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是我国突破美日封锁的重要突破口
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南部的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民族自治州,这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全州有傣、哈尼、拉祜、布朗、彝、瑶、基诺、苗、佤、汉等13个民族。西双版纳为傣语,其中,“西双'为十二的意思,“版纳”为旧行政区划单位,是一千亩之意,相当于,因此,西双版纳的意思相当于“十二个县”,而在12个版纳中,版纳景洪为西双版纳的行政中心。由于在1960年时,我国将版纳改为县,因此,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西双版纳以美丽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其境内常年湿润多雨,森林密布,尤其以盛产橡胶而闻名世界,是全国第二大胶区、单产居全国之首。更为重要的是,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其既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乃至整个大西南对外开放的窗口。
西双版纳
自古以来,由云南通往中南半岛,最为重要的有两条路线,即其一:由昆明往西经大理、保山等地通往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其二:由昆明往南至蒙自、河口等地,沿红河河谷,通往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每当云贵高原发生动乱,人们常常由这两条路线逃亡缅甸或者越南以躲避战乱,同时,这两条路线也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经营中南半岛的主要通道。尤其是近代以来,缅甸和越南分别为英法殖民者所占据,英法殖民者常由此二道深入云贵高原。为更加便捷地掠夺我云贵高原的经济利益,法国人占据越南后,即修通有从越南河内到昆明的铁路,而英殖民者亦计划修通从缅甸到保山、大理的铁路,以和法国人争夺云南。
昆明通往缅甸,越南的两条主干道
但是,除了这两条大动脉外,有一条重要的路线,甚至比以上的两条路线更加重要,这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在我国内陆的产茶区中,云贵高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云贵高原又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一带最为显著,这主要和云南的地理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云南的南部,有一条绵长的山脉,即哀牢山。哀牢山实际上是横断山脉的余脉,其北起楚雄,南至绿春县,海拔为3000多米,长约500公里,是云南南部一道重要的屏障。哀牢山阻挡了北部的冷空气南下,同时也阻挡了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由此,便形成了哀牢山西、南部湿润的气候。同时,哀牢山区的土壤为酸性,是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的。在此区域内,有很多野生的茶树,我们甚至发现了树龄达2700多年的野生茶树。中国10大名茶之一的“普洱茶”,即出于哀牢山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一带。
哀牢山和无量山
同时,我国西藏以及滇川藏交界一带的康区,为主要茶叶的消费地区。为将西双版纳一带的茶叶运往康藏一带,经过人们的长期摸索,便形成了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这条路线,起于西双版纳景洪一带,往北穿越哀牢山、无量山区,经普洱思茅、宁洱、景谷、镇沅、景东、巍山等地而抵洱海之畔的大理,然后又往北经丽江、迪庆等地,直抵康区、西藏,以至于尼泊尔、印度等地。
这条路线,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元代以前,云贵高原的中心在洱海一带,如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都城都在洱海之畔。由此,便形成了以洱海为中心的通往中南半岛的交通网络。由于西双版纳深处于群山峻林,有险峻的哀牢山、无量山横亘于前,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故开发较晚。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地方豪强的叛乱后,在西双版纳设立新县,为西双版纳通往中南半岛的路线开发打下了基础。
西双版纳通往大理的茶马古道的路线
在三国之后,开发西双版纳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唐代,此时,云贵高原存在一个独立政权—南诏。南诏是我国古代云贵高原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其不仅力抗强大的唐帝国和吐蕃,还积极往中南半岛扩张。而这条路线就是南诏向中南半岛扩张的重要路线,据史书记载,南诏王异牟寻曾发兵到西双版纳一带,并设置银生节度使,以统治哀牢山以西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不久后,南诏又发兵2万征讨女王国(今老挝境内)。据《云南通志》记载,因中南半岛盛产大象,泰国、老挝等国曾由此道向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贡训象,故这条路线也叫“贡象下路”,为明清时期洱海地区通往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商路。由于穿行于哀牢山、无量山等山区,这条道路非常崎岖难行,沿途多有悬崖峭壁,因此非常的险恶。在现代,这条路线沿线有国道G215、G323等国道,以往的天险已为坦途。
