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萃】赵光华 | 老宅

xuan'teng'teng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赵光华,山西永济人,71年出生。网名:牧笛、黄河号子。生长在黄河岸边,因此听惯了船工的号子,自幼受父亲熏陶,喜欢文学,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微电影剧本等多篇。在文坛终无建树,却还是痴心未改,希望余生能像风一样自由,努力追寻文学梦……    

文学天地

老宅

          赵光华    

舅舅的老宅里解放前后出过大官,并且是进了北京城的大官,村里人都说老宅风水不是一般的好。

一道叫峨眉岭的黄土塬,横亘在山西的最南端,南边是被中条山环抱着的黄河,山怀抱着河,河依偎着山,河的臂弯里揽着一座小县城,这就是舅舅的家乡。舅舅的老屋坐落在县城北边一个叫“麻坡”的小村子,村庄里房屋布局依着垣的走势自北向南排列。垣上长满了酸枣树,西北风常年吹着口哨从垣上窜下来,老人发黄的脸终日被刀割般的风吹着。我一直想不通舅舅的老宅为什么要坐南朝北背对太阳?这大概就是老宅独有的风水吧。老宅终年被充足的湿气滋润着,交替变换着四季。

在我的记忆里,即便是晴天,在老宅的房前屋后旮旮旯旯里总能找到些绿色的苔藓。厢房的屋檐下,阳光在石条砌成的台阶上慵懒地移动,青砖铺成的院子总是泛着水气,春天里院墙砖缝里随时可以见到勃发的幼苗;夏天院子里有斑驳的树影在舅舅妗子稍显佝偻的身体上晃动;秋天偶有几片卷起的落叶刚飘下,就被妗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白雪覆盖的院子中有一条舅舅和妗子扫出来通往后院的小路,没有扫过的雪地里镶嵌有一大一小两串脚印。老宅经常弥漫着墨香和老家具混合发出的气味。除了各种鸟和虫子们的欢唱外,老宅里平时静悄悄的,像一湖不起波澜的湖水。

严格讲那是媳妇家的舅舅,也不是她亲舅舅。媳妇家里三辈以外的老亲戚都还经常走动,有些亲戚和这座老宅一样老,这些老亲戚藤条枝蔓般的盘根错节,相互缠绕。

舅舅的老宅建于解放前后那几年,老宅有门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后两院。大门门槛非常高,木门下两旁有两尊石狮子,大门只能容两个人能并行进出,大门门脑上有砖雕,虽然不是很精致,但是满村现在再也找不到这样有砖雕的门楼了。走进大门,西厢房山墙当照壁用,墙上有一个佛龛,摆着香炉,每次去舅舅家总能看到香炉里剩余的一点点香和香灰。舅舅妗子一直住在门房,房间里所有的家居都乌黑发亮,我猜这些家具大概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尤其是摆在显眼位置的那张长条桌,格外显眼。桌案上一尘不染,各种名家书法临摹贴本摆放整整齐齐,条桌一头摆放着一个毛笔架,上面挂着几只长短粗细不一的毛笔。每次去我都要仔细端详这张条桌,想从一些蛛丝马迹上发现它的文物价值。我认为这张条桌大概是他家的镇宅之宝了。舅舅和妗子的床摆在书桌两旁靠墙的位置,床铺得平平展展,被子叠放的楞楞正正。妗子的话不多,每次去都看到她忙碌地进进出出,沏茶、拿烟还有他们家特制的点心。临走时还要给我们带上些东西,几个咸鸡蛋、几个苹果、几个馒头。每次妻子总是推脱不要,我说就拿了吧,老人家真心实意给你,不是耍嘴的那种,不拿老人的礼品他们会心不安。
一道墙把院子分成前后两院,后院一棵大椿树遮天蔽日,一些野生的杂树苗胡乱的长着,墙角鸡笼有妗子养的鸡,还有一条到处乱跑的土狗。这条狗很和善,来了陌生人它会叫几声,友好地问候客人,使命般地通知主人。你若和主人说起了话,它就把你当朋友了,用滚圆的眼睛望着你,尾巴摇得欢快。狗在一个人家里呆的时间久了,它就随了这家人的性格。

