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艺术

尼德兰(Netherlands)意为“低地”,是位于欧洲北部的一个历史上的地区,它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一带。至17世纪初,尼德兰北部独立,称为“荷兰”  ,南部则称为“法兰德斯”。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商贸发达,文化发展,产生了独特的艺术。

尼德兰濒临北海,又是莱茵河的入海口,很早就成为欧洲西北部水陆交通和贸易中心之一。14世纪以后,这里手工业、毛纺业迅速发展起来,许多城市也随之兴起,经济和文化逐步繁荣发展,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的又一个欧洲文化艺术中心。

尼德兰没有意大利那样的古典遗产,也缺少意大利式的科学哲学运动,它的艺术主要受到哥特式和中世纪拜占庭细密画的影响,注重细节的描绘。这儿的宗教思想和旧习俗还相当浓厚,民间谚语和传说也同时影响着艺术。尼德兰的主要艺术成就是绘画,这种绘画细腻的作风同神秘的宗教情绪和地方色彩相融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当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开之时,尼德兰人本着同样的人文主义思潮,直接关注世态人情,将日常生活融人绘画之中。他们同意大利人互相切磋,相得益彰。正是这时,尼德兰相继出现了一批名震遐尔的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那细腻的手法、独特的透视、明快的色彩、丰富而神秘的寓意构成了尼德兰艺术的传统。
早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尼德兰就出现了几位忠于自然,致力于发展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中首推雕刻家克劳斯·斯留特尔(C.Sluter),他大约活动于1380年至1400年之间。他的雕刻名作是一个十字架的基座,被称为“摩西井”。它上面刻有6个比真人还大的先知形象,它们具有不同于当时其他呆板风格的真实感。另外几位是画家林保尔(Limbourg三兄弟,他们为伯里公爵的祈祷书所绘制的“月历图”(约绘制于1409一1416年),是15世纪初尼德兰细密画的代表作。这12幅月历图描写了自然景色和当时的平凡生活,这些艺术家在作品中体现的新精神,预示着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油画:《麦洛德祭坛画》    画家:罗伯特·康平
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真正奠基者,是一位被称为佛莱蒙大师的人,据推断,他可能叫做罗伯特·康平(R.Campin约1378- 1444年)。我们无法确知他的真实姓名,也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他的代表作是《麦洛德祭坛画》,这是一幅三叶祭坛画,大约作于1425年,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穿透画面的空间感,一种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这在尼德兰绘画中实属首创。画幅中间描绘的是受胎告知的内容,两旁左幅是捐助人的像,右幅是木匠约瑟在做鼠夹。由于画家还没有完全科学地掌握透视学,画中的透视显得有些夸张,似乎在向前倾斜,不太稳定。此外,我们还能看到画家的态度,他对每一个细节似乎都不放过,尽力把它们表现得结实清楚,人物带有一种雕刻感。中间那幅主画,作者把天使和圣母安放在一个普通市民式的家庭中,室内陈设画得非常精细,窗外街景也是当时城市风光的写照,将宗教题材大大世俗化了。罗伯特·康平这时已开始使用油彩作画。
15世纪尼德兰最具革新精神、能同意大利的马萨乔相提并论的大画家,要算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1380/90~1441年)。他比罗伯特·康平更加有名,对油画技术的发展的贡献更大,被人们称为油画的发明者。他同他的兄长胡伯特·凡·艾克(H,VanEyck 1366—1426年)共同完成了许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为根特市教堂画的“根特祭坛画”。扬·凡·艾克结束了尼德兰艺术的那种平面、僵硬、缺少空间感和明暗的绘画风格,开始在明暗、透视和油画技巧上进行大胆探索改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在肖像画、风俗画以及风景画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为尼德兰绘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为了更精细和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凡·艾克不得不对绘画技术进行改进。在凡·艾克之前以及整个中世纪,人们都采用蛋黄调和颜料作画,这就是蛋彩画(Tempera)。蛋彩画不透明,也很难精确地画出过渡色彩。为此,凡·艾克大胆地改进了颜料的调和剂,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这种稀释油主要是亚麻油)来代替蛋黄调和颜色,使颜色易于调配,便于用笔画。这样,便可层层上色,更仔细、更准确地作画,画面也变得透明而富有光泽。当时这样的油画主要画在木板上,这种奇迹般精细透明的油画效果,震惊了凡·艾克同时代的人,难怪人们都称凡·艾克是油画的发明者。准确地说,他应当是油画技术的革新者,因为在他之前早有人使用过油作调和剂来绘画了。
