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辰纪念】我的老师胡希恕先生

按语:我们的“倡议书”发出后近三周,已陆续收到有关纪念和学术文章,我们也将收集整理既往有关文章,作为“诞辰纪念”专题陆续刊出,在追慕先辈的同时带动自身和彼此的成长,正如冯老教育我们的,最好的纪念,就是学好《伤寒论》,用好经方,解决民众病苦。

我的老师胡希恕先生

【作者:单志华】

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有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较之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总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在跟随刘老攻读中医经典著作期间,1982年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结识了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另一位名老——胡希恕老先生。

记得父亲当时患肺心病住院,病情发展出现肾积水,导尿失败,其中一位名老提出用麝香外敷肚脐,借其芳香开窍之力或许有效,于是院方派人去山西讨回一点上好的麝香给父亲用上,果然尿液点滴而出,可是也就这样了,终未能解决问题。

展开剩余89%

父亲病情在恶化,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不通,已出现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药大学的六位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之、我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制住病情。

84岁的胡老诊完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小便问题——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都依了。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大便五次,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已达正常,肾积水消失,父亲开始下地活动......

后来刘渡舟老在胡老著作的序言中写道:“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就这样,一周后父亲出院了。为表达谢意,父亲准备了两瓶茅台酒让我送给胡老。老人家那会儿住在东直门医院宿舍——一个小两居室,采光也不太好。

记得那是一个午后,大约3点半的时间,估计老人家午睡已醒,我携礼登门致谢。胡老连连摆手说:你父亲就是太客气,没这个必要嘛!我说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还请胡老笑纳。

落座后,我见桌子上摆着围棋盘还有布局的棋子,便问胡老:您在跟谁下棋?胡师母在一旁回答:他是自己跟自己下。

有这等下法?我感到奇怪。

胡老问我会下围棋吗?

我说只学了一点点,谈不上会。

胡老说,祖宗发明的围棋不仅是娱乐,也是医生看病不同阶段的一种演示,我自己跟自己下,考虑的是用药如用兵,怎么开局、怎么落子、布阵,这里头辗转腾挪,显尽机巧,是为轻灵一路;另一面,走坚实一路,步步为营,渐展威风。棋局经常会纷繁缭乱,但心绝不能乱。看病如下围棋,要有识有胆,胆识具备。

我痴痴地听着,这不就是陆游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吗!

当胡老了解到我在学中医时,便说:我现在每周末给内科医生们还有留学生讲《伤寒论》,你如果愿意,就来听听吧。我跟他们说一声就是了。

于是我每周末去听胡老讲课,带一个日本产的松下“板砖式”录音机,连听带录,回到家就整理笔记——整整记录两大本,这真是我意料之外的又一大收获!

胡老的传授让我实实在在地学会了“读经典”的思维方法,知道什么叫“读书”了。如此坚持了一年,直到83年夏秋之交,胡老病重住院为止。

胡老先生密切结合临床讲解《伤寒论》,每发真知灼见,我时有振聋发聩之感!老人家已近85岁高龄,但思维敏捷,颇有口才。讲《伤寒论》的篇章结构,气势高屋建瓴;而具体到每一条,甚至每一个字,又毫发毕现,细致入微。真的,太精彩了!

试举一例(一般读者可绕开此段比较专业的文字):

伤寒论第31条经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译成白话就是:感冒出现的表证,如果出现脖颈后背发僵不舒展,加上没有汗怕风的症状,用葛根汤治疗。

就这17个字,胡老讲:葛根汤的组成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为何以葛根名汤?是张仲景为了突出“项背强几几”这一主要症状,再从葛根汤的用量上,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依次主治项背强、无汗、恶风,与经文先后顺序一致。这是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冠以“太阳病”是提醒医家此病还处在感冒的表证阶段,类型可以是“伤寒”,也可以是“中风”。但太阳病见“恶风”,又颇像桂枝证,然桂枝证是“汗出”,此是“无汗”,何意?本条经文以“恶风”代替太阳病的恶寒,反映出表证有化热苗头(风为阳邪),但尚未形成热像;

