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一例胃胀嗳气案
治疗一例胃胀嗳气案
(作者:韦安理 2021-8-8)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诉有胃胀、嗳气,其他症状有:怕冷怕风,冬天不出汗,夏天出汗多,腋下常出黄汗;背痛;晨起口苦,胸胁苦满,易焦虑;口渴,喜欢喝温水;大便前面硬后面稀,不成形,大便很粘;手脚冰冷,精神疲惫,脉无力;尿黄且小便次数少;胃胀、嗳气、肠鸣;等等。
2021年2月21日问诊,辨为寒热错杂的厥阴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加减。
方子组成:(20210221)柴胡25克、黄芩15克、桂枝15克、干姜15克、天花粉20克、生龙骨20、生牡蛎20克、炙甘草15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旋覆花10克,代赫石10克,白芍10克,大枣10枚,生黄芪30克。三剂,水煎服。
服药反馈:上方服完三剂,口苦、胃胀、嗳气、肠鸣都没了。
辨证要点:
(1)脉无力,虚证,三阴病。
(2)“口苦,乏力,胸闷,尿少,大便烂”,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易焦虑,再加生龙骨。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3)“口苦,胃胀,肠鸣”,这是半夏泻心汤证的“呕而肠鸣,心下痞”。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嗳气,打嗝”,是“噫气不除”,旋覆代赫汤证。
《伤寒论》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怕冷、怕风,出黄汗”,是桂枝加黄芪汤证。
《金匮要略.水气病》:“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取。