舅舅今年95岁高龄了,依然精神矍铄,只是腿脚有点不便。每次去探望他,他总是侃侃而谈,谈养生、谈书法、谈他过去工作中受的苦和取得的成绩,感慨现在生活的美好。他尤其喜欢说养生,说他90岁以前依旧能一个人出门锻炼,每天早上起床步行3公里,顺着走走,倒着走,还要摆臂拍胸。行走途中,要背诵毛主席诗词。他说人老先老脑,要常用脑才不会老。舅舅的行书写的很好,虽然不是书法名家,但是从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书法功底。我让舅舅给我写一副作品收藏,当时只是恭维他几句,没想到他果真托人给我送来了一副行书作品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老宅的东、西厢房早已经没有人住了,三个儿子都成家分出去另过,闺女也出嫁了。只有他们老两口守着这座老宅,老宅的房檐是原木头上再安装带方头的木块,房屋上下有两排窗户,下层的窗户较大,采光用的,上层的小轩窗是起点缀作用,木边的雕刻花纹看上去很精致。东西厢房瓦滴檐一样的高度,相互望着。有一年中秋节去看望他们,正下着大雨,两边厢房滴檐上流下的雨水珠子,像雨水做成的珠帘子,煞是好看。我们坐在门房里,欣赏着老宅雨中的风景,听着滴滴答答的雨落声,幻想这座老宅里过去发生的故事.......

舅舅不抽烟不喝酒,解放前参加工作,在剧团里当过勤杂,在兴修水利那阵子,又被调去搞后勤工作。后来又走过几个单位,退休时落在一个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工资勉强能发。但是舅舅说人往哪里走,听天由命,国家需要去哪就哪。现在每月的工资虽然不多也够花了。

舅舅家千百年来有不成文的家训,他对儿女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有一套朴素的标准:比如“谦虚谨慎、待人和气、遵纪守法,国家为重”等等。这些家训虽然没有形成文字,但是却体现在儿孙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不要求儿孙们大富大贵。只要在正路上走这比什么都好。

妗子今年也89岁了,除了有点耳笨外,保养的好全白的头发,红润的脸庞。什么时候看到她总是那么祥和安静。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能长寿的原因是一辈子不急不躁,不吵不闹,说话慢慢腾腾,办事有条不紊,生活慢慢过,人生慢慢走。

市里要修一条通过高铁站的路,舅舅的村要拆迁一大半,这座老宅也在拆迁范围。舅舅得知消息说“这老了老了,还要搬一次家啊,这院子我住了一辈子了,拆了多可惜!”说是说,舅舅还是带头搬迁。

老两口半月前就开始收拾老宅里杂七杂八的老家什,整理那些陪了他们几十年的古董家居,也整理着这个院子的百年记忆。儿子说不需要的东西就扔了吧。妗子一件一件地整理,有时候手拿着一件东西发愣许久。

搬家那天,舅舅妗子把儿孙都叫回来了,一起帮忙搬。舅舅说,今天就在这老院吃最后一顿饭吧!在老宅里长大的儿孙们提议照个合影,留下老宅的影子,那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大家都强颜欢笑。很少喝酒的舅舅那天也多喝了几杯,只喝得脸发红,眼角溢出白色眼屎。

舅舅搬到二表哥家住,二表哥一家子住在城里,院子空置多年,杂草丛生。舅舅妗子不想麻烦人,就自己去整理,舅舅摔了一跤,还好骨头没有伤着,但是他不能再出门锻炼了,每天只能在院子里活动,舅舅说像坐监狱一样难受。

搬过去一年,身体健康的二表哥患上了一种怪病,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出殡那天,没有看到舅舅妗子,孩子们不想让大家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惨场面。送走二表哥,我们再去看舅舅妗子,舅舅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再没有那么多话了。妗子哽咽着说,“看这老二,打乱了我们的生活,不是搬到老二家住,不是这老二,不是为修公路......”

我们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慰两个耄耋老人!村里有人说修路动了老宅的风水。明事理的人都知道,老人为国家做了一次很大的牺牲。

公路修通了,车水马龙。一天舅舅坚持要去看看他们魂牵梦绕的老宅,舅舅在妗子搀扶下蹒跚地行走。他们发现什么都没有了,老宅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里了。

“能让我闻闻老宅的空气也好啊!”舅舅今天也和妗子一起流下了热泪。

我岳父第一个妻子是这个舅舅的亲妹妹,过门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岳父娶了现在的岳母,岳母也是有情有义的人,做了老宅的续女。舅舅的大哥当年是省教育厅厅长,给非亲非故的岳母安排上了师范,岳母毕业后回村里当了老师。媳妇说,她和这个舅舅妗子虽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是从小就在这个舅舅家长大,舅舅待她如亲生闺女,几个表哥对她更亲,小时候经常轮番坐在几个表哥肩头。媳妇说做人要知恩图报,舅舅家百年的家风传承就是这样。以后更要经常去看望他们,因为和他们见一面少一面了。陪他们说说话,说说老宅里的曾经和她的童年,说说小时候遗落在老宅里的发夹.......

