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解词︱迎时, 主贵, 扛耙
迎时
方言读音:yīng shī
简明释义:门庭若市的另一种描述。
就词义而言,也许该写成“迎市”。但颍淮人通常就是把它念成“迎时”,表示那样一个人多的所在。
在颍淮人看来,生意场上最为讲究的,就是“迎时”。地点,要选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地方。门脸,要醒目,别具一格,吸引得了人们的眼球。具备了这两条,人们就说,它“迎时”。否则,就是偏,就是背。偏和背的地方,总是少有生意。凡生意之家,首选的都是“迎时”之地。
而在颍淮人的语境中,“迎时”还可以延展开去。有的人任了职,升了官,掌了权,他的办公室就会“迎时”,他家也会跟着“迎时”。那些溜须拍马的,阿谀奉承的,“抱粗腿”的,“凫上水”的,苍蝇一般,常常围着这两个地方转,指定赶都赶不走,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这样“迎时”的人,“迎时”的家庭,他自己或许觉得风光。但在不相干的旁人看来,免不了撇嘴的。
生意场上的“迎时”,符合经商的一般规律。这没的说。但“抱粗腿”式的“迎时”,则是人际交往中的陋习。颍淮人温良敦厚。对那样的“迎时”,看不起,有微词,自在情理之中。
主贵
方言读音:zhú gùi
简明释义:朴素意义上的向好。
终于写到“主贵”了。
这个“主贵”,它就藏在我们日常话语系统的某个角落里。但稍不注意,它就从嘴边悄悄溜走了。
颍淮人使用“主贵”的语境,可以指物,也可以指人。家里的小牲口“甜乎人”,就叫“主贵”。反之,爱生病,或者不见长,就是不“主贵”。以人而论,多指孩子。孩子身体倍儿棒,吃饭不挑食(嘴壮),小大人一般行事,就是“主贵”。反之,一副“病歪歪”模样,吃饭“尖荒”,就叫不“甜乎人”,也叫不“主贵”。
有时候,颍淮人所谓“主贵”,也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起码品行。那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中规中矩的人,手脚干净的人,就是“主贵”。而习惯占别人的小便宜,或者小偷小摸的人,举手投足给人不放心的印象。这样的人,就是不“主贵”。人们对不“主贵”的人,通常要时时设防,处处提防的。
可见,“主贵”之“贵”,非富非贵,更非大富大贵,而是最为基本的做人操守。做得到,人就用“主贵”点赞他;做不到,人就用不“主贵”来贬斥他。颍淮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一种朴素意义上的向好。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扛耙
方言读音:kāng pā
简明释义:能镇得住人,扛得起事的人。
耙,农耕时代的一种生产工具,聚拢谷物,以及作物的叶子。那么,“扛耙”,是不是就是把耙扛在肩上呢?
回答是否定的。皖北颍淮人的语义中,它是指那种镇得住人,扛得起事的人。这样的人,也简呼为“扛”,意为扛着头混。
旧时的颍淮大地,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比如一个村落,通常都有极少数“扛耙”的人,说一不二。他提出一个倡议,人们都会跟着附和,而且会不吭不响地响应。他出面说合纠纷,相关人等都会给他面子,事情容易摆平。一定程度上,他的话,比官家的文件还管用;他家的人,人前人后都能收获笑脸;他走到哪儿,都会有接前留后的场面。邻村的人提起他来,都会说,人家那真叫“扛耙”。
以我的观察,“扛耙”的人之所以有那样扛着头混的一种本事,原因很复杂。或者他所在的家族人多,“拳头头子硬”;或者他自己就是官家中人,有权有势,很多事情都能轻松摆平;或者他干脆就是个“穷剌”,腰里别着牌,谁来跟谁来,自己闯出了一定的所谓名气。
颍淮人忠厚良善。不多事,不惹事,是他们性格的写真,也是他们行事的写照。对“扛耙”的人,根本上,他们内心里不屑于跟他起争执,闹纠纷,不跟他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