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汶川十三年之后,再看“范跑跑”,他只是说了实话

昨天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
不出我所料,“范跑跑”又被网友拎出来一顿DISS,然后大家继续缅怀地震中的死难者。
“范跑跑”该被骂吗?
该。
作为老师,遇到灾难时没想着保护学生反而第一时间想着逃生,这种角色放在好莱坞灾难片里铁定是要被从天而降的陨石砸死的。
但在现实中他没有死,不仅没死,反而在当年的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的聪明和睿智,结果引来一片骂声,他本人当时还被请上了节目,恰到好处地被树立成一个反面典型。
作为多数的普通人,一面大家被灾难中的英雄主义和悲情主义感动,一面被无耻炫耀和麻木不仁震撼。
可我们也无奈,只知道批判典型,却阻止不了别人说实话。

01

“我就看着那人站在站台旁边愣了好久,然后地铁过来了,那个人一步步走过黄线,然后一下就跳了下去。然后大家都惊了!赶紧找警察找工作人员,然后……我上班迟到了。”
我确实是不太爱看到类似的新闻,因为凭心说,确实耽误了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虽然我也想象不到到底是什么要让人决然赴死,但这肯定不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必然是要为别人而死的,这种不仅只是白白死去,死了还给人添了麻烦,于是就有人骂了:“我要去上班啊!你太耽误事了!”
对啊,整条地铁线路为了你一个人被耽误了。
49中有个学生跳楼了,我也想象不到是什么让一个花季生命消失,但确实他也给大家添了麻烦,于是有人说:“学校为这一个人封校,这不耽误我上课考试吗?!”
对啊,你死你的,关我什么事?
我必然是支持和赞同的,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彼此歧视,没有感同身受
就像大连理工学院的一个女生在云南支教,天天在微博上骂自己的学生,“要不是因为那个傻X报名注册,昨晚也不至于我洗不了澡”、“我又给笨蛋们考试了”、“写个字都那么慢”、“连写字速度都落后”、“这么穷还上什么学?”、“穷还蠢,真的是够了”……
你看,这才是心语心声。
我上班是为什么?是为了赚钱啊;我上学是为什么?是为了升学上好学校上班赚钱啊;我去偏远地区支教是为什么?是为了留校保研啊……
“范跑跑”是个好老师。
教会了很多人怎么上学、怎么上班、怎么考研。

02

公司曾招过一个姑娘,活泼可爱,跟谁都能聊到一起去,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
有一次大家在茶水间里说起汶川地震的事情,姑娘用特别不幸的语气说:“那时候全国哀悼,什么玩的都停了,搞得我网吧也去不了,游戏也玩不了,在家待着闷死了!”一番话说完,整个房间里一片尴尬。
我想起那一年某平台网站的办公楼里有两个部门在同时办公,一个是新闻部,正在筛选大量的地震现场照片和视频,准备组织新闻发布,气氛沉重,很多人都压抑着内心的悲痛,而另一边则是正在直播某国外到访的歌手访谈,直播间外面一群迷妹捧着各种礼物等在外面叽叽喳喳,兴奋不已。
大家互不打扰,只是觉得吵闹。
于是主编终于忍不下去了,冲出来冲一群小女孩骂了一句脏话,叫她们滚。据说当时有人都吓得哭出来了……
我提这件事是因为如果按年龄算的话,当年那群小姑娘恰恰已经和公司里那位姑娘那么大了,而汶川里死去的一群孩子如果人生轨迹快一点的话,也可以当爸爸妈妈了。
对于死者,对于生者。大多数人是不会关心的。很多人更愿意看到简单的祝福和赞美,而更简单的人则完全毫不在乎地说“关我什么事?”
对了,那个那天在茶水间里吐着当年的苦水的姑娘离职了,因为后来别人不太愿意帮她。毕竟,她的工作,关别人什么事?
结果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在社会上,无论好人坏人,都害怕跟冷漠的人交往。

03

我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别人说的实话,你非要别人努力地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也不太现实。只是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实话时会在心里嘀咕:
我们的教育里到底是把人命、尊严看得重要?还是把利益看得重要?
自私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共情”,体会不到别人遭受的痛苦和折磨,记得当年“范跑跑”在灾后招摇过市的时候,有朋友跟我说:
“你跑就跑了吧,到处显摆什么?”
这话确实一语中的。
别人卧轨、跳楼、贫穷是别人的事情,不悲伤是正常的,不帮忙也是正常的。毕竟英雄是少数,普通人是多数,用少数来要求多数确实有些苛刻。
但雪上加霜就太可怕了。
所以为什么单单一个“范跑跑”会被骂?
因为我们挺害怕的,愤怒和指责、谩骂也只是表达害怕的一种方式。
我们害怕什么呢?
我们怕的是在灾难面前遇到“范跑跑”,在不幸面前被“范跑跑”嫌弃。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