:@Ray先森
全文:3837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有多少中年人,曾在猝不及防的瞬间,遭遇了职场的至暗时刻?”
中年人的职场,一面是后进者羡慕不已的加官进爵江山稳固,一面是局外人看不到的生活重担和步履维艰,冰与火交织之下的难处让不少职场中年人,害怕老板随口一句“最近怎么样”,害怕妻子无意的询问,害怕孩子无辜的眼神。
可是所有的职场至暗时刻,并非中年人逃避现实的借口,
厉害的人,往往会在这里找到人生的另一个出口。
1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是职场社交的一切核心
在全名狂欢的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像惊雷一般爆发,蒙牛奶粉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继三鹿集团倒闭之后,牛根生苦心经营9年的蒙牛声誉行将毁于一旦,一天赔掉2000万,直接损失20亿。
面对消费者质疑,牛根生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尽管他把2008年日期前生产的乳品全部下架,所有产品全部销毁。蒙牛依旧跌入深渊,成了一只“待宰割的牛”,随时面临被外资并购。
关键时刻,牛根生曾经苦心经营的人脉拯救了他,也拯救了蒙牛:
柳传志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老牛基金会账户上;
分众传媒江南春为牛根生准备了5000万“救急费”;
新东方俞敏洪火速送来5000万;
时任中海油负责人更是打电话给牛根生:
“准备了2.5亿,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就这样,蒙牛挺过来了。
牛根生事业上有诸多深交,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曾是他的患难之交,关键时刻有人拉你一把,不得不说这是造化难得,然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机遇就未必有这么好。
《飞驰人生》中有句台词说的是:
“人在顺境时的那些友谊,可能不是那么坚固。”
真正愿意在你落难困难时帮助你的,要么是你的家人朋友,要么是真正看得起你的人。
前段时间着手做了一系列关于新媒体写作的课程,平时朋友圈里同行发发海报就能卖课的表象之下,其实也暗藏着各种门道。
刚开始连合适的渠道都没有找准就推广,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让朋友帮忙宣传,才零零散散有粉丝愿意听课。
后来总觉得课程听课率不高纯粹是别人不愿意帮我,拿这事去和写作圈里的老师请教,他就很简单的回我一段话:
“别人不愿帮你忙,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强。
首先,一个真正实力雄厚能力超群的人可能根本不需要别人插手就把事情就搞定了。
其次,现在都是资源互换利益链接的时代,你凭什么让别人动用自己的资源去帮你苦哈哈发海报推广宣传?你这事做成了能为别人带来多少好处?
最后,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这真没什么好说的。
凡事多想想凭什么,少惦记着为什么。”
雷·达里奥在《原则》中写: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很多时候,我们总希望别人能在自己最难的时候伸手捞自己一把,可是你是否想过:
别人凭什么要帮你?
其实职场的交往也一样,你强大了才能为别人带来可靠的互助关系,别人对你的帮助才会更具影响和效益,否则,有可能让所有人的精力和努力全部白费,最后让自己陷入职场边缘化的地步。
如果有一天你连帮助别人的能力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腆着脸要别人帮你?
2
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才是你不可替代的价值
最近时下热剧《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特别引人注意:
徐宾是靖安司专管大案牍术的档案记录员,本来的他薪水高,在长安有田有房,一家四口,吃喝不愁。
但他为了造纸,甚至不惜卖田卖房,整整花了5年时间在这件小事上。
当时长安纸价贵过书价,朝廷为了节约开支,买给录入员的纸越来越少。录入员没纸用了,登记的民生民情会越来越少,态度也就越来越敷衍。
时间一久,官员统计民情敷衍了事,而朝廷也无法真正了解民间疾苦。
因此徐宾全然是拼却了性命,也要造出便宜又好用的纸,毕竟这可以保护长安一方百姓。
造纸虽是小事,可事情的成败,都是从这些小事开始。
作为档案记录员,徐宾认为造纸影响一国民生。
哪怕造纸微不足道,他也要做好本分工作,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在力所能及地保护着大唐。
很多时候,有些人的成就往往在于能够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极致。
但现实的真相是,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做不到而已。
畅销日本的长崎蛋糕,是一种只需砂糖、麦芽糖、鸡蛋和面粉就能做成的经典日式糕点,在传承人山本洋一的手中已经畅销了60多年。他坚持使用新鲜鸡蛋,从不使用任何添加物,仅凭感觉调整烤制时长,以应对由于其他店铺休息造成的电压变化对烤箱火力的影响,从而让蛋糕品质始终绝妙。
而京都山本家族的山本晃久,则是手工铸镜技能的传人,他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镜面打磨的动作。然而,在这种外人看来枯燥的劳动,对他却是“禅定的修行”,磨砺的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岁月与人生的积淀。
对于长寿企业来说,无论是一块糕点、一面镜子、一个饭盒,还是一座建筑、一条公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都是相通的。
曾经有美国经济学家对日本企业进行长期观察,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
把擅长的事做到了极致。
结果就是,日本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百年企业,而他们的杀手锏并没什么了不起,都是每家公司都有机会做到的。
