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解读父母“为什么学了很多方法但无效”的困惑

三宽家长学校  陈艳老师

针对同一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是因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实,各种方法都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孩子打架了该不该管?

A说:孩子的冲突要让他们自己解决,否则会影响社会性的发育。
疑惑:是眼睁睁看着还是躲开?别的家长干预了怎么办?我家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B说:你可以先观察,不要第一时间就去干预。
疑惑:可是,“第二时间”何时开始呢?怎样开始呢?

C说:先把孩子拉开,各自陈述事实,然后进行道歉和原谅的情节。
疑惑:孩子各有道理和委屈,摆不平怎么办?说错一个字都会让孩子抓住,用“不公  平”三个字就把大人击垮了。
D说:不要讲大道理,用转移法引导孩子们去做别的事情。
疑惑:有的孩子能被转移,有的不能。
E说:要无条件接纳,孩子需要试错,要允许他们犯错。
疑惑:我的孩子受伤了怎么办?我的孩子该成为别的孩子试错的牺牲品吗?
针对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有些对孩子管用,有些又不管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孩子揪了花园里的花该不该管?

F说:要释放孩子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G说: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不要对孩子说“不”。
H说:要温柔而坚定,要让孩子有界限。
I说:孩子的恶要适当得到释放。
J说:马上制止,抓住教育的时机,教育要在事件发生的当下实施。
疑惑:
孩子揪花是不是说明他爱花?阻止他是不是阻止了他的爱?
孩子揪花说明他对自然很好奇,阻止他会不会打击了他的好奇心?
破坏也是一种创造力,总是阻止他是不是他就失去创造力了?
我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不能揪花,可是不管用!
有那么多花,孩子揪一点也没有关系。
揪一朵是不是就不用管,揪多了再管?可是揪多少才该管呢?
这是不是孩子在释放能量呢?
孩子的小恶在这里释放了就不会做更大的坏事了吧?
花揪了还会再长啊,这不应该算伤害吧?
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制止,是不是已经错过教育时机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各种教养问题,产生各种疑问,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不知道管的对不对。有时候专家之间的说法又自相矛盾,不知道该听谁的。专家错了吗?问题出在哪里?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究竟对不对呢?
针对同一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其实,各种方法都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当家长约束孩子行为的时候,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孩子的行为是否伤害了自己;
第二,孩子的行为是否伤害了别人;
第三,孩子的行为是否破坏了环境。
这三点是家长管教孩子的标准,如果孩子的行为触发了其中一点,家长就应该管。

父母学习的途径

通过阅读书籍,家长可以学习到多种多样的教育理论。互联网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家长可以从互联网上针对具体问题搜索解决办法,还可以收听收看网络课程。有些学校会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习,从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校外教育机构作为辅导家长学习教子知识的补充,也起到了知识技能培训的作用。社会上还有一些针对家庭的“夫妻营”“亲子营”,由专家带领家长学习如何营造家庭氛围,如何与家人互动,如何了解孩子等内容。

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效果的原因

第一,知识碎片化。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不成体系,使用过程零散不系统,应用时又忽略具体情景。
第二,只重视方法,忽略了规律和个性。孩子在不断成长,这个过程有规律可循。但一种教育方法往往只能解决一个固定的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使用同样的方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渴求完美。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学习好、体育好,性格好、人缘好,智商高、情商也高,以这个“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表现,那么任何教育方法都会黯然失色。
第四,急功近利,想要立刻获得回报。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耐心成了不思进取,人们追求效率,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收益。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急于求成往往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第五,家长自己不自律。要求孩子不玩手机,家长自己却拿着手机不放;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家长自己却“出口成脏”。孩子有这样的“榜样”在身边,自然养不成好习惯。
第六,学习不系统,不连贯。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可是家长学习的时候断断续续,学到的内容也缺乏关联,于是事倍功半,很多方法都变成了无用功。
第七,目标不明确,摇摆不定。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学;看到什么课程热度高,就给孩子报培训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孩子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结果也跟着迷茫。
第八,老师以及课程本身的原因。家长教育课程的质量良莠不齐,服务水平也有很大落差。
第九,成长的目的性不明确。家长参加学习应该从改变自己入手,通过自己的进步带动孩子的改变。
第十,情绪管理能力弱。教育不仅是理论问题,方法问题,也是情绪管理能力的问题。有些家长管理不好自己的脾气,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第十一,关系不佳。一切理论和方法都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与孩子的关系就像是“0”前面的“1”,没有这个“1”,再多“0”也没有意义。

破解困惑

考上一所顶尖名校,身心健康的成长,充分发挥天赋,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的目标。目标决定了教养的方式,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所以家长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养目标。
还要能够辨别哪些是所有孩子都会出现的行为,哪些是自己孩子独有的行为。孩子的特点千差万别,有个性的孩子看起来可能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但这不代表没有价值,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个性。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违反了规则,伤害了别人,就需要及时管教。
很多家长用上一辈人教育自己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复制到了孩子身上,其中既有促进孩子成长的优点,也有阻碍孩子成长的弊端。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站在祖辈的肩膀上总结经验,才能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要求。
指引孩子成长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同时更要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力的支持。

思考:


1. 您曾经学过哪些教养方法?对您家孩子是否有效?分析原因?
2. 您听完课后对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记录下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