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籁童声中徜徉大自然,《花儿与歌声》带来久违的感动
我们常说,音乐是梦想的翅膀,儿童,则是挥着翅膀的天使,因此,音乐对儿童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可以陶冶情操、开阔心扉、激发潜能、放飞希望……
一直以来,在影视界,也有许多的优秀儿童音乐作品诞生,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等等,都给观众带来太多美的享受和难忘的记忆。但反观国内,儿童题材的音乐电影,却鲜有看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幸而,即将公映的《花儿与歌声》,则用歌唱,将我们带入到了充满芬芳的乡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真的天籁之声,这是一部值得强力推荐的作品。
《花儿与歌声》定档于5月31日,绽放于六一儿童节,虽然影片的故事着眼于留守儿童,着眼于田野生活,着眼于乡村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相处关系,但透过这些世间的情感,影片中的多首歌曲,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自幼失明,又被拐走的女童心明,在被哥哥大强从都市街头寻找到,带回故乡之后,便开始用歌声,来抒发内心的美好,她经常哼唱的那首"蓝天是白云的家,土地是禾苗的家,竹林是小鸟的家,心明是心明的家",虽然稚嫩,虽然没有什么配器伴奏,却胜在天然与淳朴,可谓是格外走心了。我们常说"原生态",究竟什么是原生态?心明无疑在用她的声音,为"原生态"进行注解。
在这部影片中,最让人难忘的歌曲,还有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与教唱下,学会的那首《田园行》:"瓦舍矮,田埂短……",一群淳朴的孩子们,围坐在田间地头,徜徉在河边溪旁,嬉戏在草丛漫地……这是一个没有被现代都市的电子产品所侵袭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被废气废水所污染的天堂,爱心满满的老师,破旧的风琴,简单的伴奏,却能瞬间将人带到了惠风和畅的田野之中,陶醉其中,真的有宠辱皆忘之感。这,便是音乐的治愈能量,歌唱的抚慰功能,也是《花儿与歌声》这部电影,所带来的心灵涤荡之力。
影片的片名《花儿与歌声》,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内蕴。从字面意思可以了解,其中的"花儿",意指片中可爱的孩子们,但我们也知道,在西北地区,也往往将民歌小调凑称为"花儿",因此,"花儿"与"歌声"在这里,也有了一语双关之妙。而这部影片所描绘及呈现的,则是中原民谣里的花儿与少年,这里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也有质朴憨厚的风土人情,片中无论是众多的儿童角色,还是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成人,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许多耿直与坦诚,这正是当今时代,宝贵而稀缺的正直与热情。
《花儿与歌声》的故事,改编自著名剧作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孟宪明老师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从出版开始,就已经感动了无数的读者,此次被影像化,更是将那连绵起伏的麦地,那金灿灿的油菜花,那近处的流水,远处的小山,都一一用声音和画面呈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幅绝美的动态画卷。
除却片中悦耳的音乐、动人的故事不说,就片中的风景,也是美到让人心醉,这是一部艺术水准很高的影片,也是一部看过之后,能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影片,而影片的宗旨,则是在呼唤亲情的回归,其社会意义,更甚于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