第三层意思:无汗与恶风相连,含义深邃,这是表证渐趋化热的动态描述。同时,首揭“太阳病”,煞尾用“葛根汤主之”,恰是太阳病将入阳明病(或者阳明里证外合太阳表证)的一个过渡阶段。

总之,张仲景这17个字告诉医者:此三个症状,“项背强几几”是为突出主证而设,故列为一;“无汗”反映出病起于“伤寒”或者说属麻黄证,但病势在变化,已渐渐失去表“寒”之典型征象,而出现化热之“恶风”,想必张仲景在此动了一番脑筋,故起首曰“太阳病”,而不曰“伤寒”。这是经文的含义。

运用到临床上,大凡项背僵直不柔和的病人,如颈椎病、颈性头痛、眩晕、背痛等等,都可以考虑用葛根汤为主加减治疗......

一部《伤寒论》398条,基本上条条如此,老人家就是这样讲。

胡老才华横溢,一专多能。早年毕业于北京通才商业专门学校(即北京交通大学前身),后担任哈尔滨市电力公司会计股股长,市政局公署营业股股长。还在辽宁省立中学担任过英文教师。日本侵略中国,拒绝为日本人服务,于1936年逃到北京,凭借早年拜师学的中医,于解放初期,与陈慎吾等名医共同办学,传授中医学术,填补了这一阶段我国中医教育史的空白。

胡老一生淡泊名利,治学非常审慎,他的大量医学手稿总是根据临床所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修改,生前没有出版过一本论著。然而唯一在六十年代发表的一篇题为《伤寒的六经论治与八纲的关系》论文,给了医学界一个不小的震动,人民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

胡老于1984年初春病逝。

在他病逝十五年后,他的大量手稿由老人家的弟子们陆续整理出版问世,他的独特又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大大震撼着中医界。

门里人都知道,在中医四部古典医著中,《伤寒论》是最硬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它是衡量一个中医水平能力的一把尺子。自宋金.成无己首开其端为《伤寒论》作注解以降,历代医家趋之若鹜,大致分类有三:维护旧论派,错简重订派,辨证论治派。据粗略统计,为《伤寒论》作注解者,不下500家。从学术繁荣的角度看,可以说蔚为大观。但从临床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则大失仲景本意。使一部活泼泼的《伤寒论》变得扑朔迷离,雾障重重。

一批居学术高位拿着丰厚俸禄的研究者,为功名著书立说,抄来抄去,陈陈相因,使《伤寒论》脱离临床束之高阁,被一些有条件捞取学术头衔的人当成抢眼的“冷饭”,而翻来覆去地炒。乃至大多数临床医生竟不知也不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言之何物?!

我们都说中医的精神实质在于辨证论治,如果不能将《伤寒杂病论》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那么中医就彻底失去了它的阵地,辨证论治四个字就是形同虚设的空架子。

胡老在病逝二十几年后,又被中医界同道缅怀并造势宣传,除了证明老人家学术上的货真价实外,也凸显出胡老的理论勇气和中医教育家的过人的才华。他对《伤寒杂病论》的深透领悟,并建立起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不能不说是对仲景学说的历史性贡献。

比如中医的脉学,自晋朝太医令王叔和的《脉经》问世以来,历代奉为圭臬,迨至明朝李时珍父子《频湖脉学》问世,虽以四言诀、七言诀的形式易学易诵,朗朗上口,但与临床脱节,壅赘繁琐,较之仲景脉学已属南辕北辙。胡老在研究伤寒论的同时,结合数十年的丰富临床经验,认真系统地研究了张仲景脉法,撰写出《脉学概论》一稿,老人家秉长沙遗风(注:张仲景曾做过长沙太守),返博为约,执简驭繁,质朴实用,惟求实效,同时又有很强的理论性、思辨性。他身在学院,却没有学院派的某些陈腐气,而是推陈出新,别开生面而鹤立鸡群。有学者甚至评价为:胡希恕先生是继清朝伤寒大家柯韵伯之后200年来,又一位有着独特理论体系的伤寒界经方大家。

如果说刘老在学术上使他的学生脱俗变质、由石变玉的话,那么胡老则是把这“玉”雕琢成临证学以致用的“器”。

两位中国现代的伤寒大家是我终生缅怀的恩师!

