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该学什么?全国奥赛金牌教练:好好玩就行了

身边很多朋友和家长会咨询我,3~6岁的幼儿要学些什么。我给他们的建议都是:好好玩就可以了。听到我的建议后,他们往往很惊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能每天玩?!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多学学。而为什么我还建议孩子要好好玩呢?

为人母、为人师,并且带过那么多届信息竞赛队,我深刻地感受到,儿时会“玩”的学生,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究的种子。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渐丰满,并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解决实实在在问题的能力。“会玩”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这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在上海中学,我是信息学教研组长,还负责科技班、工程班科技辅导员工作,并指导上海中学的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可以说,我所接触到的学生都是“聪明娃”,他们中不少人已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素养。就我的观察而言,这些学生很多儿时都有丰富的“游戏”经历,有些甚至持续至今。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拆装东西,有的喜欢乐高和机器人,还有的喜欢从小养虫子、切豆子等等。

长大后,他们将儿时游戏中的知识图谱不断升华、迁移,变为了高中阶段专业课题选择的起点和依据。这是“玩”带给他们最直接的积极作用。

平日在与学生或者同行接触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抱怨:眼下的学生,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付诸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正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更重视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知道,想象中的问题与现实中的问题往往相距甚远,而想象中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常常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起码不会完全一样。

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即使遇到实际问题,也无法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玩”需要给予极大的重视和正视。

做游戏,是将多门科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显然,玩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态,那么玩什么?在玩中又能学什么呢?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课程”,但是,即便是玩,也有科学含量在其中,而非一味地“瞎玩”。

很多家长都曾经希望能够通过“玩种植”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耐心,但往往最后会抱怨“买的植物统统被孩子养死了”“孩子一开始很起劲,没过几天就看也不看,现在都是大人在照顾”等等。我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未必是孩子没有爱心和耐心,而可能是家长一开始的选择出现了偏差。

例如,家长通常会选择一些多肉植物给孩子“照顾”,觉得“好养活”,可在孩子眼里,多肉“变化小”,容易逐渐失去兴趣。其实可以选择种植彩椒:和孩子一起去市场购买彩椒,取出白色彩椒籽后,对种子进行挑选,接下来种植,并和孩子一起观察彩椒的成长过程,最后采摘、烹饪、食用。由于彩椒的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短,在孩子能够持续关注的有限时间内就会产生变化,例如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变色等多个环节,可以不间断地获得孩子的注意,加上最后可以“吃掉”成果的期望,因此这个种植活动对儿童来说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可以体验一个完整的过程。

孩子通过亲自种植学习到植物一般生长过程,而且有了第一次种植经验后,可以在类似的种植活动中逐渐增加多株彩椒的生长记录和对比,来学习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过程记录的表达方式、数字的书写、表格的认识等等,玩和学很自然地就被结合到了一起。

“玩手工”也是常见的选择之一,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手指力度和灵巧性。例如,可以用折纸来讲故事,强化孩子的语言表达;可以用彩泥来做简单的国风书签画,体验传统中国元素;可以用废报纸来做模型,锻炼空间感和想象能力等等。只要家长愿意思考,普通的手工可以和很多学习要点相结合。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够树立环保概念,手工材料可以尽量选择废物利用,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在生活中发现很多“有用”的材料。

亲子互动游戏的过程,也是树立孩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好时机。比如带着孩子一起种植小麦,看到辛辛苦苦结出的麦粒,一边分享收获的喜悦,一边讲述“粒粒皆辛苦”的人生道理。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价值观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中逐渐形成体系。

“玩”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作为家长,必须认识到对于儿童来说,“玩”和“学”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玩中学”在儿童教育中是一直被倡导和强调的原则,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基本形态和大孩子不同,听课、说教、练习等集中、单一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他们。

现在很多机构的幼儿学习班都将“常识和科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孩子背诵口诀和刷题的方法来“拔苗助长”。看似短期内孩子得到了提高,但我认为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对学习的方法和意义产生误解,对今后更长时间的学习和终身学习都会有不小的影响。

其实仔细分析,这些“常识和科学”都能通过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在“玩”里学到。例如3~6岁孩子需要掌握的“左右”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来学习;“影子的变化”可以玩“踩影子”游戏;学习“磁铁原理”,可以给孩子一块磁铁让他在家中寻找可以吸住的材质,并帮助他做归纳和分类等。在游戏中习得的知识,远远比幼儿仅坐在课堂习得的知识更牢固。

在与自己的孩子坚持每天“玩”了几年后,我发现,长时间亲子游戏的积累,会让孩子的知识面十分开阔。眼下,孩子遇到什么实际问题,都能从既往游戏过程中提炼经验、复制经验,试图解决新问题。这是家长为孩子走上社会打下的最好的基础。

作为一个计算机学科教师,我明显感受到,现在计算机学科已经演变为“计算机+”学科,单单掌握某一科学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在游戏中掌握的多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视幼儿“玩”的价值,理解玩中学的意义,家长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慢慢会发现孩子通过“玩”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会越来越多,学习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作者:毛黎莉(上海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长、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