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70个研究生却教不好女儿?重大教授父亲节再发声

张小强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与少子社会也有关系,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这也是我在前两年,对待孩子和对待研究生心态不同的原因。研究生人数多,这个不行那个行。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担心的是这个不行,那就真不行。也许三胎真的能拯救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很快,“教授称生三胎或能缓解教育焦虑”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张小强

以下为原文:

大家好,我是前段时间因为“指导过70个研究生却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上热搜的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

我是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前我一直认为,我会比我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更会教育孩子,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

拿我刚中考不久的女儿来说。上初中后,我首先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教不了她。不仅数学题解不出来,语文、英语也不一定能做对。今年中考语文题,有一道给“草木的芬芳、泥土的芬芳”标注重读和停顿,我认为芬芳不该重读,但却错了。孩子觉得问爸爸还不如问互联网。重庆大学有的老师,学一遍初中课程再教孩子,费时费力。

我和女儿间最大的问题是,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导。这就跟驯马一样,你没有找到跟她的契合点时,满身激情和关爱不仅无法传导,还会让她紧张。你越发力,效果越差,最后人仰马翻。

初一我还努力试图指导孩子,后来我就完全不过问学习了,只给她做饭、陪伴。没想到孩子反而愿意主动跟我聊点什么。

后来我发现,高学历的父母往往容易自以为是,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也更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我母亲因为自认为没有能力,所以早早就放手,反而让我独立自信。我小学一年级留过一级,英语最差考过17分,母亲并没有为此着急。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后一点真的不必过度焦虑。

我的经验是,给自己和孩子时间空间,多一些等待和陪伴,度过最难的那段时间。总有一天,我们和孩子的契合点会到来,那时就容易引导孩子。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与少子社会也有关系,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如果有三个孩子,恐怕家长的心态会好很多。这也是我在前两年,对待孩子和对待研究生心态不同的原因。研究生人数多,这个不行那个行。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担心的是这个不行,那就真不行。也许三胎真的能拯救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今天是父亲节,父亲和孩子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经过初中三年和女儿的“战争”,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是教育不了孩子的。取得孩子的信任,让他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更重要。而这,是需要运气,不是靠努力能实现的。甚至越努力,效果越差。

最后,给大家提个问题,假如回到青春期,你希望父亲承担什么角色?

张小强(1974年-),湖北随州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2002、2006年分别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8-2009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Hastings法学院(UC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访学;2011年至2014年在重庆中科普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2012年在重庆大学学报从事中英文编辑工作(2007年开始先后在法学、传播学、新闻学专业指导硕士研究生并承担部分本科及硕士相关课程),2013年调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任专职教师。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编辑学报》《法商研究》等CSSCI期刊论文近30篇,其中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3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以及其他项目共10余项。业余时间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叨叨和展示厨艺,还热爱健身、阅读和小说写作,在从工科少年转型为文科大叔后,未来更想再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大爷而不是单反大爷。多年来没有随专业改变的是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期望未来英语能够达到英美大学生水平。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简历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编辑学报》《法商研究》等CSSCI期刊论文近30篇,其中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3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以及其他项目共10余项。业余时间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叨叨和展示厨艺,还热爱健身、阅读和小说写作,在从工科少年转型为文科大叔后,未来更想再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大爷而不是单反大爷。多年来没有随专业改变的是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期望未来英语能够达到英美大学生水平。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简历来源: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网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