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女博士要求另一半年入300w”,揭开当代人单身的真相
1
“我都已经熬到40多岁了,
再放低要求就划不来了啊”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相亲贴:
一个42岁的未婚女博士,希望对方年龄不能比自己大超过3岁,收入年薪最少在300万,在北京城里得有房子,最少是180平米的房子,得有车,最好是没结过婚的,结过婚的也可以,但是不能有孩子。
有个帮朋友相亲的男士问:“自己朋友也是海归博士,年龄相仿,年薪在100万左右,行不行?”
她表示100万的不考虑。
别人问她,年龄也不小了了,要求能不能放低一些呢?
女博士说直接说:“哎呀,我都已经熬到40多岁了,再放低要求就划不来了啊。”
我办公室的00后妹子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说:“我要是年入300w,找个20岁的,不香么?”
估摸着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认识的一个50多岁身价过亿的老板,和我说自己对感情也没太大想法,就想找个老太婆一起过下半生。
我问他,“老太婆”的标准是多大?
他说,45岁左右吧。
虽然吧,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想找年轻貌美的,但是不知道这位女博士,如果知道自己在别人嘴里已经快到了“老太婆”的标准,会怎么想。
当然,在我眼里,这个相亲贴无论有多少真假成分,年龄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她这个心态,太普遍了。
现在别说是40+女博士了,30+甚至20+的人,在感情上,都有一种潜意识,就是自己已经投入了太多,生活不允许因为别人的出现而产生偏差。
很多年轻人现在都说要搞钱不要恋爱。
真的是忙到没空没时间恋爱么?
不是。
是怕搞到钱后,恋爱结婚成了扶贫,硬生生被对方拖后腿;
是怕提升了自我后,没有办法应对恋爱之间的情绪困扰,和不对等的能力。
穿鞋的,真的会怕光脚的。
2
对未来想得太清楚,容易失去
我听过很多人这样说:
“当初我为了读研和前任分了手,所以不能再接受学历比我低的了。”
“先前因为异地考虑拒绝了一个人,所以无论对方对我多好我都不谈异地恋。”
“为了这个高标准,我已经单身了这么多年,所以绝对不能将就。”
不仅是情感上,工作上也是如此。
“我上一份工作月薪8k,如果这一份还是8k,那我干嘛还要费这么大劲跳槽?”
“我已经获得了老家的体制内工作,绝对不会辞职了。”
这一类人,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机会成本当成了投资。
网上经常有那种经典选择题:
一个颜值高但是收入低,一个收入高但是家庭条件不好,一个长相不太行但是家有背景,选择哪个?
各有缺点,于是有人选择统统拒绝。
你觉得这是在增加自己的机会成本,于是放弃当下机会。
但是,这种机会成本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以后就能够有更好的机会,这不是对未来的投资。
因为你不知道这三个人里的未来如何。
同样的道理,她当年读书的同学,也都是海归博士毕业,她的圈子一定也有海归博士,没准有人经过这10年努力,真的到了年薪300w,但人家估计早就成家立业,娃都上小学了。
就算没有,现场就有一个海归博士年薪百万条件也不错了,不过人家也看不上嘛……
所以啊,如果你对未来什么都想好了,那你已经输了。
3
一个人可悲的之处在于,
拿自己的全部去等待一个结果
我想起网络上一个高赞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拿着两枚硬币来到一家豪华酒店,想要用手上的两枚硬币买下这个酒店。
前台告诉他两块钱不够。
男孩说:“这是我的全部了,我都用全部来交换,你还不给我?”
动静把酒店的经理引了过来,经理问他:“你的全部只有两块钱么,为什么不是三块钱?未来还有那么久,你会一直只有两块钱么?”
“等你有了三块,一百块,一万块,五百万,五千万,到时候你不用拿出自己的全部,也能换来这个酒店。”
很多人总觉得,我已经把我的全部付出给你,为什么你还不懂我的好?
一个人可悲就可悲在,要拿自己的全部去等待一个结果。
并且,认为,这都已经是自己的全部了。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假如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寻找伴侣,你是怎么去寻找呢?
列出你希望未来伴侣拥有的一些品质,如聪明、漂亮、羞涩;列出所有的可能人选;然后进行分析,根据上述标准给每位候选人打分;最后你把分数加起来,看谁胜出,并告知这位幸运的女士。
可是,她却告诉你:“你在忙活这些的时候,我结婚了,现在已经有几个孩子了。”
有人说过:成熟的人,要懂得接受,只有60分的不完美。
真正成熟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甚至都没有被验证过的“最好”的决定。
如果你80分,面对60分的人可以游刃有余,占据主导权,但如果你只有60分,要求对方有90分,凭什么?
更何况,大多数人在遇到一个70分的人时,就已经不敢勇敢追求了。
唉,人生啊,就像打牌一样,哪怕抽中两个王带四个二,你舍不得出,照样会输。
不如让勇敢先行。
关于恋爱,其实叔觉得,分手不重要,成长才重要。
过好现在的每一分钟,感受当下的滋润,就是最好的。
不要觉得被辜负,大胆去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