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柔弱胜刚强,必须寓深雄于静穆之中

最早知道曾国藩,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书上的评价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上了大学,教马列的老师推荐看唐浩明的《曾国藩》和《曾国藩家书》,读完以后,其人物形象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单一的视角已经很难全面的去透视一个历史具体场景中的人。

晚清时代,百弊丛生、内外交困,曾国藩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政府又在风雨飘摇之中跌宕了半个多世纪,他是中兴名臣,还是杀人不眨眼的“曾剃头”?

历史定性,毁誉参半。但后世许多名人却对他倍加推崇: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梁启超:五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

......

在中国被称为圣人的,少之又少,“半个圣人”必有过人之处。

他考秀才考了7次才中,一般人可能3次以上就要崩溃。

他当了京官以后,一年多时间,不断上书,“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欲和腐朽的官僚体系斗争。这是唐吉坷德式的精神。

他一介文人,从未行伍,在长沙被当地官场严重排挤的情况下,却赤手空拳创建了湘军,直接扭转了清廷危亡的局势。

他镇压太平军,被逼三次差点投河自尽。

他为避免功高震主,在剿灭了太平天国以后,主动解散了几乎可以一定乾坤的湘军。

......

曾国藩既不是天赋异禀,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到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被众人所瞩目?在曾国藩身上,究竟有什么品格值得后世之人所借鉴?

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多如牛毛,我们在这里只给出一个答案:曾国藩所有力量的来源都是“寓深雄于静穆之中”。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柔弱胜刚强,有很多论述,譬如: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都只停留在了表面。

涓涓细流,断难形成磅礴之势;只有大江大河,才能摧枯拉朽。世情通物理,关键在于蓄势。

曾国藩并不以为柔弱本身可以制胜,而必须要饱含雄奇之力,他形容自己的作书之道时,写过一句话:“寓深雄于静穆之中”。而这句话近乎解释了他一生的行为取向。

这可以从两方面得以印证:

一方面,初入官场的曾国藩,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看什么都不顺眼,人际关系差得一塌糊涂。后来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到达胜利的彼岸。

另一方面,人的天性,都喜欢投机取巧,走捷径,殊不知,经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捷径走多了,就成了弯路,年轻时偷过的懒,总是要还回来的。金庸写郭靖,一个笨呼呼的傻小子,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他哪里是在写武侠,那是在写我们的人生。曾国藩一生都在坚持自我改造,用的全是笨功夫,连看个美女回去都要反省半天,自虐到简直可以让我们怀疑人生,如此还有什么乐趣。可人的心性必须这样如琢如磨,“像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

普通人自我完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停顿和倒退。我们往往努力一段时间,就精疲力竭,悄然放弃。过了许久,才能积起心理能量,又重新开始。如此反复多次,进步始终不多。而曾国藩则终生坚持毫不退步。他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一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

他在写给几位弟弟的信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无所成。”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为人处世,就是一个刻板、自虐的形象。在他身上看不到普通人做人的乐趣,“没有贪巧求速,没有灵光乍现,立地顿悟。每一步的都是困而求知,勤勉而行。”但这种“寓深雄于静穆之中”的柔软之力,就像扎根很深的大树,拔地而起,枝叶满天。

在一个功利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往往盯着的都是成功人士、顶尖高手,欲学之而后快。殊不知,我们的人生很多时候找错了标杆。王志刚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马云的文章,形容他为猴王出世,其人其言,其神其貌,皆无迹可寻。无迹可寻的东西,是无法copy和学习的。反倒是像曾国藩这样的人,打仗都是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存侥幸之心,一板一眼,踏踏实实。

不世出的高手,只可用来瞻仰,不能用来羡艳,甚至于起心动念,走另一种弯路。曾国藩对普通人最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即使天资愚钝,只要能“寓深雄于静穆之中”,也人人可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战战兢兢,日拱一卒的人生,才是可以有为之法

巧不如拙,智慧愈苦愈明

感谢阅读,点赞关注是种鼓励!

