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化打必须仔细体悟的三句话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告诉我们什么(四)。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太极拳大家武禹襄先生留给我们的《十三势行功心解》,越读越有味道,越体悟越感奥妙。因字义、方言等时代变迁,对于现代太极拳者而言,全面理解文字的释义较难。

史上关于太极拳的著作,杜元化所著的《太极拳正宗》、陈鑫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陈炎林所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传承有渊源,拳理很中正,文字比较易理解,适合太极拳者研读。

本文作为《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告诉我们什么》系列之四,主要分享三句拳论的体悟。

十三势行功心解言: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注解:此三说总而言之,解说容易明了,曲中求直即随曲就伸之意,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收即是放一理也,就是神如捕鼠之猫之理,一二语道尽,学家宜自得之。

之于此段拳轮,个人认为澄甫公的注解稍微简单。拙见,若悟透这三句话,太极拳奥妙的三分之一就收归囊中了。

体悟之十二:怎么理解“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拳架怎么走出最速曲线?

我的体悟,曲中求直有四层意思:

其一:

曲,即双螺旋缠丝劲,此劲更容易化去对方的发劲。直,即在化劲的同时,找出对方的中线,然后暗中蓄势发劲,拳打中线。

拳打中线,是一般的打法。若掌握“背丝扣”的发劲方法,直接打对方的稍节更有威力。

其二:

接手时,走双螺旋缠丝法,直接进攻。虽然稍节是螺旋而进,但走出的是两点之间的最速曲线。

直接进攻,须掌握“手带身”的功夫。何为手带身?改日细说。

其三:

拳论言,行拳如九曲珠。

太极拳者的中正,亦是曲中求直。形意拳的三体式,卢氏结构的整体九防式,截拳道的警戒式,老师所传的乾坤式,都是曲中求直。

注意,内家拳、外家拳的中线,身体不是笔直地垂直于地面,而是有个倾斜度。这个倾斜度,待自己松开双胯和双肩之后,就自动调整而成。其实,松开后胯之后,就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出来。

现在,很多太极拳者认为上身挺得笔直即是中正,实则大错特错。真正的中正拳架,一定是斜中寓直,曲膝,上身应该向前稍微倾斜。斜中寓直,才是太极之理。

其四:

我的体悟,缠丝法是太极拳曲中求直的练法,背丝扣是太极拳曲中求直的打法。

当然,缠丝法虽是练法,也可以作为打法。极小之圈出阴劲,是点打法;大圈出阳劲,是体打法。点打伤人,体打推人。

体悟之十三:怎么避免“力由脊发,步随身换”的误区?太极拳十三势之“五步”非步法,真正的太极步是这样练习的。

我的体悟,与拳友分享。

之一。

力由脊发,不是用脊椎发力。

有许多太极拳者,特别是陈氏太极拳,喜欢用腰发力,更确切地说,是用命门处发力。我认为,这种练法是有所偏颇的。

为什么命门处发力错误?

若此处发力,则为紧为阴,整条脊椎即被截断,何谈脊弓?这样的弓一拉即断。

力由脊发,确切地说,是力由脊传。

以前聊过,双胯和双肩松开之后,龙虎劲的生理骨架即形成,此时脊椎成为内家拳所说的“龙脊”,上下相随的整劲、浑圆劲便出来了。否则,上身发上身的劲,下身发下身的劲,都是“半截子”太极拳。

之二。

步随身换,讲的是太极拳“五步八法”中的“五步”,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五步”,我认为并不是太极步法,而是五种身法,即步随身换。

太极拳有专门的太极步。陈晓东先生所著《拳略》言:“太极步,进退圈缠,如环无端;左右扼傍,肩背相依;若能明此,不但弱可敌强,并且进退得宜,刚柔相济,审机就势,莫过于此。”

此太极步,显然与太极拳十三势之“五步”不同。目前,自己正在体悟,等有突破,再分享。

体悟之十四:怎么理解“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此论与孙存周先生所言的“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同理。

我的体悟,和拳友分享一下。

之一。

怎么认识“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学习太极拳,须建立太极思维。何谓太极思维?其中关键之一,即是老子所言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由于后天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已成为习惯。这种习惯,是太极拳者必须克服的行拳障碍之一。

“收即是放,放即是收”,即是太极思维的矛盾和统一。和我以前聊的“化即是打,打即是化”,都是一个道理。

“矛盾老人”王芗斋先生的拳论阐释此种观点颇深,尤其是《断手述要》一文。之前文章写过一些体悟,不再赘述。

之二。

怎么练习“收即是放,放即是手”?