油画:根特祭坛画   画家:凡·艾克
凡·艾克除完成著名的《根特祭坛画》外,还作有《教堂中的圣母》、《凡·德尔·巴利的圣母子》、《玛格利特肖像》等画。他在艺术上最有成就的还要数他的肖像画,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乔瓦尼·阿诺菲尼与妻子》。
除以上介绍的艺术家之外,15世纪的尼德兰还有许多有名的画家,下面逐一加以简单介绍。
罗吉尔·凡·德·韦登(R.V.Weyden   1399一1464年)是一位比凡·艾克兄弟稍晚的有影响的尼德兰画家。他是罗伯·康宾的学生,曾去过意大利,主要在布鲁塞尔从事创作。尼德兰画家在欧洲的影响也得力于韦登的活动,韦登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哥特式艺术那种悲壮情感,而不像凡·艾克的作品那么平静。他的名作有《下十字架》(1435年)、《圣卢克绘圣母像》、《女子肖像》、《最后的审判》等。
德尔克·布茨(D.Bouts 1416~1475年)也是一位有名气的画家,主要活动于鲁汶市。他的作品有《最后的晚餐》(1468年)、《基督在西门家》等。
油画:《贤士朝圣》    画家:汉斯·梅姆林
活动于15世纪后半叶的尼德兰名画家还有雨果·凡·德·高斯(H .V.Goes 1440- 1482年),其作品有《牧人来拜》、《玛利亚之死》等;汉斯·梅姆林(H,Memling1430一1494年),代表作有《圣母子》、《贤士朝圣》。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尼德兰处于西班牙的封建统治之下,宗教思想仍有相当地位。尼德兰人长期生活在本民族的传统中,这儿盛行巫术、民间传说和谚语,人们常利用笑话、谚语和绘画来发泄对教会和西班牙统治者的不满。尼德兰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不断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封建宗教思想同人文主义精神在这里相互交织,反映在一部分艺术家的创作之中。
希罗尼穆斯·波希(H.Bosch 1450~1516年)是这时最独具特色的画家。20世纪以前人们对他的了解和研究甚少。超现实主义画派崛起后,才对他进行了重新评价和研究。今天,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仅知道1488年他成为独立画师,居住在塞文托亨博斯城。他的画风平整细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融进艺术家本人的幻想,用各种怪诞的形象和奇异的画面来影射教会和当时的社会。在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妖魔鬼怪,荒诞离奇的组合,灾难四起的恐怖景象以及人类的种种罪恶。他的作品无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同时也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了人的情欲被压抑后的宣泄。波希具有高度的造型能力,他的作品反映出尼德兰画家对细节的偏爱,对风景描写的重视。他的代表作有三联画《人间乐园》、《圣安东尼的诱惑》(1505年)、《愚人船》(1500年). 《干草车》等。
油画:《尼德兰箴言》    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年)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独立风景画的开创者,同时被誉为专画农民生活题材的天才。由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画家,并有一子与他同名,故我们称他为老勃鲁盖尔。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知道他曾去过意大利,在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居住并从事创作。他早期的作品以民间传说和谚语作为题材,以后他的兴趣转向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地描绘尼德兰人民在西班牙统治下的生活与斗争,抨击和揭露战争的罪恶。他的作品是当时普遍的社会情绪的反映。
老勃鲁盖尔在风景画方面也是一个开拓者,他以宏大的构图,描绘尼德兰壮观的自然景色,这些风景画不是假想的和拼凑的,而经过了认真的观察写实,将景色和人物融合为一个整体。
老勃鲁盖尔是与意大利艺术风格相区别的最后一位尼德兰画家,因为在他之后尼德兰艺术已同意大利逐步趋于一致。勃鲁盖尔的艺术继承了尼德兰的传统,反映了16世纪尼德兰的社会风貌,具有形象朴拙、手法简括、高视点、平面、全景式的构图等特点,同意大利艺术那种形象优美、比例正确、立体感强、注意整体效果的特点不同。他的主要作品有《雪中猎人》、《瞎子引路》、《农民的婚礼》、《农民的舞蹈》(1566年)、《伯利恒的户口调查》(1566年)、《绞刑架下的舞蹈》、《收割干草》(1565年)等。
摘选自:有画(http://www.youhuaaa.com/)艺术百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