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
壬(rén)”与“工”同源,是“任”的本字。壬,甲骨文写作“工”(巧具),表示聪明机智、善于使用巧具,善于办事。金文在巧具“工”的握柄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使用巧具。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一点指事符号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动词,善于使用巧具,胜任事务。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当“壬”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人”另造“任”代替。由于“𡈼”(tíng,下部是“土”,中间一横短)的字形与“壬”(rén,下部是“士”,中间一横长)相似,后人常将“𡈼”(tíng)与“壬”(rén)相混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壬(rén),位北方也。陰極陽生,故《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象人褢妊之形。承亥壬以子,生之敘 也。與巫同意。壬承
辛,象人脛。脛,任體也。凡壬之屬皆从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壬(rén),在天干中“壬”表示北方方位。“壬”也代表冬天,表示阴气到达极点而阳气萌生,所以《周易》上说,“龙战于野。”战,是交接的意思。“壬”,字形像人怀孕的形象。用“子”承接地支的“亥”和天干的“壬”,这是符合孳生顺序的。“壬”字在“工”字中加一横,这与“巫”字 在“工”字中加两个“人”的造字思路相同。“壬”继承“辛”,像人的小腿。小腿,是担任身体承重的器官。所有与壬相关的字,都采用“壬”作边旁。
有人认为,古代的“壬”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用一竖连接两横,是“一化为二”的意思。妇女怀孕,一个变两个。金文再在竖画上加粗,这肥肥的一笔,表示妇女怀孕后肚子变大。小篆和书将这一肥笔拉成一横,变成“壬“字。“壬”字的本义指“妇女怀孕”,所以才有“妊妇”这一词,用以指孕妇。“妊娠”也是指“怀孕”。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壬”象人怀妊之形,下文又说象人的小腿,未讲明白。林义光认为“壬”是“巠”字,是“经”的古文。郭沫若认为“壬”是“鑱”字古文。
壬、ሼ
二字字形相似,但音义都不同。"ሼ"字读tǐng,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像人挺立在土台上的样子,本义指"人挺立在土台上"。"ሼ"与"壬"的区别在于上面一横长短不一样。"壬"字上面一横比下面一横长,而"ሼ"字上下两横一样长。"ሼ"的在典籍中的使用频率极低,但字形有混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