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骨课堂|腰椎管狭窄的表现和治疗原则 2024-08-06 23:20:00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脊髓、马尾及脊神经疾病。是由椎管发生的骨性和(或)纤维性狭窄引起的脊髓、马尾及脊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概念腰椎管狭窄症(1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骨与软组织(关节突关节、椎板、黄韧带、椎间盘等)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央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处狭窄,使神经根和或马尾神经受到压迫,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退变性、先天性、峡部裂滑脱、外伤性、医源性、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等。临床上以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为主,多见于老年人。退变多始于椎间盘,椎间盘退变、突出,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塌陷,使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间高度下降导致椎间不稳、小关节负荷增大,使小关节增生肥大,同时黄韧带可有褶皱、肥厚,这些因素导致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狭窄,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解剖腰椎管发育出生时腰椎管在矢状面上呈卵圆形,但随着人体的成长发育、脊柱逐渐负重,且人体的运动使腰部负荷增加,促使腰椎椎管朝着增加力学负荷强度的方向发展,至成年时腰椎管大多呈三角形和三叶草型,以L5/S1层面最为明显。腰椎管解剖腰椎管是脊髓神经容纳和行走的通道。腰椎管前壁由椎体后壁、椎间盘后缘及后纵韧带构成,侧壁由两侧椎弓根内侧壁、椎间孔构成,后壁由椎板、关节突关节和黄韧带构成。椎管内有硬膜囊、硬膜外脂肪组织、血管及神经根走形,脊髓圆锥一般终止于L1椎体下缘,L1椎体下缘以下为马尾神经。侧隐窝是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主要存在于三叶形椎管,即存在于下位两个腰椎处。侧隐窝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骨关节部,下部为骨性部。侧隐窝上部为骨关节部(盘-黄间隙),其前为椎间盘纤维环、椎体上后缘。后为上关节突冠状部、关节囊、黄韧带及下关节突前缘外为椎间孔狭窄部。内向硬脊膜囊开放。侧隐窝下部为骨性部,其前为椎体后面,后为椎板峡部,内侧为硬膜囊,外侧为椎弓根,外下延续椎间孔内口,呈一扁三角形间隙。侧隐窝内含有离开硬膜囊后穿出椎间孔前的一段神经。引起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间盘后突,也可以是关节突肥大增生,从后方造成侧隐窝狭窄,压迫神经根,也可以是黄韧带增厚,从侧方、侧后方及后方造成椎管狭窄。A.正常椎管、硬膜囊与神经根B.椎板及后方黄韧带增厚引起的椎骨狭窄C.关节突肥大增生性椎管狭窄D.椎体后缘增生性椎管狭窄E.下关节突增生引起的侧隐窝狭窄F.椎体后缘增生引起的侧隐窝狭窄症状间歇性跛行:当患者步行一定距离(数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和双侧腰酸、腿疼、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当弯腰、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有可继续步行,但距离较正常人为短。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跛行的间歇距离可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而逐渐缩短,严重者不能下地行走。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当腰椎由中立位到后伸位时,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椎管长度亦缩短,椎间孔变窄,以致椎管内及椎间孔内的有效空间变窄,并由此出现各种症状。根性症状:当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狭窄时,可出现下肢神经症状,表现为放射性下肢痛、麻木、发凉或肌肉萎缩无力。L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小腿前内侧的疼痛及麻木,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及膝反射减弱;L5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和麻木出现在小腿前外侧、足背和第一、二趾,胫前肌萎缩,足背伸无力;S1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和麻木出现在小腿后方、足跟或足背外侧;小腿三头肌萎缩无力,跟腱反射减弱。腰背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背痛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相比常常较轻微,并且有慢性加重的趋势。有些患者不活动时出现的疼痛,当活动数小时反而减轻,但当活动时间过久反而可产生较原疼痛更加剧烈的疼痛。而椎间盘突出产生的疼痛以活动时为主,休息时则可缓解。体征病人症状与体征多不一致,一般症状重而体征轻。尤其是住院患者经卧床休息后,往往无明显体征。病人可有腰椎屈伸活动受限、病处压痛。有根性症状的患者可有患侧受压神经支配区肌力及皮肤感觉减退。影像学表现1.X线检查在CT和MRI尚未问世或普及应用前,摄取腰椎正位片与侧位X线片进行椎管径的测量,是评估腰椎椎管狭窄的主要手段。其具体方法为:通过正位片进行椎管横径(双侧椎弓根内缘的间距)的测量和侧位片椎管矢状径(椎体后缘至椎板与棘突交界处的距离)的测量。以往认为横径小于18mm,矢状径小于13mm提示存在有椎管狭窄。现在X线检查更多的是作为诊断的辅助检查,X线上可以观察脊柱曲度的改变,椎间高度的变化,有无椎体边缘骨赘,关节突关节形态,有无椎体不稳或滑脱。2.椎管造影腰椎管狭窄者椎管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完全梗阻断处常呈幕帘状、笔尖状,弹头状样充盈缺损。