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刘家桥的食光(程文敏/咸宁)

梦 想 文 学 社

DREAM

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  ◆  ◆  ◆  ◆

◤文/程文敏

刘家桥前些年养在深闺人未识,像一个还未被星探发掘的小家碧玉,遗落在幕阜山系的褶皱里。直到近年刮起养生风,这地方既方便怀旧,又适合亲近自然,靠着“驴友”口耳相传,遂以“静美古村落”之名,频登武汉周边自驾游榜单,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如今我都有些自矜了,因为刘家桥就在家门口,离我所居的“香城泉都”(咸宁)不到三十里,就在去通山县国家级风景名胜九宫山的路边,随时都可以去那戏耍。说起来真够狼狈的,除了多次坐车路过,我还真没在这里驻足。直到今年端午,才得以成行。这还是碍不过情面,给造访的朋友充当向导,兼御用摄影师。我走过乌镇的石板桥,吃过周庄的万三蹄,喝过婺源的糯米酒,这些风物与吃食都在千百里开外。谁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对近在咫尺的东西,常常打不起精神,而只喜欢选择远方,并为此亢奋不已。

入夏后太阳毒辣,我们动身较晚,薄暮时分抵达。刘家桥村勾人之处有二,那便是明清古民居和乡野土菜。这些乡里土气的物事,火起来也就几年光景,却早有人对其文化寻根,说这里是大汉皇村,乃是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彭城王刘交的第六十代后裔刘伯常为避战祸迁居于此,至今繁衍四百余年,有四处明清古民居群落保持完好。我没有考据癖,又不钻故纸堆,几个老学究也蛮拼的,从地方志和刘姓宗谱中挖出这个,旁人不好置喙,也就姑妄信之。不过,这块宝地风景独好,却是无可辩驳的。

古廊桥

刘家桥深藏在青山环抱之中,一条溪流穿村而过,尤其是这座廊桥,堪称点睛之笔。此桥飞架白泉河上,独孔、拱形,垒石而成,盖有砖木结构的廊亭,内梁雕有龙凤八卦图,两侧桥身以青砖建起方孔花格护栏。在古代和近代,这里是通山乃至江西,通往咸宁、汉口的必经之路,廊桥前连接的青石板即是古驿站遗址。如今虽凋敝零落,仍依稀可见当年繁华。昔时,桥东头设有炉灶、木制大茶桶和小竹茶筒,村民一年四季轮番烧茶,免费供行人饮用。这会子,我喝的苦荞茶,汤色黄亮,麦香绵长,不带半点糊味,隐有草木气息在唇齿间流窜。因是饭前奉送的茶水,用料未必上乘,好在村里的山泉水,又是用柴火炉灶所煮,与千百年前别无二致。

廊桥梦寻

所幸来得晚,多半游人意兴阑珊,正在陆续离去。不至于放眼望去,尽是人头攒动,镜头取景方便不少,饶是光线多有不足,依然寻得几个妙处,自是一番狂拍乱照。美中不足的是,同行友人皆面相粗犷,虽不是歪瓜裂枣,却真的脑满肠肥,摆个剪刀手“到此一游”还行,要想当“画中人”还得来世再修。这真让人惆怅!

天公作美,此情此景,怎会不发生邂逅的故事?我可从不扯犊子,有图有真相。野百合也会有春天,就算你是穷屌丝,只要不怕折腾,尽情翻滚,总会与女神相遇在时间的荒野里。何况当时,我一身短打装束,挎着单反单膝跪地,弄得有多专业似的,以至于从远处抓拍这个长发及腰的女孩,她不仅没有反感,而且走过来向我抱怨,iphone6还是比不上单反。如此正中下怀,那就让我给你拍几张吧。她话语不多,只是摆出柔美姿态,倒是俩同伴七嘴八舌,就差查我户口本了。我怕自己露怯,答得语焉不详。这个妹子凑巧当了模特,我得保持仪容不是。给她们每个拍完一组,我便急于卖弄,全都凑过来欣赏,霎时间倚红偎翠,老夫也是醉了。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拍完照,她主动加我QQ,我答应回去传给她。这山旮旯信号倒不错,我瞟一眼昵称,方知她叫“程程”。“是真名吗?”“是”。没想到竟与老夫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我笑道,“冯程程,你的许文强呢?”她莞尔,“他和朋友在那边坐着,等开饭呢。”

哦,不过是一场旅行半场梦。彼时相望于阡陌,顷刻相忘于江湖。就让别人遗梦去吧!

邂逅戛然而止,美食才刚刚开始。河岸两边尽是酒肆饭铺,在几株古柳掩映之下,一溜儿红灯笼分外妖娆。廊桥与河沿店铺形成曲尺形,有人乘竹排撑篙逆流而上,我踏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下。两道石堰拦河筑起,流水潺潺处陡生一道小瀑布,下有一水轮车悠悠旋转,几只鸭子在河中央喧闹。我们就坐在岸边,引杯添酒,把箸击盘,若是有卡拉OK,真要吼一嗓子。