关键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每每遇到职场困境的时候,总是想起之前领导说的话:
“任何一个行业,没有两年的时间,你很难摸透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你很难能找准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合适定位。
你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做到优秀做到极致,做到别人不可替代,做到行业内的独一无二。”
《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中写道,想成为一个行业的顶尖人才,最核心的就2条:
是否有方向和目标;
是否能够持续地努力。
方向和目标,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向何处。
而持续性努力,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到多远。
一旦方向和目标确定了,最后能让你走向终点的,靠的就是能不能把手边的事做到极致了。
3
最值得骄傲不是你一直在吃苦
那只是代表你在走弯路
微博上有个话题:
“如何度过二十多岁这段又穷又迷茫的岁月?”。
留言区中,有一个网友是这么评论的:
“如果你把迷茫归结为年龄小,指望着混过二十岁这几年来解决问题,那么恭喜你,等你三十岁了,也同样会迷茫。”
归根结底,你不去想办法解决,迷茫就会一直存在。
对于迷茫,你得靠闯,而不是等。
很多人都知道黄渤演技好、情商高,连林志玲都夸赞他是值得嫁的人,最终还拿了金马奖影帝。却不知道他做演员前曾干过很多事:
组乐队、唱过歌、跳过舞、办厂当老板...却都失败告终。
后来当演员,他清晰的找到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不适合演高大上的角色,接拍了《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一炮而红成功了。
如果你在职场里非常努力但是仍没法做到优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头看看,是不是这个平台本身就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职位本身就没有多少发展机会?
一个人的职业生命非常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合适的职位上,尤其是有些困境是你换个思路、换个职业就能避免的。
大部分的吃苦磨炼一点都不励志,只是在走弯路。
如何避免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离自己合适的方向和目标更近?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5个经验:
➀ 保持好奇心
亚历山大·弗莱明是如何发现青霉素的?
是因为他注意到细菌培养皿角落里有一块青霉菌,周围却没有细菌滋长这个奇怪现象,于是才有了那个让全世界受益的好问题。
成年人的理智常常在于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收获,和利益无关的事情则漠不关心。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让我们的眼界不再单一,
我们终日奔波,不仅仅是为了一口吃食,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去花费时间,
发现值得自己去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情?
➁ 保持耐心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曾经在追求某人某物的时候格外小心,一旦拥有则开始不知珍惜随意糟践。
成年人失去浪漫的开始,就是他对任何事物都不再有耐心。
不管是工作或生活,一件事还没做3遍就不耐烦的人,你能相信他所谓的能力和坚持吗?
➂ 坚持锻炼
如果真的没有思路了,不妨时常散个步,换个状态或许让你会有更好的发现。
很多人会下意识觉得,最好时刻让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但后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不对的,在办公桌前坐一天并没有让一切更好。
对我个人来说,每个工作日早晨去健身跑步,很有效果。
至少,熬完夜第二天可以继续爬起来干活。
➃ 拒绝无效社交
有效社交,是一个人链接社会的必要手段。
但无效社交则往往宝贵浪费时间和精力,与其每天和人在网上闲聊,不如把这段时间拿来自我提升,看书做笔记、学习一项职场技能,都比你天天呆群里聊天要强得多。
相比于频繁的社会互动,那种断断续续的有效互动更利于激发个人潜能。
不信,你可以试试。
➄ 不停地学习
在每一件事情上,我都会做到,榨干我所能学习的一切东西。
很喜欢刘润老师在最近的文章里写的这句话,
和很多人一样,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忽略那些小事里的大道理,你要相信,再小的事情,都一定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不要在意薪水的高低,不要纠结事情的难易,这些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学到最多的东西。
每个人都会在职场遇到自己的至暗时刻,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此应该缴械投降,
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危机未曾到来之前,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不断去积累你的势能。也很感谢一路走来很多前辈的指点和提携,让我收获良多。
很喜欢一句台词,在此与各位共勉:
我这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其他的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你的职场至暗时刻?
而你又是如何度过的?
欢迎留言和我互动
—————(欢迎加我微信,找我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