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着,活在当下
传导时间:2017年12月
人格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与生存哲学。为什么人格会执着、会痛苦?为什么人格会控制、防御、攻击?因为它认为这些方式对自己有好处,可以保护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人格的惯性,人格依此而生存,不愿意放下这些模式。就像我之前所说:如果人格能够彻底清楚地看到真相,发现它想要的快乐根本无法经由追求快乐而得到,而它所有的执着都是阻碍;真正能够使它平安、喜悦、自由的其实是放下所有的执着,不再去追求任何东西,不再排斥任何东西;只是安住于当下,让一切自然发生、自然流动。那么它也会慢慢地学习放下。
问:为什么头脑会认为如果没有目标,只活在当下会有种无聊感呢?
这只是人格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一个惯性的模式。当你发现你内在有这样的念头时,感受这背后的能量,这能量里仍然有一些焦灼与轻微的不确信。到底什么叫“有意思”?人格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觉得有一个可以幻想的目标在那里,一直心心念念地想着那个目标,会让它觉得更有意思。人格的确觉得这样“更有意思”,因为幻想就像是在当下的实相之上生出的环绕其上的一圈“美丽”的光晕——在头脑的世界里、在人格看来,这些光晕使得平淡无奇、甚至是痛苦的生活变得更美妙,人格就是靠着这些幻想而逃避内在的痛苦的。因为它觉得现实生活实在太没意思、太痛苦了,它觉得现实是灰暗单调的、枯燥乏味的、没有色彩的,但幻想弥补了这一点。它不但逃避了内在的痛苦,而且可以幻想出一个与当下的现实完全不同的、理想的情境。这个情境一直支撑着它,使它觉得原本乏味、痛苦的现实,因为有了这些幻象而变得美好、温暖了一些。在人格看来,幻想更加值得期待。
所以你现在应该明白,人格的“认为”只是过往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信念而已。人格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平安、喜悦、自由,就把希望寄托于幻想中。这也是很多人钟情于电影或小说里的爱情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这份感觉,他们在现实中所经历的更多的是纠结和痛苦,所以希望借由幻想而逃避现实。头脑的思维及幻想所构架出来的世界与实相并没有真正的关系。头脑的幻想无论多么美妙、神奇,都是没有真正的生命力的,没有能量的滋养和鲜活的感觉。人类心智的活动与实相相比只是一堆干瘪的、死气沉沉的资讯罢了,而当下是永远鲜活的、流动的、极具生命力的。
当然,没有释放的人格是没有办法发现并切实感受到这一点的。当你觉知到你是谁,释放了过往因无觉知体验而积累的情绪能量后,当你能够真正地安住于当下,你才能发现并切实地感受到存在于当下的世界是怎样的。没有经验过鲜活、美妙、无限自由的当下的人,是无法理解当下到底是怎样的。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