到了宋末元初,自忽必烈“革囊渡江”而灭掉大理国之后,为更好的策应中原战场,遂将云南的中心迁移到滇池之畔的中庆(今昆明),云南的中心,开始由洱海一带转移到了滇池一带。自此后,云南也结束了以往独立或者半独立状态的历史,成为我国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后,昆明一直为云南的中心,由此也就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而通往中南半岛的交通体系。
大理,昆明通往西双版纳的路线
为更好的统治云贵高原,元帝国根据当地特色,开始建立土司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以土著人为土官,管理当地。由于元帝国在景洪设立了车里土司,因此,景洪古称车里。为加强对西双版纳的控制,元帝国开通了由昆明至西双版纳的路线。据史料记载,车里土司遣其侄向元帝国中央进贡时,在其到达元江时,被当地官员诬陷,遂引起动乱,元廷遂命云南行省予以平定。在大军的威慑之下,车里吐司被迫投诚,增加差赋,开通驿道。而所开驿道的路线,即为由昆明经玉溪、元江等地翻越哀牢山而至墨江,然后又经宁洱、普洱等地而至景洪。
元代时,在西双版纳南部的泰国清迈一带,存在一个叫“八百媳妇”的国家,据称其国王有八百个老婆,令各守一寨,因名八百媳妇国。“八百媳妇国”民风彪悍,常和车里土司联合抗击元帝国,此道是元军讨伐的主要路线。元帝国在征讨不下的情况下,遂改为招抚,八百媳妇和车里遂降。此后,八百媳妇常由此道往北经车里入贡大象。
元明时期的八百媳妇国和车里吐司
到了明代时,明帝国继承元帝国衣钵,在云南设云南布政司。在明军平定云南后,明将沐英招抚八百媳妇,设立八百宣慰司,到了明永乐年间,明廷又命其“五年一朝贡”,自此后,八百媳妇国常由此路,北上车里、普洱、元江以至昆明。在明成祖继位后,老挝土官向明廷入贡,明廷遂在老挝设老挝宣慰司,老挝频频向明廷进贡,而明廷亦多次向老挝派遣使者。由于西双版纳远离中央,当地的少数民族民风彪悍,时叛时降,给帝国的边境安全形成了威胁,而古人亦对当地的人情风物有了深刻的认识,正如《读史方舆纪要》所云,根据云南山川形势,可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战略方向,其中,“南以元江为关,以车里为蔽”。又言云南的要害之处有三,其中之一便是“东南八百、老挝、交趾诸蛮,以元江、临江为锁钥。”盖因元江、西双版纳景洪正当中南半岛的泰国、老挝等国北上昆明以入中国的要道。
到了近现代,此道是我国经泰国、老挝等国通往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长江水道为英殖民者掠夺我国经济利益的主要通道,长江沿岸的重镇,如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宜昌、重庆等,几乎全部被迫开放为商埠。由于印度为英帝国在远东的大本营,随着日本的崛起,长江口有被日本截断的威胁。于是,英帝国便企图在中南半岛打通一条从印度通往长江流域的路线。早在1831年,英国人斯普里就曾勘察由我国昆明经元江、普洱、西双版纳到泰国、缅甸的路线,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到了1881年,英国人康奎翁(Colquhoun)、赫特(Hoty)二人又重提旧话题,企图由缅甸毛淡棉修通铁路直至普洱思茅,但由于要穿过泰国境内,而泰国又为殖民缅甸的英国势力和殖民越南的法国势力为建立缓冲地带而设立的独立国,且到普洱思茅以后,英国人并没有获得修筑铁路的权利,于是计划亦难以行通。
英殖民者试图打通由中南半岛通往长江流域的陆地路线
虽然无法修通铁路,此道依然为英殖民者掠夺我国云南地区经济资源的重要路线。在英殖民者向我云南倾销的商品中,尤其以面纱为大宗商品。此时,印度为英国棉纱的主要生产基地,英国商贸输入云南,避开了泰国境内,为由仰光经棠吉(缅甸东枝,Taunggyi)、景栋(Kyaing)、普洱思茅后,再托运至昆明。在这条路线沿线,玉溪民风朴实,男耕女织,且地当其冲,尤其为棉布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发动侵缅战争,企图切断我国际援助通道,其中一路便直指棠吉(缅甸东枝,Taunggyi)、景栋(Kyaing),企图由此入深入我云南境内。
中老泰铁路路线
到了现代,在我国东、南部海岸沿岸,美、日势力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态势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相对友好的中南半岛诸国,为我国打破美国战略围堵的大缺口。我国除了修筑由昆明通往西双版纳的国道G213外,又开始着手修筑由昆明通往老挝、泰国的铁路。早在2015年,我国就同老挝在北京签订铁路项目合作协议,修通自昆明到老挝首都万象的铁路。通过这条铁路路线,由昆明南下,经玉溪、元江、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就可在磨憨边境口岸入老挝境内,直抵万象,往南延伸至泰国首都曼谷。这条铁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不但解决了老挝陆路交通困局、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我国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战略通道。
金三角和西双版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双版纳南部的缅甸、泰国、老挝的交界处,为著名的“金三角”,其范围大致为缅甸掸邦、泰国清莱府、老挝琅南塔省之间的三角地带。长期以来,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地,一直活动着多股反政府武装和其他毒品武装,这些毒枭为了生产和贩卖毒品,组织了一批装备精良的地方武装,连泰国,缅甸等政府的正规军都对其无可奈何。在中老铁路修通后,将极大地改善这里的交通状况,改善当地的民生,这对世界毒品泛滥将是非常有效的根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