……

回忆我的三位老师,联想我走过的30余年的中医之路,我感到,中医是一门既吃功夫又强调悟性的学问。历代讲究传道之人。有些“不传之秘”,非不传也,问题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传道之人?如果是,你必能于经典著作的无字处悟出真谛,进而发现“有”,更上层楼。精华的东西是不会直白地写出来的,必须有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这寻找的过程可能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在寻找而没有结果。那“蓦然回首”者已属少数,真正找到“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下功夫的人多,出成就的人少,而有大建树的医家更是凤毛麟角。何以如此?悟性修炼使然。缺乏圆通妙澈之智,欲臻化境,诚为难矣!

古人云:“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于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已幸矣。”今天的中医状况有没有这种倾向呢?可以思考。

(全文完)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同仁:

1984年3月1日,在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一间普通的病房里,一位长者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许带着自信,或许带着孤傲,或许带着遗憾,或许带着无奈……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医圈,并没有因为一位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退休的平凡老人的离去,而泛起一丝的涟漪。

是的,相信在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因于老人家一生唯一的一篇学术文章,唯一的一套授课录音,三十年来,经由其弟子冯世纶老师、段治钧老师等和许多中医同仁的不懈努力,整理、出版、传播,老人家沉寂数十年的学术思想如狂野的西北风,吹散了蒙在无数中医学子心头的迷雾,使他们由此步入经方之门,重新找到了中医的方向,重新找回了中医的自信。也由此,无数中医后学重新认识了这位平凡的老人——胡希恕先生。

一次次翻读先生的文章,眼前仿佛就看到小平房里昏暗的灯光下,香烟的烟雾缭绕中,一位凝神思索的老人,时不时地呛咳一声,推敲着文章中的每一个字;一遍遍聆听先生的录音,眼前仿佛又看到先生气定神闲地坐在讲台上,饱经沧桑、刚毅睿智的眼神,浑厚洪亮、沉稳自信的话语,在为我们慢慢讲述着《伤寒论》的条文……

“始终理会仲景书”,先生用一生阐述着,也用一生践行着……

“做一代经方传人”,冯老等一直在身体力行,也对我们充满着殷切期望……

在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即将开展之时,为了传承、弘扬先生的学术思想,谨向全社会征文,以择优结集出版,作为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欢迎惠稿!

【征文范围】

1、胡老纪念文章,追忆胡老生平学术事迹,记录跟师学习经历等。(范文:单志华老师《我的老师》、陈雁黎老师《满江红·忆恩师胡希恕先生》、郝万山老师《中医故事会》)

2、胡老经方医学体系相关论文、医话、医案、学习心得(包括条文、方证、临床应用等)。(范文:《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高建忠主任《冯老医案精选二十则》)

3、胡老经方医学体系学习历程、故事。(范文:朱梦龙《经方的青春,青春的经方》、张凯旋《经方与我的家》)

【征文要求】

1、来稿请寄:huxishu120@163.com。文体不限,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个别文章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

2、纪念文章希望能抒发真情实感,学习历程要求真实、有个性化风貌,尤以结合学术为佳。

3、学术论文要求严谨求实,特别是医案要求客观、完整、准确,并密切结合胡老经方医学体系,非本体系的文章恕不收录。

4、征文截止日期:2017年12月1日。

各位同仁,或许胡老当年未曾想到,但一定期待,无数经方后学正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将继承先辈遗志,精进不息,光大经方,造福苍生!

