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肖旭/文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参编修的史书有四部,其中《新五代史》属于个人专著。他在这部书中模仿司马迁《史记》当中把同类人物归于一传的体例,创立了《义儿传》、《伶官传》、《宦官传》等,并且在立传前发表一段议论,以表明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对五代时期人与事的态度。《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伶官传序》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二字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人事的作用是作者要强调的。
第二段选用晋王李可用遗三矢的故事,叙述李存勋继承父志,发愤图强,消灭仇敌的情况。
第三段写庄宗从胜利到失败的急剧变化。第二、三两段将其盛衰的大起大落进行鲜明对比,阐明盛衰决定于人事的观点。
第四段引《尚书》的话,用“满招损、谦得益”说明自满的危害和谦虚的有益,进而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概括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重申盛衰决定于人事的中心论点。
从内容看,这篇文章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勋从盛到衰的一段历史的分析,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徽,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欧阳修反复咏叹后唐庄宗的盛衰史,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记载历史。由于他对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清醒的认识,所以很担心五代统治者荒淫腐化,逸豫亡国的惨痛历史重演。他的目的是要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力戒私欲,防微杜渐,吸取历史教训。这是从思想内容上看。
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布局严谨,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继而转入对历史事实的叙述,然后从事实中得出结论,引伸开去发表议论,前后呼应,文章条理分明。
从风格上看,体现了欧阳修文章平易流畅、委婉曲折的风格特征。《五代史·伶官传序》篇幅不长,却含义深刻,虽无咄咄逼人之气势,却有很强的说服力,当作者从庄宗继承父志,发愤报仇,一路写到他灭掉仇敌之后,很快就衰颓到面对乱军“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的地步。“盛衰”之事皆取决于人事这一中心论点便论证得十分充分了,但他仍然落笔从容,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他用探讨的方式提出忧虑,显得语重心长而又含义深远,蕴含着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
另外,欧阳修的散文发扬了韩愈“文从字顺”的长处,行文简洁,笔调流畅,既精练概括,又丰满生动,他的史论散文尤以文笔简练著称。既然是为吏传作序,必然要牵扯到史实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他把史学对“实录”的要求和文学对典型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文章准确精练而又富有形象性。例如:文章在记叙晋王李可用遗三矢的故事时,冠以“世言”二字,因为这件事在历史著作中没有正式的记载,事件的真实性有待于考察,但同时,这件事对于表现庄宗锐意复仇、忧劳兴国是有典型意义的。因此,作者在使用这一材料时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先用“世言”二字说明事情本属传说,真伪待考,然后再对事件加以详细生动的描绘,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染。另外,对于在《伶官传》中重点记叙的庄宗得天下后庞信伶人, “满”且“逸豫”的史实,序文中没有重复记载,而只用“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一笔带过,行文可谓简洁精练。
从语言上看,作者锤炼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精美的语言,体现出深远的情韵。这篇文中既有对偶工整的骈句,又有错落有致的短语,抑扬顿挫,造成一种音乐美。
纵现《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短文,他把精辟的论述、深沉的感慨和婉转的语调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欧阳修散文独特的风格,无怪乎明人茅坤要称之为“千年绝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