完全梗阻断处常呈点滴状通过,其结果呈葫芦状、哑铃状或灯笼状等。椎管造影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患者在后伸、前屈等不同体位下进行拍片,从而能显示不同体位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是其他检察方法所难以发现的。但椎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且侧隐窝病变不能清晰显示,不能显示椎管横断面骨和神经根形态。目前绝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可以通过CT或MRI准确的诊断,椎管造影检查在临床应用已经很少。3.CT检查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在横截面上能够清楚地显示骨性和软组织结构,通过选用适当的窗宽,可以获得椎骨、椎间盘、黄韧带满意的层面图像,这些是X线平片和椎管造影无法比拟的。CT扫描在诊断腰椎病是一项极好的检查手段,应用CT扫描所得结果与临床符合率高。椎管横径为双侧椎弓根的内侧缘距离,小于13mm时为绝对狭窄,矢状径为椎体后缘中央至棘突根部的距离,小于13mm为相对狭窄,小于10mm时为绝对狭窄,侧隐窝大于5mm者一般不会产生压迫症状,小于3mm约有50%的人会产生压迫症状,小于2mm为绝对狭窄。以上测量仅限于椎管径线的测量,但人体椎管的形态并不规则,这就引入了二维的测量。Heggeness等在利用CTM对椎管横截面积进行了测量,认为正常人腰椎管横截面积为180mm2,小于100 mm2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Ullrich等报告椎管横截面积小于145mm2为椎管狭窄。但CT检查不足之处在于对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不能直接进行矢状面、斜面扫描。对纤维环膨出显示较模糊,有假阳性情况。4.MRI检查腰椎MRI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硬膜囊外脂肪、硬膜囊、脑脊液、脊髓等结构。它对软组织成像分辨能力比CT更高,除了能够横断面扫描成像外,还能够进行矢状位的成像。但MRI价格相对昂贵,黄韧带骨化及纤维环钙化的辨识能力差。 赞 (0) 相关推荐 顾郎中中医大讲堂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髓核脱出症等,简称腰突症或腰脱症.主要是损伤所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或神经根部,产生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本病的发病率约占急性腰 ... 椎体高度对腰椎间孔狭窄的影响 来源:景椎 腰椎间孔上下壁是椎弓根:前方为椎体后外侧缘.椎间盘和后纵韧带:后方为小关节的关节囊及部分黄韧带. 椎体高度L1-L4从上到下逐渐增加.L5是基座,最宽最矮. 各个椎体的椎弓根高度没什么差异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古厝——闽侯镇国宝塔 镇国宝塔俗称"浮镇塔". 亦称"护镇塔", 位于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西北面, 临江屹立,巍然挺拔, 历经千载屹然不动. 1989年被列为闽侯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 ... 骨梗死影像学表现 天等 影像 骨梗死是指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的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结构缺血坏死引起的病理改变.常见的病因是潜水减压所致,故通常又称潜水减压病.非潜水性骨梗死极少见,较常见的是大量应用激素.动脉粥样硬化.镰状细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地名——安民巷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据[福州地方志]记述:"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地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地名——上杭街和下杭街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大庙山以南仍是一片汪洋,为闽江的水域.宋代<三山志>有述:"有江广三里,扬澜浩渺,涉者病之."大庙山南麓,随着潮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地名——旗下街 生活在福州的老百姓都知道东街有个"旗汛口",不过你知道吗?在东街这一块儿 ,清代的时候,有一条特殊的街区,名为"旗下街". 旗下街 旗下街,<闽县乡土志&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古厝——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 俄国驻福州领事馆官邸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原三一学校)内,曾作为清代俄国驻福州领事馆的领事官邸.民国元年(1911),售予圣公会三一书院. 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会捐资修复,并作为校 ... 【榕博微课堂】迎世遗系列·福州古厝——孙中山与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正立面(海狼王摄于2008年) "广东会馆"坐落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商会人员杨钟干.邝镇焕 ... 博匀课堂:博匀经典晨读(476):《列子... 博匀课堂: 博匀经典晨读(476):<列子>杨朱第七--第十三段(听列子讲"杨朱评说上古历史"的故事) 原文: 杨朱曰:"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三皇之事若存 ... 超详细的骨肿瘤影像学表现,不要错过! 骨肿瘤的基本影像学征象是构成骨肿瘤最基本的元素,无论多复杂的骨肿瘤都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影像学征象构成,对其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正确诊断骨肿瘤的重要前提. 一.骨质破坏 正常骨质被肿瘤或肿瘤样组织代替称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