懂得缠丝法、懂得双螺旋拳架的拳友,自然知道练法。

人体分阴阳,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上肢为阳,下肢为阴。其中的关系是,阳为顺缠,则阴为逆缠;阳为逆缠,则阴为顺缠。中间有一处,即阴阳互为转换的关节,至为重要。这一处,即来氏太极图中间的圆点。

之三。

怎么把“收即是放、放即是收”用到行拳之中?

我举个例子。

孙存周先生在论及内劲时说:重心完全放在一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之涌泉。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

对于此段拳论,我的体悟是:

左转接地之力时,为呼气,左腿作为重心腿会感到一股气力从地下沿着左腿螺旋上升入空。

右转吞天之气时,为吸气,左腿作为重心腿会感到一股气力从头顶上方沿着左腿入地。

(待续)

(0)

相关推荐

  • 懂得了横竖,就懂得了习练拳术的奥妙!

    中国的拳术跟外国的拳击.搏击不一样的根本之处也在于这里.而这种不一样还体现在中国的拳术先练竖劲,再练横劲.这种劲的形成是神.意.气在习练者体内的作用参与.而外国的拳术不是这么练的,他们认识不到内在的原 ...

  • 【原创】从洪公发放教学视频谈对“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再认识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 ...

  • 人穷少说三句话,生活自会精彩化

    艺述史官方原创 说起晚晴名臣曾国藩,在我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了.他流传给我们的思想.语言至今都在我们口中口口相传.今天啊,月涵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曾国藩说的"人穷少说三句话&qu ...

  • 人这辈子最好状态其实就这三句话

    人这辈子最好状态其实就这三句话,第三句最难听,但最实在.可惜有太多人真的不明白,真正到了那一刻,就会知道这话不是乱说的. 第一句是活长点. 人到世间来一趟,完全是天地的造化,能够多看看这花花世界,多品 ...

  • 《活着》中三句话,写透人生三重境界,看懂才算没白活

    学会珍惜当下,方能不负此生. 作者:洞见·许朝暮 听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已经体会过命运得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位叫福贵 ...

  • 鬼谷子:人生不顺,谨记三句话,福报不请自来!

    这个世上,真的有人可以一生顺遂,没有挫折和苦难吗? 毫无疑问,肯定是没有的. 正如李太白诗中所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生之路,有坦途,就会有低洼. 曾经有人问:& ...

  • 非常干净的三句话,慢慢读,很享受!

    文/飞鱼 忙碌的人生,也要透露着幸福的生活,让自己活得干净,活得通透. 即使生活遍地鸡毛,但很多事情,其实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们学会了开解自己,乐观地活着,保持一颗豁达的心,生活的痛苦就会悄然而去 ...

  • 贾蓉寒气透骨的三句话, 暴露出他对秦可卿刻骨的恨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那个男人能接受妻子出轨.可是,<红楼梦>中的贾蓉,却只能对妻子秦可卿的出轨忍气吞声.因为秦可卿出轨的对象是他的亲生父亲.在"父权"时代,在" ...

  • 不管和谁相处,都要牢记这三句话

    文/浅笑时光 人生在世,一个人,不可能仅仅只为活着而活着. 这样你的,人生的时光中,只有自己独自前行,太过沉重.. 尝试与他人打好交道,这样你会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收获世界上的另一面精彩. 虽然,这个 ...

  • 曾国藩六十年用人经验,凝缩成三句话,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当领导,最重要的是抓大体,弃细务,懂得规律,才能成就事业,而抓大体最重要的是交对朋友,用对人.但是合理的用人之道并非每个领导者都能恰当把握.曾国藩就是一个会识人.会用人的不世出高手.他一个翰林文人出身 ...

  • 人生逆境时,谨记三句话,让你游刃有余,走出人生低谷!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些不如意的事,也许是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许是别人的无理诽谤.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如果能谨慎处理,也许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招致更大的祸患. 老祖宗有三句处世金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