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退休教师成北漂,原因让人敬佩......

坚持梦想很难,乃至备受煎熬。能坚持得住则需要勇气、谦卑、博学、执着和忍耐力。

当年齐白石为实现人生价值,五十七岁时独自闯荡北京,人们认为在北漂人群中已是年龄最大的,殊不知如今还有年龄更大的。

一位七十四岁的退休教师,为追逐书法梦,独自从贵州来北京摆摊卖字,而且这一卖就是五年。

为书法成北漂

他叫田其彪,原是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的语文老师。平时他酷爱传统书法,但由于早年教学紧张没有时间学习,就搁置了;退休以后,为了重新拾起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爱好上。

据他介绍,自己真正练字是从五十五岁那年开始的,因为再过几年就要退休,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不多,这才有时间学习。

说到来北京闯荡则要从他退休后讲起。

“没退休时,每天的生活比较充实,”田老师说,“即便一天只有两三节教学课,其余时间至少人还在学校,身边有同事和学生,时不时还能交流交流。退休后就不一样了,我不打牌,也不常出门,有空就在家里练字,与外人几乎就没有了交流,但我不服老。直到六十八岁那年,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效仿齐白石去北京闯荡——摆摊卖字。”

北漂的不易

去北京前田老师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宋庄有一条书画街,可以在那摆摊,至于吃住的问题,他认为到那应该都能解决。而当他到了那的时候,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顺利。

吃饭尚且好解决,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里租房可不像他们贵州老家那么便宜,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不到北京上海不知道钱少”,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城市。

“问了几家都是一月好几千,”田老师说,“我是为了追求梦想、实现价值才出来的,不是为了享受,若是享受不如回家。”就这样,他一边寻找着价格便宜的房子,一边在书画街摆摊,连续好几天。

有人问了:这几天他都住在哪?不太清楚,据以往的北漂经历来看,要么睡天桥下,要么住地下室,反正不会住大宾馆。

北京虽然以文化悠久著称,但我们都知道,越是这样的地方名家越多。一个没有名气的外乡人,到这支个摊写字卖?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更不要说卖得好不好了。

“刚到那几天,”田老师说,“围观的人很多,但真正掏钱买的几乎没有。”作品卖不掉,住处也没着落,面对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泄气,甚至打道回府,可他却没有。

步入正轨

很快,他在郊区找到了住处。两间面积不大的平房,租金还算公道,环境也比较合适,他将其中一间作为卧室,另一间作为书房。就这样,他白天去宋庄卖字,晚上回来学习创作。“那段时间,”田老师说,“虽然日子过得不好,但也算充实。”

转过头说说他在宋庄的那个书画摊。与其说是摊倒不如说是蹲在地上写,哪怕有张桌子也能称的上摊,可是连一张桌子都没有,他只是把书画毛毡铺在地上,然后展开纸蹲着或趴着在上面写。

也许是因为他的坚持打动了过往的路人,也许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好,也许是因为遇到了懂行的人了,这一天终于开张了。

“老师,面前这幅字多少钱?”一位路人走到摊前说。

“你认为值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田老师答道。

“这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说啦,200。”来者用试探的口吻说。

“可以,我给你装起来。”田老师边说边把那幅字卷了起来。就这样,他卖出了第一幅字。

随着他在书画街待得时间越来越长,人们都知道了他的名字,自打那以后,每天几乎都能卖个一幅两幅的。

“作品之所以不定价格,”田老师说,“我只想用它维持现在的温饱,至少能证明卖字能养活自己,不用吃老本。”白天卖字,晚上练字,他的这种生活,从二〇一六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书法的痴迷

他对书法究竟有多痴迷?这么说吧,两间平房里挂满了字帖,是古人的字帖,就连床中间都挂着。

用田老师的话说,这些字帖每时每刻都在眼前,抬头能看到,低头能看到,睡在床上也能看到,耳濡目染。

他还说,如今每天要用掉3~4斤墨汁来练字,不为别的,只为追逐自己的书法梦。

相比北漂经历来说,田老师没有齐白石那么幸运,可以遇到像徐悲鸿那样的朋友,让他成了一代书画巨匠。

但是,相比刚踏入北京的生活来说,齐白石就没他幸运了,他虽挣钱不多,但能乐在其中;相比时代来说,齐白石也没他幸运,如今的社会少了排挤多了公平。

如今书法对于田老师而言,在我看来已不是写的好坏的问题了,而是一种精神。辛弃疾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他却是——廉颇虽老,尚能擎弓。祝愿老先生越来越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