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办案手段不能丢
小时候,没有啥手机、电脑、平板可玩儿,就连电视机都很少见,开始的时候是14英寸的小黑白电视,后来有彩色的了,那个年代,还有一个特有的名词——21英寸大彩电。看看现在,有很多电脑显示器都比21英寸大。没有五光十色的电子游戏可看的,干啥啊,漫山遍野跑,在大月亮地捉迷藏,那时候道上车也少,大人忙于农活,也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小孩子就追着大孩子屁股后边疯跑。到后来上了学,也没有减少玩的时间,那个时候基本上就两门课——语文和数学,一个老师教,有时候还是复式班,两个年级在一个班级教室里,由一个任课教师来教,教完A面,再教B面。
认得了几个字之后,就看些书刊杂志,可以想象得到,那个时候书报是比较稀缺的东西,不像现在,卖旧报纸都能卖几十块钱。我记得当时对富裕户家的日历牌特别感兴趣,因为那个日历牌,每一页的后面印着一小段文字,有小知识、有小幽默、有小哲理等等,我就每天去人家要前一天的日历页,回来后粘在本子上,做成“日报”。
在那个年代,报纸是稀缺的资源,得通过关系才能跟一些单位要来旧报纸,当然,要报纸的人大多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糊墙的。墙是土坯垒好之后,再用黄土泥抹面,外面就糊上年画或者是报纸。用白面打好浆糊,然后将报纸糊到墙上,有的时候,整个屋子都是用报纸糊的,甚至连天花板都是用报纸糊的,所以当时候的天花板也叫糊棚。
对于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到这样用报纸当作壁纸的屋子会不会有眩晕的感觉?我到这样的屋子,就看报纸上那些内容,与身高相当的位置就站着看,高一点的翘着脚看,矮一些的地方猫着腰看,炕沿和两侧的就躺着看,也是很神奇的画面了。
那次去老姑家,在他家炕沿位置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公安,是开创了中国痕迹追踪先河的宗师级人物,凭借一枚脚印就能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等等信息,简直是太神了。为什么这名公安感觉会有这么神奇的本领呢?原来,他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羊,经常因为羊被狼叼走而遭到地主的毒打,他那时候没有办法反抗地主,就把仇恨先记在狼的身上,顺着踪迹找到狼窝,把大狼和狼崽子全都消灭了。就这样,他经常凭借着痕迹找到狼窝,把狼连窝端。
现在办案子,很少有凭借痕迹追踪、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了。大多数都是调取监控,然后对监控分析研判,很多时候痕迹、指纹等甚至都没有调取、固定。这种做法越来越常见,但是这样做是正确的吗?未必。我们并不是说排斥先进的手段的运用,监控、大数据等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具有快速、直接等优势,应当在办案中得到运用,但是传统的排查、痕迹、指纹等等传统的侦查手段也不应当被摒弃。
没有完美犯罪,也没有完美侦查。宋慈煮骨的侦查方法在现代社会还曾得到过应用,更别说指纹、痕迹等侦查手段了,并不一定就是属于应当放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