(0)

相关推荐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8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关于& ...

  • 挺佩服慕容博的人生

    一 南北朝时有个大燕国,是鲜卑慕容建立的: 大燕国灭亡后,慕容氏的后人就一直想光复大燕: 这一年应该是北宋时期,宋.西夏.辽,在中华大地上三足鼎立: 1005年1月,宋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

  • 曾国藩:一个懂得刚柔并济的人,才更容易达到人生最理想的状态

    柔弱胜刚强,柔弱的人看似柔弱,却有着胜过刚强的智慧, 而那些在特定的空间环境里,即能谦卑不亢,又能在显得很强硬的人,则不会被人所轻视,让人发自内心的产生敬佩之感. 因此,本文则分享一个懂得刚柔并济的人 ...

  • 思维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贫富,不是地位,而是思维的差距. 普通人争对错.论输赢:中层次的人争利益:高层次的人看整体布局. 思维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80%的普通人,都是为了争对错和论输赢! 身份 ...

  • 刚强与谦让

    强者做事是执着.坚韧.刚强.但是对人是谦让,对人是尊重. 弱者做事是懦,是软弱.畏缩.无能,不愿承担责任,不会做事,不敢做事.但是对人是强暴,是暴戾.冷漠.霸道. 强者善于做事,善于做人,做事可以开天 ...

  • 真正的强大,从正视自己开始!普通人逆袭的良心忠告,发人深省

    正视的意思是严肃对待,不躲避,不敷衍,要以客观而正确的视角去看.看谁呢? 看自己.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看不见自己,看不清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古往今来,多少人从生到死,都是在惯性的驱动下往前走.成 ...

  • 张肇铭|气度从容雍雅,笔墨深雄醇厚

    2020-09-11 00:00:24·书画论坛liyu 张肇铭--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先驱.1923年毕业于北平艺专.师从王梦白.陈师曾.姚芒父.其花鸟画创作受恽南田画风影响,擅写生兼写意,不求 ...

  • 邓铁涛辨治冠心病经验:益气行血 寓通瘀于补气之中

    选自学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中医名家心脑病辨治实录> 邓铁涛认为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 ...

  • 「艺术中国」—— 陈开宇、林明深、赵国雄中堂对联诗书画展

    <画里诗外    诗情画意> 梁如洁 三人行,艺以澄怀: 诗书画,用心达意! 山水中堂,诗书画联,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穿越时空,绵延古今,滋润着华 ...

  • 曾国藩的内心世界隐藏有多深?两封书信对比看,才看出端倪

    人一旦出了名,他的什么都是香的.比如曾国藩,出名之后,人们特别喜欢研究他的家书,将他写的330多封家书研究来研究去,并从中总结出许多修身.治国.做官.做人的道理,奉若神明.我也喜欢读曾国藩家书,但我更 ...

  • 深郁静穆

    完 本文编辑:小鱼 素材来源:网络

  • 曾国藩: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无一不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则. 金庸曾在<书剑恩仇录>中写道:"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破圈新局面 新一代福睿 ...

  • 一代雄主齐桓公晚年为何饿死深宫?

    齐桓公作为一代雄主,开启了春秋时代的霸主政治,齐桓公的伟业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里写到"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 ...

  • 龚贤:山水茂密,深郁静穆#国画人物# #...

    龚贤虽然是一个画家,但是他很全面,尤其诗词.书法独具特色,自成一体.他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绘画技法为文脉根源,将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融入自己的绘画,又借鉴到明代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形成自己的浑朴中见秀逸的 ...

  • 千万不要得罪这三种人,他们的城府非常深,曾国藩教你识人

    有句话说得好,就算你得罪一万个君子,也不要去招惹一个小人.因为君子就算是跟你有仇,他也是明着来.小人不一样,他们会以一种你不知道的方式来报复你.很多人都不想和别人发生恩怨,但在生活当中,人与人的交际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