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10-11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的从西医和中医的角度来理解伤寒论,及疾病的本质,同时做到中西医汇通
10.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至未上.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
未时----指上午13时至中午15时
太阳病好的时候大概是上午巳时到未时。
太阳在《黄帝内经》又叫巨阳,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间也是最热的时候,较高的温度有助于气血循环加快,抵御外邪,帮助疾病的排出。
中医认为天人一体,人体的疾病与天气和时辰都是有关系的,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可以获得较佳疗效。因此提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按时给药”等。
太阳病和阳明病的区别?
他们的热来源不同,太阳是寒水之经,本证是寒,热是是从少阴来,“少阴之上,热气治之” 如果少阴的阳气出表就发热,少阴阳气不足,就表现但寒不热,比如一个人免疫力非常低下,感冒就容易反反复复的,几乎不发烧,稍微受凉就感冒,这类人就是少阴阳气不足。
太阳为寒水之经,除了恶寒,还有夹饮的特点。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少阳的阳气可以化饮
阳明病的热来自于疾病导致机体的反应,持续的高动力循环。一般在下午加重。
小结:1.从时间可以判断出大概是六经病
2.太阳病的热来自于少阴的阳气托邪出表,主要来自于病毒性感染。
3.阳明病的热来自于炎症的反应,主要来自于细菌感染。
太阳为寒水之经,太阳本证是恶寒,太阳的阳气从哪里来?从少阴来,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少阴的阳气出表,就表现为太阳的阳气。
太阳为什么是寒水之经?
风寒暑湿燥火对于六经,厥阴--风 太阴---湿 少阴---热 阳明--燥 少阳--火 太阳--寒
太阳为寒水之经,除了恶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夹饮,这个就解答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少阴的阳气可以化饮。
太阳和阳明的热有什么不同?
太阳的热是来自于少阴,少阴的阳气可以托邪出表,出现发热。如果少阴的阳气不足,就会出现但寒不热,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感冒不容易好。
阳明的热来自于体内的感染,疾病处于持续的正邪相争的持续状态,导致大热大渴脉洪大等高动力循环,这个持续的发热可以在下午加重,日晡bu潮热
在中国古代的时间记录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每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以夜半夜23时至凌晨1时为子时,1至3时为丑时,3至5时为寅时,依次递推。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这里指的是中风,就是已经解表了,但是身上总是有一些酸痛,不用吃药,大约十二天左右,自己就会好,这个与五行理论,里面的五行胜复有关,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或相对偏盛,则引起其所不胜行(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系统复归于协调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