自选食材

这里为招徕食客,将各类食材陈列在竹架上,换作城里酒店定然见不着。两头各挂串辣子,红红火火,煞是好看。簸箕里装着土鸡蛋,个头大小不一,有黄壳的、白壳的,还有不常见的青壳蛋,显是农户家杂养的,不像养鸡场出来的蛋整齐划一,须有老母鸡和仔鸡,以及黑母鸡、白母鸡和芦花鸡,才能生得这般参差。腊肉和鱼干悬在空中最是显眼,想吃什么部位,肘子或是排骨,瘦的还是肥的,直接手指一点。玻璃坛子装的各色泡菜,有腌辣椒、酸萝卜,还有藠头、洋姜,舀上三四碟,看着就口舌生津,一秒变巴甫洛夫的狗。下面一层大篾箩装得满满的,基本是加工好的干货,有经过发酵工艺切成片的霉豆渣,有晒干之后缩成半朵的野蘑菇,还有干豇豆、干扁豆、笋干以及凤尾鱼干等。令人讶异的是,这时节竟有带壳鲜笋,不用问也知道是外面冷库运来的,鲜竹笋放久了,不单苦味渐增,吃起来也满口是筋,连舌头都要刮伤,这个菜不吃也罢。

砧板剁

上来的第一道菜叫砧板剁,这是一种特别直接的吃法。腊肉在很多地方都有,熏制方法差不太多,大抵是长时间烟熏火燎,所不同的是烹饪方法。上好的砧板剁出自前夹缝,而后腿肉次之。前者是活肉,最为鲜嫩,容易咬烂;后者精肉集结,几无肥膘,不会腻人。这个做法很是简单,只须一整挂腊肉洗净,囫囵放进水里煮透,起锅后在砧板上剁成碎块,马上装盘趁热吃,每块肉都不小,带骨的尤大,用筷子搛不方便啃,不如直接用手抓。只要火候拿捏得当,砧板剁就不失为人间美味,瞧着油光水蜡,闻则异香扑鼻,嚼得满齿生香。口味重的人还可佐以陈醋、蒜汁,大快朵颐,别有风味。没等后面的菜上来,盘中肉块已近告罄。

刁子鱼、野生蕈及其它

吃完腊肉之后,上菜很快,一股脑端出来。有两样菜甚合我意,分别是香煎小白刁和烩爆野生蕈。

刁子鱼,又名翘嘴鲌,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且不像刀鱼、鲥鱼那般名贵,在我这可以经常吃到。刁子鱼喜在大水面生长,本可长到五六斤,这回吃的是小的,条条形似柳叶。金圣叹尝以刀鱼刺多为人生恨事之一,刁子鱼的骨刺不遑多让,除了鱼脊背的大骨刺和鱼肋骨,鱼肉里的毛毛刺无处不在。若是香酥做法,油炸时间够长,骨刺也会变得酥脆,连肉带刺一起嚼。今儿却是家常香煎,保有鱼肉的鲜和嫩,而对于吃惯了各种鱼的人,剔鱼刺真算不得麻烦事。刁子鱼肉入口即化,只需舌头在上下腭蠕动,抵住大刺,滤掉小刺。须臾之间,鱼肉已穿喉下肚,刺也吐了出来,跟前赫然一堆。

吃完河鲜,须啖山珍,二者同食,莫可名状。汪曾祺写过《菌小谱》,载有菌子诸多吃法,我见识短浅,仅体验过两种,一是鲜菇汆汤,二是干菌烩爆。儿时在山中采摘过野生蘑菇,识得十数种可食菌类,老家的叫法都很亲切,有雷打嘣、带土菇、黄丝菇、绿豆菇、扫帚菇、茅草菇等等,而鸡枞菌则被称为石灰菇,因其伞盖背面雪白之故,这些可以吃的菌子长得质朴无华,而长相艳丽的野生蕈毒性都很大,可谓“红颜祸水”。今儿让我一饱口福的干菌,料是牛肝菌、青头菌之属,配的青椒比较辣,这才过瘾,搛一筷子送入,汁液迸溅,柔嫩细滑,爽口弹牙,味觉指数爆表。须吃一点清炒苕叶尖弹压,再喝一口麻花鸡蛋汤,口腔的冲撞方才平伏。

通山包坨

最后上的主食,既不是清汤面,也不是锅巴粥,而是包坨。有的馆子嫌“通山包坨”这名儿不好听,改称“九宫水晶球”,却因不接地气,没有流传开来。这东西为通山独有,和北方水饺一样,逢年过节全家人必吃,寓意合家团圆。其外形与做法类似汤圆,外皮以红薯淀粉为主料,掺以煮熟的芋头或直接用开水和面,而内馅儿较为考究,以五花肉、虾米、香菇或蔬菜、豆腐泡、笋干等切碎并炒熟,再将二者捏成孩童拳头大小,入水煮沸漂起即为熟透,捞起来直接就可以吃,或者再下锅爆炒,佐以小磨麻油、陈醋、生抽和葱花,风味尤佳。我吃过的红薯制品及其衍生物不下七八种,印象深刻的有苕粉素肉、韭菜苕粉皮、泡菜苕粉肉丝、鸡汤苕粉丝等,唯有包坨百吃不厌,早点、午饭和晚餐无不相宜。包坨最好吃多少煮多少,放久了皮会失去弹性,口感判若云泥。

吃什么当然很重要,可人们更讲究怎么吃,在哪里吃,跟谁一起吃。除了舌尖上的味道,还须调动诸多因素,味蕾与视觉、触觉互动,感官和情绪、心境交融。目力所及的风景,暖流涌动的心田,甚或携着如花美眷,空气都是甜丝丝的,想不胃口大开都难。不多做饕餮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假如有机会,你也可以和我一样,与刘家桥来一次约会,斯时斯地,还真干不了别的,只要安静地做一个吃货,于愿足矣。

-end-

-作者简介-

程文敏,生于1985年,湖北阳新人,现居香城泉都。2007年始在各类刊物、选本发表小说,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栏目。曾获首届“香城泉都”文学奖新锐奖,首届吴国伦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二届吴国伦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系湖北省青年作家高研班首届、四届、五届、六届学员。

点“阅读原文”,给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更多的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