北京冯世纶经方中医医学研究院

二零一七年三月一日

(0)

相关推荐

  •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方有哪些?葛根黄芩黄连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 (一)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与功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由葛根15克,黄芩.黄连各9克,炙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解 ...

  • 张仲景论治项强探析

    李传成 邱朝阳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1-05-29编辑推荐语 打破了关于项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的单一认识,丰富了项强的临床辨证思路. [摘要]通过对<伤寒杂病论> ...

  • 7伤寒论35

    感冒浑身疼 不出汗 脖子僵硬 麻黄汤-老庞白话伤寒论 原创2021-06-09 10:42·庞氏中医 海阳庞氏中医 本文为<老庞白话伤寒论>视频讲座文稿,视频连接在文章底部,结合文字与视频 ...

  •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2条《伤寒论》...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2条 <伤寒论>第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上31条刚说"葛根汤"主治" ...

  • 经方:葛根加半夏汤(太阳表证又下痢、呕吐)

    葛根加半夏汤 [原文]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 ...

  • 中医随笔(二):风寒表虚

    前文是风寒表实,本篇是风寒表虚.何为实?何为虚?一般理解,邪气甚为实,精气夺为虚.表实证,风寒之力甚剧.现为表虚,是否意味着正气虚而风寒之力较轻?有汗无汗从表证上看,表虚证确较表实证为轻,但却没有正气 ...

  • 2021-01-14肖老师讲课

    [干货]六经传变无一定顺序,但是有规律可循,即:津伤从热化,阳伤从寒化. 比如,太阳病发汗不当,胃中津液伤,证从热化,则生虚烦与结胸两大变证,分别用桅子豉汤,大小陷胸汤. 又比如:太阳病发汗不当,伤阳 ...

  • 【经方传承】我的老师胡希恕先生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与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我的老师胡希恕先生] 单志华 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有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较之老师的盛名, ...

  • 匠丽氏:枫树/纪念我的老师匡荣归先生诞辰90周年

    枫  树 谨以此诗纪念我的老师 匡荣归先生诞辰90周年 匠丽氏 1 开车进山,寻枫 儿子说,我们还是步行 不要去打破这世界的宁静 儿子想挖些小枫 栽在自家园林 一条弯曲的小路走到脚下 带我们走入残冬的 ...

  • 感冒该怎么治,胡希恕老师一一拆解,说全了!

    小编导读: 小小感冒,大家一般都不太重视,觉得吃不吃药,反正七天能康复.甚至现在有的医生都不太重视,认为感冒是小病,不太下功夫去钻研.其实,小小的感冒,里面的门道深着呢!主证兼证,表里之间,俱见功夫! ...

  • 向经典致敬·刘广宁 | 纪念刘广宁老师82周年诞辰

    今天是刘广宁老师82周年冥诞日,一起重温<向经典致敬>之<刘广宁篇>. 今天是刘广宁老师82周年冥诞日,一起重温<向经典致敬>之<刘广宁篇>. 展开

  • 王艳||读马家驹老师《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感悟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为人与治学的至境,学医先"尊德性",后"道问学"而通医理.<讲记>读来 ...

  • 两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一纪念方药中老师诞辰百周年

    在方药中老师诞辰百年之际,两张老照片引起我对方老的两件往事的美好回忆. 第一张照片,是1979年5月在北京参加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我们几位晚辈向方药中等前辈请教后的合影.方老是由重庆上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 ...

  • 胡希恕老师当年结合临床讲解此方时,指出:...

    胡希恕老师当年结合临床讲解此方时,指出:"临床上治疗精神病往往从瘀血入手,用桃核承气汤治精神病,属瘀血这种秽浊之气冲击脑系者,往往见效.亦有瘀血自下而病好的.桃核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蜀漆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傅抱石 观瀑图  局部 蜀漆散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这一条过于简单了.疟多寒者,怎么叫作牡疟呢? 这个牡,指阳性为之牡,多寒怎么到了阳性呢?这个指的心脏说的.这个心脏,心属火啊,火属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