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第六章《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属区域认知的部分。要让学生明白,区域认知是认识地理环境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的认知方法。根据认知区域的深度要求,则划分区域的尺度有所不同。按课标要求,对区域认知的尺度只为大洲-地区-国家三个层次上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它是区域认知的基点。教材中介绍了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描述方法

对于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在其中,教师得重点关注对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位置因素:“半球位置”中主要明确南北半球,它决定着季节出现的月份不同;“海陆位置”影响着水热状况的不同,即主要是干湿状况,还有大陆性(海洋性)的状况-表现在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的不同;“经纬度位置”主要关注纬度位置,它决定着所处的热量带,决定着气候类型的呈现,进而影响着植被、水文等状况

对范围的描述,虽然可从跨经纬度的范围来表达,但主要关注纬度范围。纬度范围能反映南北所跨的距离大小,更重要的是能反映所处的热量带;在描述其纬度范围和前面纬度位置时,要明确重要的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等;注意指导学生划区是依据自然(海峡、山脉、河流等)和人文(运河、国界等)界限来确定的,然后明确一个区域的周边界限

海陆位置也反映出所处的板块位置,为认识当地地壳活动状况和地形的分布埋下伏笔;区域面积尺度制约着河流流域的大小等,也是在认识位置和范围时,应注意的方面

了解了以上内容,就不难理解教材中所说的:“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需要明确是,正是由于区域的相对差异才能划分不同的区域,也正是存在区域的差异才有区域之间的联系
                                2021.03.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