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鹏配景中国画(十七)
河洛面塑是流传于豫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俗称捏面人。它起源于古代传统祭祀活动中的馔食花供,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而今传承于“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偃师大地。
偃师古称西亳,历史上,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在此建都,故有“七朝古都”之称。在礼制方面,偃师也是中国最早礼乐、祭祀文化的起源。
河洛面塑,上承十三朝古都洛阳的祭祀“供馔”文化。作为祭祖或祭祀神佛时摆在香案上的供品,以悦神为内容,分为肉食、面食“花供”两种,“花供”即为面塑。面塑作品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八仙、福禄寿及戏曲人物,同时配以花鸟、鱼虫、蔬果等物,形象逼真,色彩鲜艳。人们希望以各种人物、动物乃至蔬果娱神,让神灵品尝美味,同时欣赏戏曲歌舞艺术,这时戏曲及故事人物作为主要供品已堂而皇之呈献在各种祭祀大典中,成为农村祭祀乃至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面塑直接传承系以清朝末期为起源,其第一代宗师为清末民初的偃师面塑大师郭龙车(ju)。郭龙车生于1869年,家庭世代为“端馔”匠作中的面塑艺人,郭龙车自幼聪明好学,直接继承了家族的全部技艺,尤善面塑,擅长做各种人物及人物故事,各类鸟兽虫鱼及动物,其代表作品有“八仙过海”、“忠义关公”等系列。
更新于 刚刚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