老宅虽然没有了,但是舅舅老宅里的一草一木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舅舅妗子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老宅远去了,舅舅的家风传承还在,老宅里有后辈几代人的回忆,有整整一个世纪的故事。

(责任编辑  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微信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21-111】马会清明先烈祭,故乡难忘兄妹情zjkzxd

    ​[制作的美篇] [21-111]马会清明先烈祭,故乡难忘兄妹情zjkzxd 一,美篇 2021年4月5日,表妹发布一个题为< 马会小学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新时代好少年&q ...

  • 乡村那些事:表哥的一封家信(作者 张相义)

    我的外公外婆没有儿子,母亲小时候,就被当男孩子养,让她进私塾读书.外婆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母亲就在娘家跟外公.外婆一起过日子.送走了外公外婆,母亲就把奶奶也接过来我们一起生活. 我们村都是同姓,村里人 ...

  • 【外家】/郭旭

    外家 文/郭旭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外家无疑是最深刻.最温暖的地方.         外家在距离我家六七里 路外的王村镇王吕村,外公兄弟三人,外公是老大,行三,还有一个六爷和七爷.解放前家里很穷,家大人 ...

  • 王金启专栏:遇见(宋爱华诵读)

    今日的你不同于昨日的你.今日的清晨,我又一次遇见美丽的你.你的美丽不是艳丽,不是粉饰,不是炫耀,也不是虚荣:你的美丽,是淡雅,是宁静,是清新,是自然,也是清水出芙蓉.我喜欢在这样孤独的时刻遇见同样孤独 ...

  • 拍案惊奇:上坟(作者 韩召环)

    (一) 影院里,爱情片<老井>初次上映,场场满座,我在放映室值机三天三夜,终于完成了任务. 回到家后倒头就睡,母亲进来了,嘴里嘟囔着,快过年了也不去给你姥姥上坟烧点纸钱,我看她是打小白疼你 ...

  • 只为了那句承诺(1)【短篇小说】

    只为了那句承诺(1) 故事简介: 农民企业家受朋友委托,承诺挽救服刑归来的青年.可是,恶友的诱惑,现实的打击,婚姻的受挫,却把服刑归来的青年一步步推向着堕落和犯罪的深渊.农民企业家用智用爱和青年的恶友 ...

  • 我与姑母叶嘉莹(二)

    有关叶先生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后,最近看到网上有一篇文章,题为<〈掬水月在手〉导演十问:我想用空镜头抵达诗的本质>(又称<〈掬水月在手〉导演美学十问>). ...

  • 李正品/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河南文学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父亲身边的三个女人 李正品 最早知道父亲有三位女人,是伯父在骂大街. 那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哥哥结婚准 ...

  • 刘志中‖散文:先苦后甜的大舅舅

    先苦后甜的大舅舅 文/刘志中 (一) 在我儿时,因母亲孤身一人拉扯我们哥俩,又慌着去生产队挣工分来养活我们,所以他常常把我寄养在距家五里远的大舅舅家居住. 那时,我懵懂的记得,大舅舅家很穷,三间半北屋 ...

  • 张霞 || 回乡偶书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张霞,唐山人,喜欢读书和旅游,闲暇涂鸦写字,在禅意的文字里顿悟人生的真谛,偶有文章发表. 回乡偶书 这个村子,是我儿童时期的故地. 只是,我上一次来,是在二十 ...

  • 【介休作家专栏】妗  子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九十二岁的妗子最终还是走了,带着幸福无憾的笑容,带着儿成女就的欣慰,带着全村几百户人家的不舍,追随十二年前已辞世的舅舅去了. 五十天前,当得知妗子病重,我和三 ...

  • 梨花又开

    梨花又开 我感觉梨花还是远了好看.我看过两处梨花.在济南仲宫,能在树下走动,可以看花的形态,闻花的味道,感受不到花的神韵:在苏州树山,是站在一个高处,远处的梨花若云朵染白了山冈,既明丽又幽美,如同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